间歇供电式自动追光系统研究与实现

来源 :电子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763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主要叙述以单片机为主要控制系统,由光敏电阻与LM339构成定值差分光敏传感器。由555定时器与光敏组成的单稳型定时电路采集阳光,减少灯光或阴天对系统的干扰,这样系统只会在晴天设定的光照强度下寻光。本系统创新性之处在于,用555定时器构成一个定时器间歇性继电器吸合供给系统,设立按键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手动控制。追光技术是能源发展的需要,是发展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必经之路。因此,阳光追踪技术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对其开发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microcontroller as the main control system, the photosensitive resistor and the LM339 constitute a differential value photosensitive sensor. The 555 timer and photosensitive monostable timing circuit sunshine collection to reduce light or cloudy interference on the system, so the system will only set the light intensity in sunny days to find light. The innovation of this system lies in that it uses 555 timer to form a timer intermittent relay pull-in supply system and set up keys to realize the manual control of the whole system. Chasing light technology is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needs, is the only way to develop clean energy, efficient use of solar energy. Therefore, sunshine tracking technology has great potential and is of great value to i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他国在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日趋频繁。为了更好进入国际市场、寻求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许多中国企业在人才招募时尤其注重应聘者的
吴官正同志指出:“发挥制度在防治腐败中的作用,需要一个讲究诚信、崇尚廉洁、尊重法制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化看起来是一个无形的东西,但是一旦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它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各领域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称中国科协)作为全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非政府性联合会,下属181个全国学会及遍
语言的作用,就是让不同的族群的人们有机会了解并理解彼此。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就是其中一种最具代表性和深度的方式。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展开了讨论。本文以
由最初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到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经过了15年的时间,这一区域国际组织逐渐成为一个发展成熟、拥有各级会晤机制、多领域合作的欧亚大陆上最重要的国
由于Android系统的事件驱动特性,应用程序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式调用,这是静态分析工具构建控制流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本文结合工具Edge Miner提供的描述框架层中隐式调用的API总结,利用过程内后向数据流分析技术,提取应用程序中所有与回调方法相关的隐式控制流。结合应用程序中的显式控制流,我们开发出了一款比较精确的,可扩展的原型工具用来构建Android应用程序的控制流图。实验结果表
模拟控制信号常用于工业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PLC)、0-5V/0-10V/±5V/±10V数据采集器以及0-20mA电流环等系统,为保证系统安全可靠,一些模拟输出模块在微处理器(μP)与模拟
网络应用和信用卡业务高度发展推动了全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新兴力量—淘宝网-发展强劲,而老牌的易趣中国却有日薄西山之势。前者立足本土,熟知中国的网
热点一:迎接电视与互联网融合时代rn在2009年CES展上,半导体公司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电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资讯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英语新闻内容被翻译成中文发布,在满足了中文读者资讯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翻译质量也良莠不齐的问题。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