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11 kDa蛋白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豚鼠皮肤试验的动态观察

来源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_guoh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组11 kDa蛋白(简称11 kDa)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简称结核菌)感染豚鼠皮试反应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 在攻毒Mtb H37Rv后将豚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潜伏感染的复发模型,在攻毒后2周开始抗生素治疗,结束后再注射地塞米松诱导结核复发.对照组为自然感染模型,所有动物不予药物干预.在攻毒后第2、3、4、6、10、14、22周,每组取若干豚鼠进行11 kDa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简称PPD)皮试,记录24 h反应大小;同时将部分动物安乐死后解剖,检测脾肺脏器的活菌载量.结果 对照组豚鼠的11 kDa皮试在感染后第2周阳性率达到87.5%(7/8),第3周全部转阳;PPD皮试则在第4周才全部转阳.豚鼠皮试反应大小与其体内结核菌载量在感染初期呈较一致的变化趋势.治疗组豚鼠的11 kDa皮试在抗生素停药后不同时间点的反应均大于PPD皮试,阳性率总体上也高于PPD皮试.结论 重组11 kDa蛋白皮试对自然感染动物的诊断时间早于PPD皮试,对结核潜伏感染动物具有优于PPD的诊断敏感性,因此有望发展为结核病诊断和潜伏感染筛查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人胚胎干细胞(hESC)是具有体外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亚全能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为机体的各种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SC).该研究以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为对照,对hESC衍生间充质干细胞(hESC-MSC)在体外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其条件培养上清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功能和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研究发现hESC-MSC的条件培养上清可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其促进HUVEC增殖的作用显著
Intestinal helminth infections are known to alter host immune responses,but their impact on neurotropic flaviviruses is poorly understood.A recent study in Cell by Desai et al.finds that helminth infection promotes a tuft cell immune response,via IL-4,tha
期刊
目的 采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细胞)培养,结合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开展甲型肝炎病毒(HAV)在2BS细胞核酸增殖培养模型的建立研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HAV活病毒感染2BS细胞,分别于感染后0、8、10、14、20 d收获HAV感染的细胞,应用已建立的HAV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方法分别检测HAV病毒核酸含量和抗原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HAV在2BS细胞中可有效复制和扩增,高剂量组以1×104 CCID50/mL HAV感染0d即可检测到HAV核酸,10~20 d病毒核酸达到峰
在动物受精过程中,卵母细胞皮层颗粒所分泌的蛋白酶在防止多精入卵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有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受精过程则更为复杂。这一过程涉及到花粉管所运输的一对不可移动的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每个胚珠只会吸引一根花粉管,从而有效地降低多精入卵可能性。植物受精后防止多余花粉管进入胚囊的机制长期以来一直不清楚。武汉大学植物生殖研究团队最近的一项工作发现卵细胞本身在防止多花粉
目的 筛选与自身免疫病相关兼职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肽并进行血清学检定.方法 利用DNAMAN软件分析不同物种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和α-烯醇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IEDB数据库和瓜氨酸化在线平台预测线性B细胞表位和瓜氨酸化修饰位点;间接ELISA检测抗HSP70和α-烯醇酶蛋白瓜氨酸化前后表位肽抗体.结果 同源性分析和IEDB数据库预测得到兼职蛋白HSP70和α-烯醇酶各10个B细胞优势表位肽;瓜氨酸化位点预测显示,其分别有9个和4个位点可能会发生瓜氨酸化修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为蚊媒传播的黄病毒家族成员之一,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其遍布整个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且感染后会引起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因而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JEV吸附与进入宿主细胞是其感染靶细胞的关键步骤,参与这一过程的分子主要是JEV表面的包膜蛋白以及宿主细胞表面的10余种黏附分子或病毒受体,包括被多种病毒使用的细胞表面分子、热休克蛋白以及特异性结合病毒的分子.明确参与JEV吸附与进入宿主细胞的分子,不仅能为阐明J
抗体依赖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是关系到病毒疫苗和抗体疗法安全性的重要问题之一.临床试验表明,ADE效应是导致部分病毒疫苗(如登革热疫苗等)研发失败的重要原因.针对非典型肺炎的致病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SARS-CoV)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的研究提示,这些病毒刺激产生的抗体可能会通过ADE效应加重疾病症状.基于以上证据,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A
The continued evolution of SARS-CoV-2 has raised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ability of prior immunity to early pandemic strains to afford protection against emerging variants.In a recent study,Stamatatos et al.demonstrate that currently approved mRNA vaccine
期刊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扶手椅型g-C3N4纳米带(AC-g-C3N4NRs)和锯齿型g-C3N4纳米带(ZZ-g-C3N4NRs)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 表明:AC-g-C3N4NRs和ZZ-g-C3N4NRs的边缘H原子均能稳定存在.AC-g-C3N4NRs的价带顶主要由多数N原子贡献,而ZZ-g-C3N4NRs的价带顶主要由CH边缘附近的N原子贡献.AC-g-C3N4NRs的导带底主要属于纳米带一侧边缘或两侧边缘附近的C原子和N原子,而ZZ-g-C3N4NRs导带底主要属于ZZ-g
二分裂是细菌繁殖的重要方式,细菌细胞膜各层于时空上协调内陷在细菌二分裂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菌细胞质膜层和肽聚糖层的内陷由细菌分裂体来驱动;而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简称G-菌)外膜的内陷则是通过与肽聚糖层连接的外膜脂蛋白而被动牵拉形成.质子动力偶联的Tol-Pal系统,不仅在G-菌外膜稳定性中发挥作用,而且在细菌细胞分裂中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Tol-Pal系统构成了G-菌中分裂装置的动态复合体,G-菌分裂收缩时,在质子动力的驱动下Tol-Pal复合体促使肽聚糖相关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