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矫正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弱势群体子女是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做好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是每个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弱势群体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着手,探索他们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培养合格健康的青少年而努力。
  关键词:弱势群体子女;成因分析;矫正方法
  一、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成因
  (一) 家长对子女期望值低
  弱势群体子女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普遍以干苦力活和打零工为生,由于自己对人生没有一个较好的合理的规划,也导致对自己子女要求也不高,在对待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也是千差万别,对于如何培养自己的子女普遍要求不高,即使有的家长想培养子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培养子女但是手中又没有钱,大多数家长存在“过一天了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问其对子女上学有什么要求,普遍的回答就是能够认识两个字就行,不要像我们做睁眼瞎,到城里能认识几路公交车、车牌号、能写下来自己名字就行,读那么高学历又有什么用,还不是出来打工,与其读书浪费钱还不如早点毕业出来打工赚钱、补贴家用等等错误的认识。由于其自身收入不稳定,收入低,也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有的家长不配合学校、不配合老师对其子女进行教育,在这样教育背景下也一度影响学校对其子女的教育态度。
  (二) 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我们学校,通过调查了解,弱势群体子女普遍存在这样那样问题,比如有的孩子调皮捣蛋,不求上进;有的劣迹斑斑,油盐不进;有的小偷小摸,屡教不改;有的品行差,成绩也差,究其原因,与家庭生活,家长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各有不同,往往走向不同的两个方向,要么对子女不问不管,要么对子女粗暴野蛮,家长的不良表现,造成孩子心理不稳定,落差大。表现为成绩忽高忽低,摇摆不定,有的上进心不强,成绩每况愈下;有的逃避现实,向网络寻求心理安慰,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
  (三) 沟通不畅
  弱势群体子女由于自身生存环境差,家境一般都不如别人,有的家境甚至比别的家庭差别很大,跟同龄的孩子比明显存在较大差距,以至于他们在学校就把自己自我包裹起来,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沟通,不愿意向别人倾诉心里的苦与闷,他们往往都是自我封闭,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害怕别人嘲笑自己,以至于他们心里想什么没人知道,有的老师找他们交流沟通,往往都是躲闪回避,要么沉默寡言,不说话,反正给人感觉就是不好沟通。这种自我封闭给我们教育带来很大的障碍,因为不了解其真实的状况,所以想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也很难。
  二、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教育方法探索
  在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上,大多数都有共同的感受,必须沉下心来,采取合适的方法,努力做好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因为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一) 家庭联系
  首先学校在开学初就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让家长了解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这一阶段常有哪些表现,家长如何对待这些表现。当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时,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要求,尤其是初中阶段,孩子身上如果出现各种不好的现象,应该如何处理。比如当孩子平时不怎么爱打扮,突然喜欢打扮了,就说明有问题;当孩子平时不怎么向家长要钱,突然之间喜欢向家长要钱了,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警惕了。如果孩子平时还好,突然之间沉默寡言了,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想一想最近孩子有什么不自然的举动,老师通过多与家长沟通联系,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动向,及时地掌握其变化的心理,及时地对弱势群体子女进行心理疏导,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径和渠道。
  (二) 及时了解孩子生活,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由于大多数弱势群体子女家庭环境不好,有的贫穷,有的家里负担重,子女多。因此,多数弱势群体子女在与人交往中,都极力回避谈及自己的家庭,甚至有的家庭比较贫困,但是在与他们谈心沟通的时候,有的孩子还讲假话骗人,有的孩子即使家庭贫困,但是为了在同学面前不失面子,极力把自己装扮成有钱人的模样,日常生活中装大方,甚至有的人不把钱当好的,好面子,乱花钱,寻求心理安慰。还有的孩子在与同学交往中,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有的是独来独往,不与人沟通。因此,作为教师,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对于自我封闭的孩子,采取组织班级文体活动,多让这些孩子“抛头露面”,让他们有露脸的机会,让他们阳光地生活在我们的校园里,尤其是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让他们多说话,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及时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生活在我们的群体中。
  (三) 积极开展活动
  班級每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尤其是通过开展“老师,请让我说一说心里话”活动,努力地让每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说出自己的烦恼以及自己的苦闷,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了解弱势群体子女真实的心理状态,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特别是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活动—“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感恩情绪;“让孩子回家给父母洗一洗脚活动”,极大地教育了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不容易,通过这些感恩活动的开展,对教育孩子,释放孩子的心理有促进作用。总之,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对教育所有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子女学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当然,矫正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还有许多方法,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了解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状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地生活在我们中间。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关文信主编.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雷雳主编.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何存兵,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市宿城区陈集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对高中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中学生受到自身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所以导致其音乐鉴赏能力仍然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再加上高中学生的课程非常地紧张,所以,高中音乐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才能在有效的环境中减轻高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主要就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进行了分析与
摘 要:物理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有着很大的意义。在新课标提出的背景下,学生们需要在生活中发现物理,使实验器材生活化。随着自制教具思想的深入,自制教具在慢慢地被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如果让学生们去自制教具,学生们会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其结构和原理,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本文就研究目的和背景、自制教具的现状和
在0.5GPa、4.0GPa的压力下,从室温到800℃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氧化物CeTbO[*v3*]、单稀土氧化物Tb[*v4*]O[*v7*]、CeO[*v2*]和摩尔比为4∶1配比的混合物CeO[*v2*]+Tb[*v4*]O[*v7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义务教育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同时,加强针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美术基本素养培养的力度,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而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关键就是基础素描知识的学习。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基础素描教学的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家长为了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对孩子实施各类学习培训。学前教育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针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及发展中问题的解决途径,希望有助于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摘 要:目前AR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多于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国内有条件的中小学围绕部分课程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下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学习情境。将AR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是个大胆的尝试,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构建一个全新的智慧教育环境,培养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关键词:AR技术;幼儿教育;主动学习  一、 国内现状分析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摘 要:在家园互动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其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好坏影响家园互动的效果。为了挖掘家园互动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潜力,适应城镇化的需要,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家园双方如何沟通谈谈工作体会。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家园沟通;城镇化;家园互动  幼儿的身心发育较不成熟,因此对成人的依赖性强,在幼儿园中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要加强家长与幼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