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传承

来源 :江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真理,坚守信念”的精神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秉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理念,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跌。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在党成立时孕育,在领导革命与建设事业中发展,具有深刻的内涵,在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为了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各项素质教育进行培养,音乐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对职教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音乐教学以其特有的欣赏性特征,易于吸引学生学习,从而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各项素质能力的提高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的教师也越来越重视职教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围绕职教音乐教学为对象展开研究,并探讨了其创新和实践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开展的意义
期刊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背景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双主体、双身份、双场所+一体化标准的特色。它的提出,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了新的路径,可帮助学生更身临其境的去实践,同时将专业知识更好的转化、吸收及运用。  随着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已陆续有职业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随之而来的,国内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始兴起
期刊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高涨热情,注重大学生的创业发展过程对于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实现创业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背景下的传媒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尤其受到关注。本文以传媒专业大学生工作室创业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当下中国供给侧改革大环境为传媒专业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传媒专业大学生工作室创业的状况。  【關键词】传媒专业;工作
期刊
千年流淌的大运河,自2014年申遗成功以来,在国家、有关省市的强力推动和沿线城市的共同努力下,正在让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自然与景观相得益彰的一条运河文化带,逐步从蓝图变成现实。2021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相继出台,为“十四五”时期再出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品位合力谱写“千年运河”现代化新篇章,提供了科学指导,奠定了良好基础。
【摘 要】走入高校的学生已经成年,毕业就会走入社会,对于高校学生应该培养其在社会独立生存的能力,高校学生干部这样的职位恰好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交和管理能力。本文通过论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学校领导对于学生干部的错误认识,找到能正确建设学生干部队伍的途径,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路径  高校是培养掌握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创造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新型知
期刊
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创造的伟大智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集聚地。随着运河岸边村落城镇化加快,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保护传承,逐步出现非遗传承“后继无人”、非遗技艺“无人问津”等现象;同时非遗传承人受到自身年龄层次、知识水平与环境空间的限制,对扩大非遗影响力和提升受众体验度亦能力有限,传统的传承传播渠道面临瓶颈期。大数据、云平台的新传播情境以及“互联网+”新媒介传播从广度上可加快非遗传播和受众体验的速度与力度.
2021年年初,随着全国各地经济数据统计发布,南通等六个设区市成功跻身GDP万亿俱乐部。万亿和9000多亿虽然经济意义上差别不大,但它是一个城市影响力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对南通的决策部署,如何“高起点、大手笔建好江苏开放门户,融入苏南、拥抱大海,实现更多的,天堑变通途,,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江南文化是悠久璀璨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合力创造的、极具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站在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宏阔背景下审视,用好用足江南文化资源,加强江南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创新,深入开展江南文化研究,推进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运河沿线遗产资源丰富,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保护的主要内容、传承的重点对象、利用的核心资源。文旅开发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途径,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如今,人们对馆藏展示、静态呈现等传统遗产保护方式愈觉乏味,对特征模糊、内容贫瘠的文旅项目望而却步。因此,本文从遗产旅游角度切入,旨在分析遗产资源与文旅开发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探询充分利用遗产资源打造精品文旅项目的路径,进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