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给与调控:沿海农村经济融资症结问题研究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沿海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整体资金需求较大,其发展所依赖的两大支柱——渔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资金需求又各具特征,而资金供给方面却呈现较明显的单一供给或信贷配给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威海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在帕累托改进策略中强调政府的积极干预,进而提出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再安排和市场失灵下的政府政策引导等建议,以期解决单一供给和信贷配给等问题。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造成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原因总体上是历史的、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侧重从金融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方面,来探析区域金融资源分布的非均衡与经济增长不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途径。
在经济转型中,我国狭义货币(M1)结构呈现独特而鲜明的倒“U”型变化特征。本文从居民和企业的异质性货币需求行为出发,从微观层面讨论了制度转型对不同货币需求主体行为的影响,得出了我国M1结构变动的理论模型。协整检验证实了我们的理论推断。实证分析还发现,不同主体的异质性需求是导致我国M1结构变动的微观行为根源,并且M1的结构变动完全是由制度转型引起的。贡献分解表明,倒“U”型结构根本上决定于价格自由化进程“先最终产品,后生产资料”的推进方式,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和证券市场的产生则改变了M1结构的变动
本文考察了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增多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和中央银行采取的应对措施,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各省份当年新增存款与外贸顺差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正相关,以2003年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为分界点,随着大规模的外汇对冲操作,这种相关性显著提高。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因受各地区经济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客观上会呈现出区域不对称效应,从而影响到区域间资金的均衡配置。缩小区域金融差异、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单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能难以达到这一目标。
为了检验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估计的一致性,提出了一种类Hosmer-Lemeshow一致性检验方法(得到基于Kappa的U检验的验证),对5篇主流期刊文献进行检验,认为它们的效率估计相对排序基本不一致。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样本选择和投入产出结构的不同,而估计方法的影响有限。收集了1998~2004年14家主要银行的数据,采用同样的随机前沿方法估计出4种不同投入产出结构下银行的效率,结果表明效率估计对模型结构十分敏感。指出了这种现象的本质,并给出若干建议。
本文采用多元协整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中美、中日之间国际直接投资流人的关系。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美、日两国投资资金流人中国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对中美而言,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美国流人中国的直接投资不存在因果关系。而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日本流人中国的直接投资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具有轻微的J曲线效应。导致这种影响差异性的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在于,日本跨国公司大都是市场导向型的;而美国公司成本导向型与市场导向型并重。因此,从汇率与外资政策两个层面考虑,本文认为建立调节国际收支
全球微型金融的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差异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微型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和目标客户定位、组织形式和架构、融资模式、经营绩效存在差异等方面。全球微型金融的发展趋势体现为商业化经营趋势不断增强、微型金融机构的融资来源中商业性融资所占比重提高、提供微型金融服务的机构日趋多样化及经营范围多元化、微型金融运作机制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等。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在我国实施已近10年,但学术界未系统专门地研究改革后企业的效应。本文通过四川实例,根据企业规模大小、所有者性质等企业财务结构的变化,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实体经济的效应,旨在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经理人有可能将自由现金流投入到能够给自己带来私人收益的非盈利项目,进而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目前由于公司治理机制尚未发挥实质性作用,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倾向十分明显。论文在利用主成份分析法衡量企业成长机会的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创造性地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确实相当严重,且有不断加剧的倾向;而且自由现金流充足的公司更易发生过度投资。
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房地产泡沫和金融资本流动也存在密切的关系。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泡沫化是互为推动的。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泡沫化不仅表现出二者的一般性,而且表现出二者的特殊性。本文试图采取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从静态到动态再到流动性过剩条件下,对经济转型条件下中国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的机理进行一个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要做大做强,必须大力拓展场外业务创新。但创新活动本身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券商场外业务创新必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通过杠杆作用,会成倍地放大风险系数。因此,证券公司在场外业务创新获取收益的同时,能否有效控制风险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从风险识别、风险测度、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四个方面对证券公司在场外业务创新中如何有效进行风险控制进行分析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