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紧迫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对教育本质的全面,深刻认识的结果。,它不是一种口号,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理论体系,也是一种更科学、更高层次的教育模式。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就是对教育的战略地位又一次高度而又明确的概括。既然“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那么,加强素质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成了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步骤。
  贯彻素质教育应该选准突确口。通过学科教学实施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则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对推动素质教育必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可以说,心理教育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中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标志。能够对学生适时进行心理教育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近年來,许多教育专家,学者或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呼唤学校心理教育,并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讨论或各具特色的教育实施活动,如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或服务中心,定期进行心理讲座等等。这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但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教学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急待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中进行探索。
  目前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堪忧,许多调查已证明了这一点。在对河北省城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发现,在579名被测试者当中,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高达107名,总检查出率为18.4%。古诗云:“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然后,事实并非如此。最近有人对500名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调查,高中生中经常出现苦闷情绪者的为34%;初中为31%;有时出现苦闷情绪者高,初中分别为61%和60%。一所中学初一的学生在写一篇《我真()》为题的作文时,老师告诉他们括号里可以填“高兴”“自豪”“快活”“难受”等等。可万没有料到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竟有43%的人写《我真烦恼》。专家指出,当前中学生自杀率的上升以及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多与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欠佳不无关系。有的学生稍遇挫折,轻则情绪低落,重则轻生寻死。所有这些已向我们敲响警钟:开展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在一些专家的鼎力倡导和一大批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学校心理教育已民用工业了长足的发展。为正在处于改革之中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有些学校已开设心理常识课,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 以学科教学为突破口,在学科的教学月中加入心理教育内容,在备课时体现心理教育导向,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含量心理教育)转化,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一课题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承待我们进行探索和实践。具体说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主要通过学生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其它各种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产生和谐的关系,从而促使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2、帮助学生应现实环境,维护心理健康。
  主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人际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使他们能够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与人生,从而和环境 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并在和谐中积极地谋地生存与发展。
  3、帮助学生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适应,生存,发展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心理上的烦恼,困惑和迷惘,解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防止学生因出现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异常反应则导致心理疾病。同时,对已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帮助诊断和鉴别,并提出进一步治疗的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可能概括为“三个迫切需要”:
  (1)是改善目前学生心理素质的迫切需要。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放搞活与竞争的加剧,独生子女增多、升学压力加大等复杂的社会原因,特别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开展心理教育,部从教师和家长以错误的教学方法实施,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这已被许多事例证明。
  (2)是减轻学生负担的迫切需要
  中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已有目共睹,“减负”的口号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喊了多年,然而,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有些学校变换方式,有意无意地洽学生增加负担,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极为严重。“减负”也是一个工程,这里有教育观念问题,培养目标问题教学方法问题等。但是,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无疑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条重要途径。首先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积极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从而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其次,通过人际关系认及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心理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地适应周围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率。
  (3)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心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重要主观因素,是人才成处理先决条件,是造就莫才的心理基础。这是因为人成长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心理素质作为一种内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才华的积累,才能增长和才干的发挥。例如:坚定的信心,浓厚的兴趣常常能唤醒人们强烈的进取心,激发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从而为人才成长提供旺盛不衰的动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宏在工程。素质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民族工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机遇,只要我们勇一开拓,锲而不舍,不断探索,就一定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上接第41页) 对于以上几方面的要求对小学生的歌唱教学进行强化,小学生对歌唱的兴趣也会大大的增强,对声音的美化也会更加进步,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取得更加完美。歌唱教学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差异,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达到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这样教师在教学上就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璐茜. 新视域下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初探[J]. 学生之友(小学),2013
  [2]刘峡. 我国小学唱歌教学目标的发展研究 [J]. 学术探索,201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推进不能只停留于一般的研究层面,而应当向纵深发展。我们必须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如何真正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没有学生的真正发展,语文课程改革就是无效的改革。因此,当前,我们亟待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探索。  其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来已久。几十年来,我们都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实效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
【摘 要】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教学过程应以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兴趣为起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师生的共同活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为载体。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氛围 学习兴趣 激发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在学生求知需要的
刚过去的5月,发生了一件让我难忘的小事。让我回想起,当初投身教育事业事,自己的雄心壮志,唤醒自己应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前进的动力。  某天,课间休息的时候,小成与班里的同学一起在走廊玩小游戏,玩得兴致高涨,却被隔壁班从厕所回去的两名男生碰撞了一下。白白的被撞,还害游戏输掉了,本来小成想上前去理论,却见那两名男生正有说有笑的走开了。这让气急败坏的小成认为他们是故意找茬的,于是小成就像被激怒的斗牛一般跑到
【摘要】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  【关键词】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  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
摘要:技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理念应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规律而不断调整,本文就办学定位、专业设置、教学工作质量观、教学质量的保证等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看法。  关键词:技师教育教学工作理念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一些技师院校的办学还没有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没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技师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智力因素上具有将专业知识转换成专业技能、实践动手、创新、创业的能力,在
【摘 要】本文通过对A Letter Home这篇文章的分析和反思,提出了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学习,还要通过感悟语言、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跨文化意识 能力培养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有效改革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给学生解题的策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体会  引言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应用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理说,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学得最得心应手的学科,学习的效果也应该是令人满意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专家们在寻找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有人指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着生命的灵动。我觉得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为只有语文课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于学习语文的氛围之中,这样
【摘 要】降低起点层层突破,以读为主、读中体验,以引导思维,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为设计初始。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品味词语,语言文字训练及运用  一、 学情分析:  理解词句有难度,如能让生与生活联系,将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摘 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为:指导选题、确定课题--搜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研究、分析资料--处理结果、撰写报告--交流成果、提升认识。研究性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师 心灵的自由  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提出  1.时代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国际社会对人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