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活动课探索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初中语文活动课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活动课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强调语文活动课顺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语文活动课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课;有效途径;区别;发展规律;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活动课作为语文课的改革热点,越来越受到众多语文老师的重视。初中语文活动课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要特征,其形式灵活多变,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深受学生喜爱。初中语文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全面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初中语文活动课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师眼中的语文教学是琐碎的。长期以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并且,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不会短期见效,如果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就不会改变。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所选择的文本内容偏重文学艺术但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学生自主参与性差,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要想改变语文教学的这些问题,就要改变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展开多样化教学,教学内容开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去。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语文活动课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有着极强的表现欲,这就使得活动课更能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师可以把这些活动课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学生可以投票决定构建以什么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自己挑选主持人,设定奖励办法,教师起到协调作用即可,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成长轨迹,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活动课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活动,语文活动课正是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我们可以分阶段按照不同的教学目的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常规性的书法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在初中二年级时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单元以及期中期末测试题,并进行评卷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二、语文活动课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初中语文活动课,强调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学,所以在活动目标的设置,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方法的运用上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有着明显的不同。
  首先,教学内容强调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语文教学立足文本,内容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脱离社会实际和现实生活。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涉及语文应用的每个领域,呈开放状态,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活动中,学生有着鲜明生动的体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来推荐好文章”“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新闻发布会”“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也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其次,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语文活动课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喜欢的形式。整个活动课,学生自己设计,自我安排主持,学生在构建活动的过程中感知语文知识的运用,丰富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最终达到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例如,“诗歌朗诵会”“课本剧”等系列活动以学生的朗诵训练为主,几次活动下来,学生的朗诵水平整体有所提高。因为语文活动课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得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培养,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例如,春天来了,学生组织了“追寻春天的足迹”活动课,活动前学生分小组找到关于春天的谚语,编成“自然日志”记录春天的足迹,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评比。随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例如写一篇文章,一首诗,出一期关于春天的手抄报。画一幅关于春天的画,并为自己的画配上一首诗,也可选择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自己为诗配上一副画。最后组织一次有关春天的朗诵比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
  三、语文活动课顺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初中生的思维是经验型的,而非理论型的,即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是建立在具体形象直观的基础上的,这些感性知识的获得有赖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就必须让学生进入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去。实践活动可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语文作为交际工具,也需要反复的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把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语文活动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语文活动课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不能撒手不管,对于活动的组织设计,活动的总结点评等都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指导,都有教师的引导在里面。
  其次,活动的设计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语文活动课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就需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因此,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分层次,分任务,采用轮换的方式,以保证全体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最后,语文活动课不但要形式灵活,还要达到教学效果。语文活动课不能片面的追求形式的灵活性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看似热闹,但是没有实效。语文活动的组织应一直围绕语文能力训练的目的而进行。
  五、结束语
  语文活动课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也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和专业知识,把握好语文教学的主旨,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而又收获丰富。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和需要是肾密相关的,作为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的情感表现,透视其内心的情感世界,并积极加以引导。本文探索了以“
作业对学生来说是越要的。可我发现,传统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量的优劣;过多的单一性、
【摘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应该敞开心扉,利用作文评改的机会和学生平等的交流,以此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点燃他们心中的写作火花。本文探究评语的技巧性。  【关键词】评语;桥梁;师生心灵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文评语是作文批改的重要手段。好的作文评语,不仅能使学生认识自己习作的优缺点,还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反之,严重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写评语呢? 
【摘要】现行的语文教育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形势:学生在学了十年语文后,仍不能真正地运用语文,仍没有锻炼出必要的语文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失败与悲哀。而长期以来刻板的教学方式,过于理性化的教学思想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美的情感带进教室,带进每个学生的心中,让学生能发现美,并能拥有美。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尊重。  【关键词】情感教育;积累性;直觉性;功
目的探讨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对48例脑梗塞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并与25名健康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的作用,探讨其对血糖和心血管致病因素的影响。方法对86例IGT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9例,给予二甲双胍(750mg/d)干预治疗试验,对照组37例,不
【摘要】不容否认,作文教学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一件事情。然而,在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语文这一文科性质的科目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把握了语文写作的技巧,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都会有一定的提高。为此,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正视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作文;主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应在教学中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关键词】生活;智障学生;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760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初中语文的美育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在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中学语文教学进行美育教育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作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美育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审美教育的简称是美育,美育的含义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如审美活动和审美实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患者40例。其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3例,肺功能轻度受损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