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衍那》在缅甸的流传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m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罗摩衍那》是印度最早的两部梵文史诗之一。由于贸易、交流和殖民等原因,《罗摩衍那》在东南亚地区广泛流传,并且在各个东南亚国家形成了不同的版本。笔者着重介绍《罗摩衍那》在缅甸的传播史,探讨《罗摩衍那》对缅甸文化的影响及其原因。
  关键词:罗摩衍那;蒲甘王朝;罗摩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2-030-02
  
  “罗摩衍那(Ramayana)”的意思是“罗摩的历险经历”或“罗摩传”,是印度文化的基础,在印度文化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书24000颂,成书约在公元前3-4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之间。起初为口头流传,因人因地而异。一般认为是蚁垤最后整理成书,共分七篇。20世纪70年代,梵文学者季羡林历时十年翻译《罗摩衍那》(又称《罗摩传》),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朽贡献。
  正如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奠定了西方文学基础,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希腊化进程一样,《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两部梵文印度史诗也对东南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在东南亚文化印度化的进程中起了至为重要的作用。在东盟十国中,包括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在内的至少七个国家都在早些印度殖民统治的时候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影响。
  虽然这两部史诗的主题都是赞颂英雄的高尚道德和英勇行为,但是《摩诃婆罗多》主要讲述道德行为的原则,而《罗摩衍那》则主要记述冒险行为和英雄王子罗摩的爱情故事。此外,《摩诃婆罗多》中的战争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罗摩衍那》中的战争则是人与猴子和人与魔鬼的战争。这两部史诗的起源地也不同。《摩诃婆罗多》起源于北印度,《罗摩衍那》起源于恒河东北部古老的拘萨罗国。
  《罗摩衍那》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占据缅甸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在学术上一直存在争论。但是罗摩故事的口头传承可以追溯到阿奴律陀王(KingAnawrahta,公元1044-77)时期,他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从考古学上看,历史上和文学上的证据都表明,《罗摩衍那》在很早的时候就进入了缅甸文化。在蒲甘王朝时期,毗瑟孥神庙里就有罗摩的石像。罗摩的故事在《本生经》里也有描述。
  在一块石碑上用高棉语记载着:蒲甘王朝的康吉达王(King Kyanzittha,公元1084-1113)宣称他的前世是罗摩的近亲。因此,罗摩的故事在蒲甘王朝时期就已经植根于缅甸文化里了。自此以后,罗摩作为最受欢迎的主题经常出现在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学作品里。与在印度文化影响下的邻国的交流,例如与老挝、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交流,更进一步加深了《罗摩衍那》作为主流表演艺术在缅甸的影响。
  缅甸的《罗摩衍那》虽然受到了泰国版本的影响,但也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没有用佛教的口吻来叙述这部史诗,尽管缅甸人大多信仰佛教。缅甸在地理上与印度相近,并且受到北印度的影响。这一地区聚居了一些有自己罗摩传统的部落,这些传统与东部和北部印度都不同。尽管崎岖不平的地形对部落和缅甸之间的文化接触阻碍很大,但有趣的是,17世纪的Rama Watthu和19世纪的Maha Rama这两部作品的缅甸版本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有很多的小说、短故事和歌曲。
  根据缅甸近代文化和文学的权威佐基(Zawgyi)的论述,罗摩故事的缅甸版本有九篇:其中有三篇是散文:①Rama Watthu(17世纪);②Maha Rama(18世纪末19世纪初);③Rama Thonmyo(1904);有三篇是诗歌:①Rama Thagyin(1775);②Rama Yagan(1784);③Alaung Rama Thagyin(1905);还有三篇是戏剧:①Thiri Rama(18世纪末19世纪初);②Pontaw Rama(1880);③Pontaw Rama andLakkhhana(1910)。
  18世纪下叶发现了罗摩作为表演艺术在缅甸流行的证据。1971年9月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了第一届国际罗摩节,佐基在这次节日中说:“从波道国王(King Bodawpaya,公元1782-1819)时期起,罗摩剧就开始在王宫中上演了。’’迈克尔赛姆斯在他的著作《阿瓦王朝大使馆概况》中说,他在1795年被缅甸政府邀请出席一场罗摩剧演出。
  应该注意的是,当时的印度商人和牧师,以及阿萨姆人、曼尼普尔人、老挝人和清迈(今天的泰国)人在缅甸首都周围定居,每逢宗教节日,他们都按照各自的民族传统表演罗摩剧。因此,缅甸人对《罗摩衍那》的崇拜从蒲甘王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直到今天,在缅甸的部分地区,尤其是曼德勒,这些种族的后裔仍然沿用他们的宗教名字,对《罗摩衍那》的崇拜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文化中。
