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换蔬菜走出的第一步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804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撩起厚厚的门帘,一个简易棚搭建起来的空间就是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孙民宽的环保蔬菜店兼“办公室”,刚刚送走电视台的记者,他把棉大衣放在塑料桶上铺平招呼我们坐下,又倒了一杯热水,抓了一大把瓜子。
  废旧物品换蔬菜
  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门口,孙民宽的这两间15平方米左右相对而建的环保蔬菜店显得有些简陋,房间里堆得满满腾腾的,别看店小,但卖的东西可不少,蔬菜、干果、杂粮,还有各种副食品,算一算,也有二三百种呢。而这两个简易棚,实际上是建立在“垃圾堆”基础上的。简易棚的门上贴着几张手绘海报,写明了用各种垃圾换新鲜蔬菜的说明——回收垃圾积攒积分,以积分换新鲜蔬菜。如每个塑料瓶积1分,折合0.1元;每千克废电池积5分,折合0.5元;废书报杂志每千克积11分,折合1.1元……店外一块空地上,堆放着一些废旧报纸、杂志、塑料瓶、废旧电池等。从附近居民家里收来的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则被打包好静候“发落”到菜园里堆肥。
  提到垃圾换新鲜蔬菜这个打动了许多企业家和风投的创意,孙民宽一下来了精神:“我们从大学时候就这么干!”河北农业大学校园附近就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和养殖场,赶上学的兽医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一周上不了几节课,闲下来的时间孙民宽和几个朋友琢磨了个好差事:首先攒钱买了一辆“三蹦子”,然后从附近弄一点儿萝卜、白菜之类的农产品。“光卖菜社区不让进,那不等于是小商小贩吗。”孙民宽和朋友们做的是以垃圾换蔬菜。“好家伙,这个环保口号一喊出来,所有的人都支持我们,办事处的人说,我们想去哪个社区都可以!”于是,几个大学生每天早上拉着一车萝卜白菜进城,晚上又拉回一车垃圾在学校附近分拣变卖,他们甚至曾经回收过古董。
  垃圾堆是一个大多数人没有也不愿意注意到的角落,却在有心人眼里看出了门道。想变废为宝,最重要的一步是分拣。据孙民宽说,衣物的利润是最高的。城里人有钱,但当时郊区还是比较穷的。城市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孩子,孩子长大了衣服就穿不了或者过时了,孙民宽和朋友们就趁着农村赶大集,把这些衣物卖给农村的孩子。
  随着孙民宽大学毕业,流动摊位发展成了固定的蔬菜店,但一直坚持环保旗帜,“我是以收集各类垃圾这个构思进社区的。我扛的是环保旗帜,做的是环保事业。”环保蔬菜店收垃圾价格比别的地方高,所以附近的居民也愿意把垃圾带过来。用垃圾换积分,用积分换菜,这样的形式一开始得到了居民们的热情响应,环保蔬菜点专门选址在老旧社区,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家里存了很多垃圾不舍得扔,看到这么新颖的活动,也愿意主动参与。
  不过时间久了,孙民宽和朋友们发现,一个好点子并不能决定创业成功与否……
  冬天,寒冬
  大学毕业后,孙民宽曾经也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西装革履地坐了几年办公室以后,他待不住了。用10万元启动资金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与有机蔬菜有关的创业,不曾想失败了,整整一年时间,他卧薪尝胆,一直在琢磨失败的原因,直到脑子里再次闪现垃圾换蔬菜这个好点子之后才重走创业之路。
  开始创业的时候,这个蔬菜店也曾经人丁兴旺过。孙民宽和三个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吃住都一起并无缝交流了整整十天,“就决定干这个事儿”。创业伊始,几个人都对这个项目充满了热情和信心:三个大学生在2012年末北京下着大雪的一天,从上庄骑着电动三轮车拉回来四个铁架子货架,来回两趟,只因为这么做能省下不少运费。孙民宽说,开车都需要四十分钟的路程,三个大学生就顶着雪骑着三轮。大雪天,三个人很久都没回来,当时他担心极了,一直在院门口等着、盼着。
