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學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一、培养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古语有云:学源于思,就是说求学问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奥·霍姆斯也曾经说过:“思想重复一百遍也还有独到之处。”从思维角度说,独立思考主要指思维的独立性,包括独立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不企望现成的答案,遇事总能问个为什么,总能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思考,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学习《永生的眼睛》这一课时,为了进一步深化主题,我提出问题:为什么课文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面通过积极思考,得出的答案让人欣喜:因为琳达的父亲捐献了眼角膜后,不仅让别人获得了光明,更感染了别人,让“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也得到了永生。
  在语文学习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不仅有利于搞好现在的学习,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将来的学习乃至终身的事业奠定基础。
  二、培养诵读的学习习惯
  (一)读出古诗的感情美
  诗言志。短短几十个字,饱含着诗人充沛的情感,只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方能打动自己和听众,方能置身于诗人的创作环境,和诗人笔下的物、景、人和情产生同感,才能迅速地提高语感,丰富个人的情感。如学习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学生通过做动作、打节奏等方式进行反复地朗读,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和离情袅袅的音乐中,学生读出了别离的伤感和对友谊的珍惜。
  (二)读出文章的形象美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在教授丰子恺先生的《白鹅》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初步诵读,体会白鹅的有趣的动作、形态、吃相和玩相,然后再表演动作,进一步领悟白鹅生动的形象,然后再一次诵读,白鹅那笨拙、高傲的形象呼之欲出。
  (三)读出文章的语言美
  “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诵读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学生在对文章的诵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在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的诵读中,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精炼;在童话的诵读中,学生感受到童话中语言的丰富想象力;在描写人物文章的诵读中,学生感受到其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美;在写景抒情文章的诵读中,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瑰丽。
  三、培养勤动笔墨的学习习惯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读书动笔,能够帮助提高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语文课文体裁多样,需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勤动手,多做圈点和批注,对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涵是大有益处的。如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做好预习,画出学生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画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同时,在课文旁写下自己的疑问,对于读懂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学习课文时,结合诵读,抓关键词,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美。在学完一篇文章后,对意义深刻、感想最深的部分写下心得体会。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让学生写小练笔,对于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你会如何伸出同情之手?怎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后,我让学生给这个小朋友写一封信安慰他,并写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学生在理解课文后进一步加深了对战争残酷的感受和对和平的祈盼。勤动笔墨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加深学习课文的深度,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积累好词好句。勤动手,多做笔记,有利于积累有用的资料,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培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学习习惯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可以丰富自己的见闻,获取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充分地感受生活,随时随地广泛地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观察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没有充分吸收,就无从表达;要想充分表达,就必须集中吸收。在观察中,不仅要求学生用眼睛看,用耳听声响,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摸质地,还可以用嘴尝味道。如在写观察日记时,我放了一盆植物在讲台上,要求学生上台认真观察叶子、花、茎、果实的形态,用手触摸叶子,用鼻子去闻花的气味,用嘴去尝果实的味道,学生顿时提高了兴趣,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观察景物时采用“次序法”,即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从主到次,或从大到小(逆向观察均可),或采用方位顺序等,从景物中感受其特点。观察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及其心理活动,观察动物抓住动物的形体、皮毛、颜色、鸣叫、觅食、栖息、与人类的关系等特点。学生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自觉地进行仔细、全面、深入、系统的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在写小动物时,我让学生把饲养的小动物带到学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完成的习作生动而有趣。
  五、培养想象的学习习惯
  想象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文字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适宜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心智,更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获取创造性的体验。如学习《稻草人》这一课时,让学生扮演童话角色,发挥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单一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习《桂林山水》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漓江水的清澈见底、碧绿如玉、静如平镜,学生的思维拓宽了,读起来更有感情了。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必将水到渠成,让学生终生受益。
其他文献
一、礼仪教育环境化  为了加强教师、家长、幼儿的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深入到每个细节当中,使礼仪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我园对环境进行了精心布置和主题化营造,不仅凸现了我们分园的个性和品位,而且也成为了幼儿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首先布置了温馨富有童趣的礼仪文化的外环境,我们利用园内宣传板、宣传栏、并在每个班级的门口设置专门的礼仪专栏,创造园内的礼仪教育的气氛,给家长视觉上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为了改变职中作文教学“假、大、空”的现状,我们就要让职中作文植根于生活的沃土,使作文教学生活化。所谓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家庭延伸,让生活进入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那么,教师应
期刊
一、前言  近年来,篮球已经成为青少年最喜爱的运动之一,日常体育锻炼和学校的篮球比赛,要取得胜利,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体力、速度、技术、较量,而且也是意志品质争斗的过程。篮球意识的形成是有规律性的,它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培训很长一段时间,和无数次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积累经验,并逐步形成。青年期容易接受新事物,善于模仿,所以必须抓住这段时间培养青少年篮球意识。  二、篮球意识的理解  篮球意识指的是复杂的困
期刊
俗话说:“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我认为此话不假。因为作文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生活世践、思维与语言的统一,综合反映了人在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表达能力、阅读信息、知识面、书写、人格等多方面的能力。可见,作为衡量人的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承载着更多的重任。然而,时下学生的写作现状不尽如意,令诸多师生谈“文”色变,部分学生患了恐“文”症,许多语文教师面对疑难杂症,却深感困难,致使症状大有蔓延滋长之势。
期刊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及特点  广义上说,课外活动即是学生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各项活动。它比课堂教学在内容上有更大的伸缩性,并且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易于被接受。  1.课外活动具有很高的自主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外活动的自主性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途径,同时在活动中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而情境教学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情境”创设,而情境教学法中创设的“情境”实质上是优化了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活动需要,具有主体明确、情感伴随、自主等鲜明特点,因而它极易使学生
期刊
一、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是语感训练过程中一个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学生在朗读时,能从言语的声音、语气、句式等更多个角度直接感受作品的内蕴。  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朗读训练的方法主要有: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听教师的范读和放
期刊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数学课程标准还主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期刊
一、利用信息情境,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情景,学生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独立地思考或者与他人合作,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
期刊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这些智能彼此关联、相辅相成。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