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ur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原本姓张,从小,我就在爱的荒芜里生长。
  六个月大时,因父母不和离异,我被母亲从原生家庭带走,而且至今我没花过生父的一毛钱。《婚姻法》只是条文,若遇冰冷的人心,就算10本《婚姻法》也无意义。自被母亲抱走的那天,似乎我与张家就此决裂。
  因为母亲带着我在娘家生活有诸多不便,其实都是贫穷惹的祸,在那个普天之下无一沃土的年代,谁的家里养得起两个闲人。于是不久,在媒人的撮合下,我的母亲无奈弃养一双年仅三岁和五岁的儿女,带着嗷嗷待哺、骨瘦如柴的小女,嫁给了一个老实憨厚却勤劳如黄牛的曹姓男子。当年,这个年近三十、一贫如洗的男子估计已娶妻无望吧,但好在他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
  对于这个后来视我如己出的父亲,我一点都不了解。在这个新家庭里一天天成长,看到最多的是家门外蓝得彻底的青天和父母劳碌的身影。
  那个年月怎么就那么辛劳呢,而且即便日出而作,日落不息,也依然食不果腹。若遇天晴,父母就搬一张竹椅放在田埂上,我便坐在椅子上看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或看田里的泥鳅扭动着滑溜的身子麻利地游过。若是下着麻麻细雨,父母要在田间劳作,而这时我则被寄放到几位奶奶家,比如仁生奶奶、比如桂奶奶,但逗留得最多的还是柏奶奶家。
  其实,我是有自己的奶奶的,张家有,曹家也有,可是她们都不亲我。也是,我已随母离开张家,在曹家,我还是长孙女,按理我该被宠爱的,但我只是随了姓而已,骨子里流淌的血液,不是一天两天就可改旗易帜的。而曹家的人们,怎会将一个外来的女娃视为珍珠,即使后来我改姓曹,甜甜地喊我的养父为“爸爸”,那又如何?满叔那双总是对我怒目而视的眼神,足以让我一辈子都难以忘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柏奶奶那时40多岁,虽是生活在农村,且每日里与鸡鸭等各色牲畜或黄泥灶灰为伍,却依然白白净净,甚至可以用斯文清雅来形容。她看上去很年轻,比村里其他的婶婶伯母们都要年轻,剪着齐耳短发,总是一身青布或蓝布衣裳,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暖,一下就迷住了我。因为辈分高,我们都喊她奶奶。
  柏奶奶从不与人开玩笑,那时农村没什么娱乐活动,一般就在田间地里劳作时耍耍嘴皮,讲讲亦荤亦素的笑话。对于这些言语,她从不接话,哪怕哪家的小媳妇已被逗笑得禁不住前俯后仰,她也只是如没听见般低头做事。去她家,我是满心欢喜的,虽还不懂表达。哪怕父母天天将我寄放到柏奶奶家,她都不嫌弃,而且每次都给我拿好吃的。在那艰苦岁月,好吃的零嘴也不过是用糙米炒成的脆粒,或是咸萝卜、干苦瓜、干春笋、南瓜皮,都是些家家户户都会储备的农产品。即使我在家里早已吃厌了,可只要柏奶奶将这些宝贝捧到我手心,我都会欣然接下,并吃得津津有味。而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毛伯伯从县城回来,他不仅会从城里带回花花绿绿的糖粒子、各种形状的小饼干、清香脆甜的水果,更是会带回一个漂亮得像洋娃娃一样的小女孩。那女孩真是美啊,我至今都记得我们初识的那一刻。
  我接近3岁吧,爸爸下田扯秧,妈妈便背着我去柏奶奶家。拐过一个弯,快到那座我熟悉的房门口时,突然从里面传来清脆的笑声,我被那声音吸引了,只想快快去到房间看看是谁。可待母亲将我背到那个小女孩面前时,我却胆怯了,而且自卑了,也许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自卑吧。
  我从不知道女孩子可以长得那么美。黑漆漆的大眼睛、粉嫩的皮肤、乌黑发亮的头发,穿着一条粉色的裙子配白凉鞋。我想当时我应该是看痴了,不然何以记得如此深刻。仔仔细细地打量完毕,我便胆怯了,呆呆地坐着不敢动,柏奶奶拿五颜六色的糖果给我也不敢接。只清晰地听小女孩娇声娇气地说:奶奶,我也要吃。
  后来不知我们是怎么成为朋友的。反正同年同月生,且名字里都有一个“红”字的我们,成了奶奶心里的 “双胞胎”孙女。年幼的人生里,有些事经历了,转眼却忘记了,有些事或者根本就没有进过记忆存储处。比如,柏奶奶说:某一年,我的生父去村子里找我,要将我抱回张家去。而我的父母知道了,就赶紧将我藏在桂奶奶家。生父因为不熟悉村情,他就找到了柏奶奶家,看到了她们的孙女永红,以为是他的小女,抱起就走。柏奶奶本在厨房做事,听到哭声连忙跑出来,只见一个陌生男子抱着她的心肝宝贝径直往外走,急得连声喊:“错了,错了,你抱错了,这是我孙女。”经过一番争论,他终于放下了大哭不止的孩子。在他离去时,柏奶奶重重地送了他一句话:“就算你们离婚时法院将三个子女都判给了你,但你不想想,你的前妻已做绝育手术,难道你狠心让她身边没有一个孩子吗?而且你也忍心让一个不满三岁的孩子离开妈妈吗?”
