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教育”的源头回顾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47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回溯“互联网 教育”的源头,分析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从中挖掘经验、总结得失,以期为我国以“互联网 ”战略推进教育深入改革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互联网第一波浪潮;源头;互联网经验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01-03
  当前,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深入,“互联网 教育”成为广受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其实,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一浪潮早在20年前互联网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伏笔,今天回溯“互联网 教育”的源头,分析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从中挖掘经验、总结得失,对我国以“互联网 ”战略推进教育深入改革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中国互联网第一波浪潮(1994-1995)的源起
  1994至1995年,互联网逐步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以第一代中国网民的出现和新浪、搜狐、网易等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的诞生为标志,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了第一波浪潮。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中国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一些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育模式和教育机构不断产生,虽然还不足以撼动教育系统根深蒂固的传统运行模式,但其引发教育变革的巨大能量已经初露端倪。
  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最早起源于1968年美国政府扶持的ARPANET计划。1969年12月,美国西南部四所大学的四台计算机开始联机,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网络。1983年,保罗·莫卡派乔斯(Paul Mockapetris)发明了DNS。1984年,美国国防部把TCP/IP确定为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标准。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Word Wide Web)。这些技术的出现为互联网的诞生和全球范围的普及奠定了技术基础。
  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竞相推进信息高速公路建设。1993年,美国发布的《国情咨文》中决定建设信息高速公路。1994年,欧洲成立了泛欧科研教育网络协会,推动“欧洲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诞生了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如网景(Netscape)、雅虎(Yahoo)、eBay等,从而形成了互联网行业。
  与此同时,我国也抢抓机遇,開始大力推动互联网建设。1993年,我国提出了建设“信息准高速国道”——“三金工程”。1994年4月,我国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77个真正拥有互联网的国家。早期的互联网工程,主要有中科院“百所联网工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和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项目等。1995年10月,邮电部开始大规模建设连接全国31个省、区、市的互联网骨干网ChinaNet,到1995年底,互联网用户数目近4000个。随后,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的公众生活,我国也开启了互联网大规模应用的序幕。
  随着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建成并开通,普通的家庭用户通过电脑、电话线就可以上网,网上冲浪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1994-2000我国互联网用户增长情况如图1,显示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网民”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互联网也逐渐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1995年8月水木清华电子布告牌(BBS)站点成立,成为中国大陆人气最旺的BBS之一。BBS社区、聊天室、个人主页给中国网民带来新鲜的上网冲浪的娱乐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使沟通变得更加便捷。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互联网用户的增加,我国互联网产业顺势蓬勃兴起。门户网站作为初涉互联网用户的入门指导,深受早期网民的广泛欢迎,搜狐、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应运而生。门户网站还向网民提供免费邮箱、新闻资讯、即时通讯等当时最热门的应用和服务。1996年,四通利方公司创办了最早的中文门户网站之一“新浪”,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服务网站,提供包括论坛、新闻资讯、搜索、电子邮件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1997年5月,同为最早中文门户网站的网易公司在广州成立,向网民提供包括中文免费邮箱、免费个人主页和在线社区服务在内的互联网服务。1998年,中文网页目录搜索引擎“搜狐”成立,为用户提供知识的搜索服务。新浪、网易和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创建,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商业化运行的开启。
  二、 从第一波浪潮中积累的“互联网经验”
  首先,技术创新是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和互联网行业兴起的原动力。WEB1.0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技术创新的驱动模式,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大规模应用对于互联网浪潮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以我国最早出现的互联网企业为例,新浪最初就是以技术平台起家,搜狐是凭借搜索技术而创立,在这些网站的创始阶段新兴信息技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其次,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既是互联网浪潮的重要内容,也是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网民更方便地接入互联网,而网民数量的增长也产生了对互联网的更多需求,也刺激了更多网站和互联网企业的诞生和发展。互联网规模的扩大,还催生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使得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重构新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形态。
  最后,新兴商业模式是互联网行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在这波互联网浪潮中,以网易、搜狐、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通过开放新闻、搜索、电子邮件等免费服务吸引了大批网民。这些网站的商业模式从最初的依靠吸引投资和广告收入,发展到内容多样化、专业化、服务对象大众化,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互联网第一波浪潮期间我国互联网教育的萌芽   互联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4年起,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始建设和投入使用,使之成为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平台,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国家在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差距。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初现端倪。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等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的手段由传统的主要依赖函授、电话、电视等方式,转为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以及卫星通信、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等现代技术方式。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学模式也初现端倪,它相比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具有覆盖面广、质量高等优点。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主要采用这几种教学方式:(1)通过Internet点播课件或者浏览主页课件的自主学习方式进行教学;(2)通过卫星进行双向或单向实时教学;(3)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双向实时教学;(4)通过局域网点播课件或者利用光盘课件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我国各个高校相继成立网络教育学院。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出现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网络运用于教学之后开始的。以网络为介质的远程教育,通过互联网分享自己的师资力量,扩大教育资源覆盖范围。在国家教委的支持下,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共同建设“中国教育与计算机示范工程”;1997年,湖南大学首先与湖南电信合作,建成网上大学;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2000年7月,31所试点高校在北京成立了“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2001年7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院的试点范围从原有38所院校扩至45所。基于互联网远程教育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教育资源得以重新配置,教育模式逐步丰富多元。