  辛苦在其次,对于卖菜是绝对的门外汉的孙民宽最早可没少吃亏。上货时看着明明水灵灵的菜,一百二十块钱交完货,拉回家才发现一整筐菜都被“狸猫换太子”了。还有菜场特有的“偷菜”现象,“什么是偷菜呢,你上二三十个品种的菜,苹果、橘子什么的,你能记住每个品种多少个么?所以就容易丢,别人过来送货,顺手就拿走了。”
  从开店到现在,孙民宽已经体力不支多次,有时候喝点儿水就挺过去了,有一次严重到需要去医院输液。“你看看这手,都是用胶带缠的,都裂开了。你看看这是什么色,跟你的完全不一样。”
  就这样辛苦了一个月,三个大学生有点儿支持不下去了,“他们觉得卖菜太累了,他们和我还不一样,人家都是近乎90后的孩子啊。”就这样,年轻的大学生们打了退堂鼓,这对于小店来说不啻若晴天霹雳,四个核心成员走了三个,只剩下孙民宽苦苦支持。那一段独立支撑的辛苦难为外人道,“连轴儿转,真是连轴儿转,你瞧,我都一个月没洗澡了。”
  通过孙民宽的坚持,小店渐渐在居民区立住了脚,但生意火了,麻烦也跟着来了。孙民宽曾经发现小店门口堆满了垃圾,也因此被附近居民投诉。经过调查,这些垃圾是小店附近的经营对手“送”来的。虽然沉冤得雪,但孙民宽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世道人心。
  不过,一切坚持都是有意义的,最近一段时间,三个离开了的大学生又联系了孙民宽,表示想回来一起做,采访的当天下午还来专门谈这个事情。孙民宽二话不说,给了他们百分之三的人才股。人才,已经成了制约小店发展的最大短板——“我现在急缺人才。”
  “孩子”养上正轨了
  环保蔬菜店初营业,孙民宽他们谁也不会卖菜,他就在菜市场雇了一对卖菜的夫妇,自己留心跟着学。但不久这两个人便被孙民宽开除了,原因是他几次接到附近居民的投诉——这夫妇俩卖菜缺斤短两。一般小商贩都使用的小伎俩已经触及到了这个创业项目的底线。“养个项目就像养个孩子一样,不能给我乱搞。”他们走了之后,孙民宽自己上手,从每天坚持的上货中学到了很多门道。不过,除了这些算盘上的生意经,真正让这个小店立足的,是“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从拒绝缺斤短两开始,小店已经赢得了周边地区居民的一种特别的信任。居民们来到小店,总是能得到孙民宽的问候,“阿姨上午好、中午好、晚上好……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听不清也无所谓,但是老人感觉到了温馨和气。”在这样的热情下,很多人本来不想买菜,聊几句也都愿意带点儿东西回去,有阿姨说:“跟谁买不是买啊,小伙子你态度这么和气,买着高兴。”   信任建立起来后,小店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支持。一位住在社区里的老人,对小店以这种方式促进了附近居民的垃圾有偿分类非常支持,甚至表示愿意拿出她和爱人的退休金入股来支持小店。
  有一天晚上九点多了,一位妇女来到店里,“我看她不像买菜的,她看我也不像卖菜的。”孙民宽和这个女人聊了半个多小时,最后才知道她是一个投资公司的副总裁,临时在朋友家住几天,便发现了这个店,走的时候,她问孙民宽:“你需要多少钱?我给你弄。”
  除了这些愿意掏腰包支持小店的人,同样让孙民宽感动的是有些热心人以实际行动支持着小店的环保事业。“有一位阿姨,把攒了三年的包装袋叠得规规矩矩地给我送过来了!”这位阿姨对孙民宽说:“小伙子,我看你这个置换店回收个塑料袋要一毛钱一个,挺贵的,这是我自己攒了三年的,你看着用吧。”还没等孙民宽追上去送给她一些菜,阿姨已经走了。
  小店的环保旗帜不是白打的,孙民宽曾经一下就收了六百多公斤电池,而收购这些电池完全是不盈利的,“我确信一定能找到专业的电池处理机构,结果经过电视台和微博,联系上了一个废旧电池大王。”就这样,这些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高价收购的电池就这样无偿地捐献出去了。“我觉得这件事儿非常地道,我愿意做这件事儿。家家户户都有电池,我一定要做下去。”
  虽然在讲述中,孙民宽不断强调着维持这个小店劳心又劳力,每天早上算账,他甚至连十以内的加减法都要用计算器,长期连轴转累得他头晕得不行,这两年为了创业人也显老了,“有时候跟我妈上街,人家以为是两口子呢!”但是抱怨归抱怨,孙民宽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一种年轻的希望。
  当被问及如果小店的营销策略被模仿怎么办时,孙民宽显得非常自信,他引用了马云的话——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可以模仿,但人不可以模仿。“会卖菜的谁有垃圾换菜这个想法?想到这个理念的谁又愿意付出行动呢?特别是年轻人,又能吃苦又会干的人就更少了。最后,又能吃苦又会干还能复制并把这个事儿推广的人太少了,谁敢轻易进来?”