  也许是柏奶奶的话起到了作用,或者是生父也觉得再多养一个孩子艰难,总之,他最后找我的养父要了三十元钱后就放弃了我。而有些令人不解的是,当年我的养父在选择我与选择三十元钱上犯难了,而他老弟扔过来的一句:“女孩子就是女孩子,养大了也是别人家的人,还是三十元钱重要。”可我母亲坚决要将我留下,抱着我去问柏奶奶。她老人家说:“孩子是老来的依靠,是你们一辈子的希望,三十元钱没有了,可以去攒。”于是,我被留下了。
  经过这一劫,柏奶奶待我更亲,而她的小孙女永红来了后,也总是想找我玩。那时我们常玩的是将细细的干竹节扔到火里,随即便听到“啪”的一声,我们既想听到那代表喜庆的声音,却又害怕得捂住耳朵,柏奶奶总是微笑着看着我们。那慈爱的神情啊,在我缺爱的童年,已深深镂刻在我的骨子里了。
  吃一样饭,养百样人。确实,如有的人对待苦难,就如祥林嫂般,逢人就唠叨、哭泣、控诉,以怨报德,久而久之让人不敢靠近。而有的人,却将人生的苦难深深地埋在心里,从不示人也从不流泪。我的父亲即如此,他的童年经历过大苦大悲,可他从来不说,若不是平常听柏奶奶讲起,我真不知道父亲活得那么不易。在那个饥荒的年月,柏奶奶生育十几个子女,全靠稀有的奶水和米糊糊喂大。哪怕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只要有人抱着干瘦的娃儿去她家,她都会从自家孩子嘴里扯出干扁的奶头,塞到别人孩子的嘴里。我的父亲就曾不止一次地抱着他的几个弟弟去为他们讨奶吃。那些叔叔们还记得吗?后来,我渐渐长大,虽然“父母在,不远游”,可脚步却是越走越远,有时要找父母,可他们的手机总是关机或是无法接通。这时,如果将电话打给柏奶奶,她必在那头开心地喊着“红妹、红妹”,80多岁的老人,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即使万里之外与她交流也无一点障碍,请她转达的事情没有过一次失误,比很多看似聪明的年轻人靠谱多了。
  我不知道柏奶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信奉佛教的,反正自我记事起,她的家里就供奉著菩萨。早先只有观音菩萨,后来菩萨们越来越多,香火也越来越旺。我的父母、本村或邻村的邻居,每每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着去问柏奶奶,能做到的,柏奶奶都会不遗余力地解答、帮助,若实在困惑不解,就会在菩萨面前问卦。看她每次净手焚香,虔诚地双膝跌跪在尘间,我都忍不住想流泪。她不是用愚昧、迷信的方式,而是一炷香、一段经、一次跪拜,告诉人们有恶除恶,心中不可留存恶念。人若以良善为本,宽容为怀,一切皆可化解。
  柏奶奶内心也有不解的结。她一共生育有十几个子女,每个孩儿都是她和柏爷爷一手泥巴一手尿抚养大,每个孩儿都秉承了良好的家教,但终究十个子女十条心,所以总会有些参差。其中的一个儿子,因与自己老婆发生口角,柏奶奶听到了,就赶紧出来批评儿子,不料就是这一劝架,儿子从此就记恨了母亲,直到柏奶奶89岁寿终正寝,这个儿子也不曾喊一声“娘”。这份痛,几十年如刺一般扎在她心里,该是怎样的疼痛!