  随着互联网教育企业的涌现,互联网教育行业逐渐兴起。在基础教育领域,早在1996年8月国内的第一家网校——国联网校在北京亚运村筹资兴建,设有“同步教学”、“网校生活”、“名校试题”等栏目,成为正规教育强有力的补充与辅助,但课程内容的格式基本上是较为单调的文本格式;同年9月,由高拓公司创办的101中小学网校在北京开通,借助北京101中学的名校力量与雄厚师资,在全国各地发展了50余家代理分校;1997年3月,国内的第三家网校——由国讯教育集团创办的国讯网校在长沙开通,更多使用了新技术和多媒体内容;1998年,陆续出现了北京景山中学网校、科利华北师大附中网校以及北京育才联合网校等等。互联网学校既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有力补充,又代表互联网教育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的诞生。
  四、从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看“互联网 教育”的发展
  回顾互联网第一波浪潮下我国教育发生的变化,可以发现互联网浪潮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还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初次结合就产生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学习体验。我国早期开展的互联网教育如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中小学网校虽然在教學形式上还主要以文本和图片资料为主,交互性并不强,但其突破了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时空界限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和参与程度。还通过建立网上资源库,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学习资源,改变了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料单一和不足的状况,多媒体成为教学载体,使学生在学习中调动各种感官以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教育与新兴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也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是将新兴的卫星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同时也推动了这些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同步或异步传输教师授课的音视频信;流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在线直播课堂、视频点播课堂、在线实时授课等方面,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和形式。
  再次,教育与新兴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在互联网浪潮中产生的互联网教育主要模式包括,向师生等用户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学校介绍、考试就业等信息的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如搜狐教育;名校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将优质教学资源移植到互联网上给师生使用,如“101”网校。
  从互联网第一波浪潮下我国教育的变迁与发展中可见,“互联网 教育”必将对我国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和革命性变化。而从互联网第一波浪潮下互联网教育发展的经验中,可窥“互联网 教育”发展规律的一斑。
  第一,发展“互联网 教育”,要抓住教育的本质,使互联网技术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要,服务于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结合我国“三通两平台”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在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应用,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尤其要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常态化应用。
  第二,发展“互联网 教育”,要重视新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一方面,要巩固“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工作成果,继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中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保障和维护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这些互联网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在教与学中形成新型的互联网文化,以互联网思维重构各级各类教育。
  第三,发展“互联网 教育”,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企业,打造互联网教育行业链,完善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发展互联网教育企业和行业,不止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补充,更是要以市场的力量为各级各类教育提供更优质的资源、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先进的教与学模式。
  (编辑:郭桂真)
其他文献
摘 要:档案袋评价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有效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实现了教学与评价的整合。文章主要依据档案袋评价理论,采用Web技术开发了E-Portfolio系统。通过案例,重点讨论E-Portfolio系统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评价;档案袋评价;E-Portfolio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
在我们班上,有一个小姑娘,她长着一张红扑扑的脸蛋,乌黑的刘海儿下面有两道又黑又浓的眉毛和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  她最喜欢看书。一有空,她就会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次,她在家里看书,妈妈叫她吃饭,可她看得太入迷了,妈妈的叫声她都没有听见,妈妈生气地说了一句“真是废寝忘食”就不管她了,直到她的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她才想起来去吃饭。平时,朋友们叫她出去玩,她总用“我看一小会儿书,等我一下”这句
10月 11日,英特尔成都芯片封装测试二期项目微处理器工厂迎来了首枚微处理器的出口。此次出口的产品是英特尔公司最新的基于65纳米制程技术的英特尔“酷睿”微架构多核处理器。  据悉,英特尔成都成为英特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第二座生产用于此类旗舰产品的工厂。即将出口交货的首枚在成都封装测试的微处理器,填补了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的空白,标志着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预示着英特尔公司在成都的
摘 要:近几年基于SPOC的教学应用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SPOC 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线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文章结合《JAVA程序设计》课程,旨在利用SPOC理念和SPOC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此教学模式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可行之策。  关键词
摘 要: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客观上要求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动态选择性和时空可变性等优点,这尤其对优化美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美术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1)16-0055-02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黑板、教科书等教具进行教学。这些教具在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
摘 要:随着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已出台许多培训项目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但是,纵观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工作,可以看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IT教育共同体的内涵、理论模型及其在高平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应用优势的分析,提出构建IT教育共同体是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IT教育共同体;教育技术能力;顶岗实习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国内高等院校的数据中心也正在经历着一场虚拟化变革。“全新架构下却没有专门为虚拟化设计的防毒系统”,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高校信息化的管理者,但在虚拟化进程中受益匪浅的江苏师范大学却不在其列。回顾江苏师范大学与趋势科技长达十年的成功合作,不但通过部署OfficeScan,每遇病毒攻击都能大获全胜,更能在创新应用中把安全防护提前到位。而这次担任虚拟化威胁“阻击战”的主角,则是
摘 要: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TPACK为框架,基于对一名小学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观察和典型课例,通过视频和个案研究,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师的TPACK知识结构、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教师TPACK结构特征与课堂教学行为的联系。研究发现,TPACK知识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但TPACK知识是以PCK知识为主导的,即教师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