  在贡榜王朝(也称雍籍牙王朝,公元1752-1885)后期出现了更为成熟的罗摩剧表演。波道国王的忠实追随者和多才多艺的大臣缅瓦明基吴萨(音译)为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邻国来的具有强烈罗摩色彩的戏剧文化、音乐和歌曲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臣缅瓦明基吴萨巧妙地将《罗摩衍那》转换成缅甸经典戏剧搬上舞台,并设计了主题音乐和歌曲。在曼德勒表演艺术家的帮助下,吴萨设计和规范了故事情节、表演流程、动作、分幕、对话、服装、面具、舞蹈样式、身体姿势和手势,甚至还设计了演出开始前的典礼。国王也下令批准《罗摩衍那》演出。要严格按照既定程序来表演这部史诗剧,需要连续40到45个夜晚。
  1885年,英国霸占上缅甸并将锡袍王(KingThiban Min,1878--1885)流放到印度,许多表演艺术家移居到下缅甸寻求支持和帮助。因此,罗摩传统就在他们后来定居的地方形成,而表演团体的名字也借用了当地的地名。虽然曼德勒没有专业的表演团队,业余爱好者仍然保留了罗摩节。
  1971年,缅甸文化部下属的舞蹈与戏剧部门引进了一种芭蕾形式的罗摩剧,只有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在当时引起了轰动。缅甸的芭蕾罗摩剧很快在国内和国外流行起来,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和马来西亚,几乎万人空巷。芭蕾罗摩剧被认为是罗摩节上最好的节目。
  1998年和1999年,罗摩剧的演出更进一步发展。这部史诗剧的出演消耗了很多的可见和不可见的资源:大量的服装、面具和舞台设置,数不清的参演人员需要培训,尤其是主演,几乎累垮了历史学家、作家、戏剧家、音乐家和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
  尽管艺术界里良莠不齐,但是《罗摩衍那》流传了下来。新一代把它当作艺术创作的主题和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一个笔名为Chit Oo Nyo的现代小说家以《罗摩衍那》为基础写了一篇题为the Loserof Love的小说。一首流行歌曲也以此为题目由知名音乐家和流行歌星先后演唱。它至今仍然是年轻一代最受欢迎的歌。
  《罗摩衍那》为何在缅甸文化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不妨回顾1993年5月7日到9日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举行的关于缅甸传统和现代的国际大会。在这次国际会议的现场讨论中,一位西方学者说:“正如詹姆斯邦德的电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驱一样,罗摩传也具备了詹姆斯邦德故事的特点和品质——一系列不平凡的事件交织在一起,冒险,战争,背叛,同盟,浪漫,爱,忠诚,对的战胜错的,正义战胜邪恶,真爱从来都不平凡,总是以恋人再相聚结尾。”
  上述原因揭示了《罗摩衍那》在缅甸流行不衰的内部原因。笔者认为还有一些外部原因。首先,《罗摩衍那》的流行基本都是由统治者一手推动的,没有统治者的支持和其拥护者对作品艺术形式的补充和再创造,缅甸的《罗摩衍那》很难形成自己的版本并流行下来。其次,东南亚国家包括缅甸,自古以来自然条件优厚,自然资源丰富,使得当地居民能够更集中于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创作。再次,缅甸历史上的一些艺术家对《罗摩衍那》舞台表演内容的改编和再创造,也对这部史诗的流行和传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摩衍那》自古以来就在缅甸文化和缅甸人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有理由相信,这种态势会延续下去。缅甸的《罗摩衍那》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更鲜明的缅甸特色,代代相传。
其他文献
摘要:元朝时对西藏统治的确立和维护,其中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强大军事实力作为后盾,而明朝则截然不同,主要是以一系列经济措施来联系和制约西藏,并以此作为维系同西藏政治关系的基础,具有明显的非强制性特点。明中央王朝对西藏地区的统治政策主要是通过朝贡、茶马互市等经济手段来实现的。经济作为支持政治这一上层建筑的有效手段,被明王朝发挥得淋漓尽致。明朝这种柔和而又看似松散的统治方式,为中央政府赢得了“西陲安然,终
【习作目标】1.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小制作的制作过程,根据表达的需要用好句号。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必须胸怀人类和民族的美好未来。毫无疑问,教育是为了民主的,也就应该是民主的。这一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充分地意识到了,他说:“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不仅数量增多、形式多样,而且内容更加丰富,涉及到伦理道德、教育、经济、法律、宗教等方面。这些家训文献大多存世,可是,也有不少已经佚失。搜
近来,我一直关注并思索这样的问题:一个优秀教师成熟的标志是什么?一个名师成功的密码在哪里?
一般来说,一篇精读课文在两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疏通文字,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通过朗读,品析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进
园田牌追风透骨丸为广州敬修堂生产,该药具有通经络、祛风湿、镇痛祛寒的作用,用于风寒湿痹、四肢痹痛、神经麻痹、手足麻木效果很好。最近,在联合国第十二届可持续发展国际首脑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人格,特别是贬官文人在入世与出世的团苦中执着追求,他们所遭遇的贬官历程和心态是迥异的。余秋雨力图描述中国贬官文人的
边疆服务运动是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为实践其提倡已久的“社会福音”而开展的改造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状况的实践活动。边疆服务部在川西、西康、云南等三个服务区从事
虐待和忽视儿童是儿童期意外伤害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WHO的新近估计指出,在世界各地约有4000万0~14a的儿童遭受虐待和忽视,由于种族、文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