  前年,我离家时去看她,虽已是耄耋之年,却肤净如玉,身材硬朗。可去年秋天,柏奶奶突然就去了世界的另一头。
  父亲来电话时,我号啕大哭。我没能赶回去送老人最后一程,从此心里如压了一块巨石,搬不动。
  责任编辑:青芒果
  美术插图:知 止
其他文献
【训练主题】  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这次习作,请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觉得自己长大了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题目自拟。写完后和同学交流,看看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指点迷津】  一、运用对比,突出成长
一次,我向好朋友黄表达了想跟他去体验一次垂钓的想法。他爽快应允。数天后,他就发出邀请,说是到一个水库野钓,路途有点儿远,可能比较艰苦,要我作好思想准备。我颇自信地说:“垂钓,我懂!”  这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杨家溪水库,群山环抱,翠绿蓊郁,波光潋滟,人迹罕至,简直就是垂钓者的天堂。  约莫一巡茶的工夫,不知不觉跟着朋友黄,到了水边的一处小水墩。小水墩像海里突出的岬角,足够容纳一个小型乐队。身后树木
那架钢琴被我遗弃到了角落里,如同一朵枯萎了很久的花朵,沾染了层层灰尘。  我悟性不好,坐在钢琴前,心中总是紧张。繁杂的五线谱,琐碎的指法使我在寻找梦想的路上驻足停留。我曾因为一首曲子哭过、怨过,抱怨自己,否定自己,不甘心地练到深夜,弹得一次比一次差而流泪不止,也曾因为小小的突破而欣喜若狂。当时的我,认为会一直为了梦想而奋斗不止,无论是漫漫冬日或是悠悠蝉鸣,那支叫梦的圆舞曲不会停息。  一切都变了。
看了题目,你是不是觉得拥有如此大嗓门的人是个男生?哈,那我可要告诉你,你猜错了,我们的班长是个看起来很柔弱的女孩子。  但说起班长,同学们没有不“闻风丧胆”的。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她柔弱的一面,而是她站在讲台上手握黑板擦,叉着腰“凶神恶煞”的样子。难道你以为她发了疯?不对不对,那是她在管班级纪律呢。  那一天,我们正在上写字课。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认真练字。忽然,教室角落里传来一阵窃窃私语声,声
如果我以苍凉的文字告诉今天,杨靖宇牺牲最真实的证据,一个个抗联叛徒最终的结局,你会无动于衷?假如这样的悲情书写,一如关东大森林那样俯仰无愧,你会错过?  一   弱冠之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就读。那时,学校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请人授课。据说授课人曾是军人。那日,室外阴雨,授课人大步走进教室,面如赤枣,匕鬯不惊,关东口音:   “1940年2月23日,长白山下,松花江畔,滴水成冰,零下40度
其一   首走弋阳访志敏,   到此方知主义真。   怀玉山下青松挺,   “清貧”二字响雷音。  其二   怀玉山下宁玉碎,   党人情怀岂可摧?   剑指倭寇补天裂,   我赴刀山迎春归。  其三   书生报国只凭笔,   留得清名启后人。   百战归来无多句,   铁链铮铮说初心。  其四   弋阳腔孕报国心,   千载仍存呼啸情。   古韵高腔多劲气,  
如果你在 1979 年的秋天遇见我,你会发现你很难给我定位,不论是社会定位还是种族定位。我那时 24 岁。我的五官很日本。但与那个年代大多数你在英国碰见的日本男人不同,我长发及肩,还留着一对弯弯的悍匪式八字须。从我讲话的口音里,你唯一能够分辨出的就是:我是一个在英国南方长大的人,时而带着一抹懒洋洋的、已经过时的嬉皮士腔调。如果我们得以交谈,我们也许会讨论荷兰的全攻全守足球队,或者是鲍勃·迪伦的最新
我在自己的巢穴里待腻了,会一次次地收拾行囊,去别人的地盘上滋扰一番,借此吐故纳新。   净手、静心、静坐。取了老式的盒装火柴,轻轻一划,跳动的火光吻上了香的一端,静默的香便生动起来,暗藏的情节也飘荡开来。香如一缕魂魄,缠缠绵绵,飘飘悠悠,欲说还休,从天地中来,又回天地间去,中间经过多少波澜?横生多少枝节?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一炷香的一生和一个人的一生何其相似?它似乎有固定的方向,沿途却因不可控制
在睢宁县城西北约35公里的王集镇境内,有一座名不见经传,海拔近40米的青石山,石头多为青色,且光滑如磨,像块块鱼鳞,因形似鲤鱼而被人们称为鲤鱼山。山呈西北东南卧向,头在东,尾在西。当地有民谣:“金锁鲤鱼山,四十五里不见天,忽河北,忽河南。”说的是明末清初,山西河滩有一块高粱地阻挡了黄河的流水,于是黄河改道,由走山南改走山北,仿佛一夜之间,鲤鱼山就从河北跳到河南了。   2019年4月13日,我和
她和他是同事,也是不错的朋友。  两人都是单身,不时有热心的同事调侃说:“看你们那样好,凑一对得了。”她总是笑笑,她觉得没那种感觉,她和他就像两条并行的平行线,和谐前进,但永远不会相交。  因为经常有机会一起出门,有时候她搭他的车,有时候他搭她的车。  一次朋友聚会,说好了他要喝酒,于是他搭了她的车。  回家的时候虽然已经是晚上,但路上还是很堵。她看着路上晃眼的车灯犹豫了——要是送他到家的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