  现在小店已经走上了正轨,资金已经能够周转起来,“我现在不用从银行里取钱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你看我包里有两千多块钱,都是一块一块的,但也是存款啊!”当然不无遗憾的是,现在参与垃圾换新鲜蔬菜的人还不够。但看着小店前挑挑拣拣没间断的顾客,还是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简易棚会“占领”更多的社区,而环保也会征服更多的人。
其他文献
治治坏脾气的金马河  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我们坐车赶往此次野外实习第一站——金马河。金马河是一条颇有名气的河,自古以来,它动不动就会发脾气,让两岸洪水泛滥。不过,我们去的时候已经过了洪水期,下车之后,大家踩着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走到河水边。“不要下河,不要下河,不要下河!”导师把重要的事情喊了三遍。的确没有必要下河,岸边的鹅卵石就已经十足引人注目,我抡起手里的铁榔头砸了起来,想对这些鹅卵石的由来一探
当记者电话联系上江利斌的时候,他正在大棚中指导村民种蘑菇。听说记者要采访他,“晚上吧,越晚越好,刚建的大棚需要人看护,人手不够。”2014年7月,江利斌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带着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每天天不亮就钻进大棚里,天黑了才回来。  江利斌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西井镇北委泉村地处太行山腹地,村里人多地少,且多为坡地和梯田,靠种地根本赚不了几个钱。除去种地外,人均一亩地的核
现在一说关注,好像不“点击”、“添加”就无法完成。其实,在社交媒体诞生之前,这个世界就有“关注”呀!  你不得不承认,最懂人类的不是文科生,是发明社交媒体的IT精英们。社交媒体并没有发明出人类新的欲望,而是将已有的欲望放大了。微博和微信上的关注,不过是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注的延续而已。  技术进步让人类真正看清和放大了自己的社交欲望。相比之下,在社交媒体的史前时代,人们的关注真是弱爆了。都别谦虚,
我是北方汉子,来南方上学,183cm的身高80kg的体重,一直被同学称为“大汉”,甚至都取代了本名。一次,有位仁兄一时忘记“大汉”这个词,只见他一脸纠结地看着我,最后鼓起勇气对我喊了一声:“壮士。”壮士!
原创段子  妙龄女郎  友:“郎”字怎么解释?  我:男人?汉子?  友:那“妙龄”呢?  我:年轻?  友:所以“妙龄女郎”怎么解释?  我:年轻的女汉子……  益达or一沓  办公室就我和小王两个实习生,每天都在为谁去给其他屋子分发报纸而纠结,每每面对那堆报纸,我们总会互相谦让,模仿广告词矫情地说:“你的一沓!”“不,是你的一沓!”  底气  实习了几个月,我感到自己信心爆棚,找工作也更有底气
27岁的爱丽丝刚从英国博士毕业,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从事博士后研究,她的博士课题是东南亚蝙蝠种群保护,三年半的博士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里度过的。一个小时的中文培训后,闲聊的话题自然转向她的野外作业,于是听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读博士,1000只蝙蝠数据  蝙蝠在常人眼中是恐怖的,与“黑夜”、“吸血鬼”这样的词汇密不可分。可是在爱丽丝的眼里,它
在北美驴友圈里,只要提起小熊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小熊,本名Kathy Lin,在中国出生并长大,后移居美国新泽西。这个美丽而阳光的工科女孩子背后,是一段令人惊叹的自助旅行人生。她爱玩、爱疯,做事雷厉风行,爱好旅游、摄影、户外运动以及美食烹饪。她的足迹遍踏七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就仅仅过去的这一年,她滑过加拿大的雪山,也走过波多黎各的海滩;在爱尔兰的乡村漫步,去地中海的沿岸游玩;约旦的街上
我成长在一个闭塞的小城。听说集邮这个词是在五年级。那是县文化局要举办集邮比赛,几本册子在班里反复传,大家钦羡不已。许多人蠢蠢欲动了,也要集邮。  我的同桌和两个朋友,头一天放学,拉着家长到邮局买了集邮册。三人的册子一样,又大又方,黄皮,十块钱。回家,我也缠着我妈要了钱往邮局跑,到了,只见墙上贴着三行字:集邮是知识的海洋,集邮是友谊的桥梁,集邮能保值增值。这三句话将近二十年没想起了,如今居然记得。 
第一次听说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还有个民间美术馆,心情是相当踊跃的。早早就去了,结果发现大门紧闭。跟同学打听后才知道,美术馆中午12:30才开门。于是等到了中午再去,果然12:30门准时开了。  迈步进得美术馆,被一个老师模样的人叫住,“请问您是学生还是……?”心下诧异,难不成要买票?难不成不是本校同学不让进?于是反问一句:“这个美术馆不是向公众开放的吗?”“当然开放了!如果您是外校的,我们有导览志
2005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一位优秀的女大学生正激情满怀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而奋斗时,却被确诊为罕见的“多型性横纹肌肉瘤”,被迫中断了心爱的学业和工作,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辗转各地治疗。治疗期间,她用青春和乐观感染着病房里的每一个人,没人见她掉过一滴眼泪,连医生都觉得这个女孩坚强得不可思议。宿舍同学去看望她,同学们心里都很难受,她却微笑着勉强挪动那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的右臂向大家打招呼,并恳求妈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