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教学五境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种境界——追求令学生神往和叹服的教学魅力
  《品德与社会》课的修身性质、特殊的教学结构和规律,决定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必须兼有“经师”与“人师”的素质。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德育课教学理论;具有用准确、丰富、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历史、哲学、伦理学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当代国内外社会思潮知识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中外杰出楷模人物及其成长的知识和一定的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等知识 去撞击学生心灵的知识魅力;具有用高层次的灵活多样的开讲艺术、举例艺术 、点拨艺术、空白艺术、暗示艺术、情感激发艺术、知识引用艺术、结尾艺术、板书艺术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把学生带入快乐的环境和美的境界中的艺术魅力;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理想情操、仪表神态、语言举止等去陶冶感化学生的人格魅力;具有能给学生以思维方向的诱导语言、以迷津豁朗的点化语言、以人格尊重的赞许语言、以登攀勇气的激励语言等去引发学生思维活动和扬起自信风帆以及张扬个性的语言魅力;用宽阔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态度、愉快的情绪、高雅的情趣等去感染学生的个性魅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产生美好而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
  第二种境界——选择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学场和探索场,教师必须选择多样的适合课程特点的,且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的教学策略。如采用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激发好奇心的教学策略;采用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鲜活材料相结合,使教学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策略;采用对教材特殊性、艺术性、多样性进行分析、删选的教材处理独特化的策略;采用根据教材的图文材料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以激活学生思维的多元视听环境的教学策略;采用为学生提供感受、体验、自省时空的教学策略;采用通过故事演讲、欣赏高雅音乐和美术作品、模拟法庭辩论、热点问题讨论等的教学过程活动化策略,等等。
  第三种境界——创造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在系统讲授的同时,创造运用独特的并能吸引学生主动投入教学、展开教学中修身过程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始终围绕所确定的中心问题或内容,通过学生先阅读后讨论来达到教学目的的“主题阅读讨论法”;根据教学目标而确定中心问题,通过让学生演讲或进行正反两方辩论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的“主题演讲或辩论”;采用通过对某种特定情景下(即典型环境),人们所产生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指出其产生的原因、影响、意义或启示,以便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典型环境行为分析法”;利用课文中的典型事例或教师补充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领悟其中所蕴含和提倡的品质观念的“典型个案分析法”;通过对有影响的杰出人物的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秀品质和业绩,以及我们该从他们身上汲取的思想政治营养,引导学生树立以杰出人物为学习榜样的决心的“杰出人物评价法”;采用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电视,让学生“品尝”,使他们受到熏陶和顿悟,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影视品评法”;根据课文的图文材料,运用动态的且内容正反对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来达到教学目的的“对比体验法”等。
  第四种境界——营造令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不仅是教与学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与文本或教学流程互动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和情感交流碰撞的过程,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碰撞又要有热烈,平和的氛围。因此,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大胆动手、张扬个性等的教学活动氛围。如营造师生关系融洽、愉悦的课堂氛围;营造激发学生敢说、敢想,敢于创造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向上,平等竞争的课堂氛围;根据教材的不同营造具有使学生很快进入情感体验的独特的课堂氛围等等。具有这样氛围的课堂,学生就会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中的修身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五种境界——开展让学生主动修身的实践活动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修身特点,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习、掌握和提高思想品德的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在意识中形成思想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学到的思想道德知识和形成的道德观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地运用,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开展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修身”实践活动。如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寻访爱国英雄活动和爱国名人故事演讲活动;进行旨在磨砺学生意志的夏令营、冬令营、少年军校、社会活动等;开展旨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辩论”活动;组织旨在培养学生高雅情趣的“歌舞晚会”、“琴、棋、书、画”以及各种文体比赛活动;开展旨在学会服务本领的做生活和社会主人的各种竞赛活动;组织旨在学会生存的野营活动;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开展旨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寻春”、“问秋”、“吟冬”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从中学会做人、培养情感、锻炼意志、陶冶情操,而且也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思想品德知识和形成的思想品德观念在活动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教学承担科学启蒙任务,是一门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的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应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
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那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教学目标。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美术学科则更应发挥它的学科魅力,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以引导为主,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喜欢要求学生不要乱讲话,静静地画,很少真正地让他们展开讨论,大胆地去想、去做。而今,
武汉作为华中重要城市,高校云集、教育资源丰富,但是其综合实力、人才配置指数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却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与武汉人才培养机制失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剖析武汉
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课外阅读已经不再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盲区,也不再是老师们语文教学所遗忘的角落。课外阅读已经和课内阅读一样,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但是,在这番如火如荼的课外阅读“热”中,却需要我们的“冷”思考,需要我们撩开课外阅读的面纱,还学生以最本真的课外阅读生活。  课外阅读:本应是学生思想与性灵的跑马场。  作为语文学习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应该是学生思想与性灵的跑马场,是学生精神
学生在日常的英语词汇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为了减少这种局面,在教授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时应该合理采用自然拼读法。自然拼读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