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jie8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惊奇和兴趣,诸如天上的鸟为什么会飞、地上的蜗牛为什么爬得这么慢、电视为什么会出现图像。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幼儿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让大人也难以回答的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愿望。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幼儿进行操作活动需要准备许多东西,老师怕麻烦,也怕幼儿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会有危险,或者在课堂中怕纪律混乱等原因,往往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围着教师转,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幼儿听,教师示范幼儿看,长此以往就影响和束缚了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幼儿积极地参与科学活动并充满探索的兴趣呢?通过几年的活动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幼儿的指导:
  一、重视并保护好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是推动孩子积极主动地观察世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力成功的起点,教师要善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向更高层次思考。
  如有一天,我带领孩子散步时,他们发现了一群蚂蚁正围着一小块肉卷跑来跑去。这极大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纷纷蹲下来,有的还用小树枝去拨弄。于是,我引导幼儿就地观察:看看蚂蚁长什么样?为什么它们跑来跑去还不时地互相碰一碰头?它们在说什么?这么小的蚂蚁能把这么大的肉卷运到洞里去吗?在随机的观察中,孩子们了解了蚂蚁的秘密。在幼儿兴趣所至时给幼儿一个支点、一些鼓励、一些引导、一个机会,就能让幼儿得到充分观察的时间和动力。
  二、重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操作过程
  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要善于提问,鼓励幼儿多角度发现。教师的提问是贯穿于幼儿每次活动前、活动过程中及操作探索之后的。如在“认识冰”的活动中,活动的前一天,我和幼儿一起每人装了一杯水放在冰箱里,让幼儿猜一猜明天会发生什么奇怪的现象,引起幼儿参与明天活动的兴趣。第二天,从冰箱中取出冰,我先让幼儿观察一会儿,说一说冰有什么变化(原来的冰变小了),接着我又让幼儿继续探讨让冰化得更快的方法。通过试验,幼儿发现了许多方法,如放在手心里捂、用嘴吹、用扇子扇,还可以放在水盆里等。通过幼儿实际的操作和体验,对于“水——冰——水”的变化过程,幼儿有了深刻的印象。突然有孩子问:小镜子和电热锅是做什么用的?看来幼儿对周围的材料产生了兴趣,这正是我所期望的,于是我又和幼儿探讨起“水——水蒸气”的过程。把水放在锅里加热,慢慢的水变少了,幼儿问题又来了:水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会有热气冒出来?这时一个在照镜子的小姑娘发现了问题:镜子上为什么会有水?于是大家都拿起镜子放在热气上,结果发现镜子上结满了小水珠,高兴得他们大叫起来……
  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1.材料的生活化。科学探究的材料除了一些必要工具外,更多的应该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易得的材料。这样的材料,不仅使幼儿有种熟悉的情感,而且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
  2.材料的渐进性。幼儿在操作和发现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和想法,不会在一次活动中就完成所有的任务。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的渐进,不能一次投入所有的材料。如在沉浮游戏中,开始可以让幼儿进行单纯的玩水活动,只需为幼儿投放各种玩水工具:针筒、杯子、水车等。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不会。有了疑问就可以投放相应的材料了。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在层层递进的材料的帮助下,幼儿积累了有关沉浮的概念,同时获得的还有成功的快乐以及探究的热情。
  3.材料的多样性。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提供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丰富多彩、便于幼儿操作与观察的、蕴含教育价值的材料。只有让幼儿乐意与材料相互作用,才能主动获得知识。
  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探索环境
  1.美丽的自然环境。多彩的自然环境为幼儿认识世界展示了生动、真实的画卷。当孩子们在自己班上的小菜地里种下种子,便开始充满期待地进行管理、浇灌、除草。在等待种子发芽的焦急盼望中,幼儿经受了意志品质的考验,在收获的季节中,幼儿充分地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幼儿在与自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充分领悟了自然与科学的奥妙。
  2.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在物质环境提供的同时,也应注意给幼儿一个宽松和谐、有安全感、能大胆尝试探索的心理环境。例如,小班的老师把小兔放到花园的草地上,让孩子们和小兔一起玩,在玩中自由观察、自由喂食、自由交谈,使幼儿的情绪、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其次是爱护幼儿的探索“成果”,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幼儿点滴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使其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与满足感。
  五、重视对幼儿活动的评价
  评价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以后探索活动的兴趣,恰当的评价活动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每次活动结束,我都会对幼儿提出表扬和建议,表扬他们的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和积极动脑,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继续保持好奇、勇于探索的精神。
  总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教育观点,改变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的旧的教育格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人。
其他文献
对于数学科学来说主要是抽象思维和理论思维,这是事实;但从人类数学思维系统的发展来说,形象思维是最早出现的,并在数学研究和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得到形象思维培养的人会有很高的抽象思维、理论思维能力。同样,一个学生如果根本不具备数学想象力,要把数学学好那也是不可能的。  正如前苏联著名数学家A·H·柯尔莫戈洛夫所指出的:“只要有可能,数学家总是尽力把他们正在研究的问题从几何上视觉化
期刊
口语交际是在人际交往的特定语境中,交际双方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一种活动。从社会需求看,口头语言是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能力要求。然而在目前,学生在口语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为培养适应社会新型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明确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聋生由于听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听力障碍,无法像健全儿童那样通过听来获取和发展语言,为使聋人最大限度地融入我们的主流社会,能正常地与健全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必须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作为一名聋校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提高教学质量抓起,提高聋生素质,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能够和那些健全的人一样不受歧视,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成为一名残而不废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聋生 语言 形成
期刊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得以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使学生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示出来,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因此,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了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期刊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课改目标,课改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度、量、序、势四个方面谈了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效率 度 量 序 势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与探索中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课改”要求、响应“减负”号召。本文想从控制影响教学过程的几个重要因素——度、量、序、势等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定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要创建活泼、轻松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创新与实践平台,鼓励大胆猜想,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猜想 直觉 发散 定势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这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数学课堂
期刊
一、低段口语交际现状及存在问题  1.低段交际的基本特征  (1)内容的简略性。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使他们在感知事物方面具有明显的笼统性、随意性,受到知识面和感知面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即使能主动积极地在课堂内对老师的提问作出回应,但表达内容也只是简略、不全面的。  (2)极强的模仿性。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尽管在发音口齿、习惯仪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相同的是他们都具有极强的模仿性。一
期刊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自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将会得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
期刊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程要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的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尊重和主人的尊严,在语文教学中确信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弹性感悟、独立创造、自由表达的积极心理生态的需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生态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叩开学生的心扉,使语文课程
期刊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课程(2011版)》)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也是思想品德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笔者认为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更加重视公民意识教育。现结合对《课程(2011年版)》)的学习研究,谈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