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有效互动 建构活力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_123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它来自学生个体内部,通过新旧知识与经验的作用,重新组合并建构的。这种内部建构不是封闭的,也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进行合作学习、协商调整内化而形成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师生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刻的互动交流与智慧分享,建构富有活力的有效课堂。
  
  一、突围“确定性”,撞击“最近发展区”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信息作为确定性的“文化遗产”,采取“灌输”或“伪民主”的方式塞进学生的头脑,学生成了知识的消费者,弱化了发现世界与行动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在我们的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创设具有新奇性、惊讶性、迷惑性,以及意义不确定性情境,以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发挥脑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同时充分利用认知评价机制调控学生的正面情绪,让学生在兴奋、愉悦、审美的情境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把人脑中的“潜知”充分调动起来,进行崭新的组合,从而把一个未曾料到的关系模型构想出来。
  例如,一年级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把2、3、4、5、6、7、8、9填在□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 □=□ □。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没有人举手。教师启发:数学中有些问题的道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你们想想生活中的什么像“=”这样也是衡量两边物体的大小和轻重的?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发表意见。有的说像天平秤,有的说像跷跷板……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我知道了,如果把等号看成跷跷板,那题中的数就是轻重不同的人了。”“对呀,重量不同的人怎样坐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学生答:“轻重搭配好才行”。“好,你们就给这些数排排坐吧。”学生很快找出了答案。如果教师直接把答案写给学生,让学生强行记忆,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再碰到同类的其他题,恐怕又不会做了。教学中教师先不急于让学生说数之间的关系,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巧妙地将数学问题与玩跷跷板联系起来,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因此,富有意义的数学课堂中,是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由“知者”间的对话,走向“智者”间的交流,它不仅关注“知”,更关注“智”。
  
  二、创设“价值问题”,建构“意义知识”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悬念,挑起“矛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各种生活现象,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愉悦和谐氛围中,发现课堂所传授知识的个人意义,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方法及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呈现了两个稍复杂的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图形呈现后教师提问:你能一眼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吗?面对两个由直线和曲线围成的复杂图形,学生无法直接比较出它们的面积大小,这时学生的思维陷入困顿,有些学生受格子图的启发,想到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学生提出这种想法后,教师让他们具体说说数方格的过程,进而发现这种方法既麻烦又不准确,学生的思维再次产生困惑。这里产生了矛盾的冲突,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学生想到是因为这两个图形是不规则图形。教师引导提问:如果能把这两个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问题就容易了,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或经验能帮助我们把这两个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至此,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利用割补、平移、旋转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转化的出发点是遭遇困惑,教学中教师的第一个提问让学生在自主探求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困惑形成悬念,这就成了要运用转化策略的发端,第二个提问为学生确定了转化的方向,这是实施转化的基础,第三个提问激起学生脑海中思维的涟漪,给学生指明了转化的思路。教师通过三个有效的提问,让学生亲历转化的步骤,感悟转化的思想。
  好的问题能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好的提问需要教师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个体去主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建构“意义知识”,使学生愿学、会学、学会。
  
  三、解放“自我设限”,彰显“知识生命”
  
  富有意义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营造自由表达的气氛,只有让学生充满心理安全感,才能让他们去进行精神冒险,那些经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不起来的教师,往往没有营造好适合学生讨论争鸣的氛围。其次要创设民主的课堂,让学生有权以他们的方式对这些观点进行解释和作出反应。只有当学生投入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所表现出的能力真是令人震惊。
  例如,在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后,教材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把比较数的大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创设这样一道题:我们班有38个人去春游,公交公司有50座、40座、30座的公共汽车,问坐哪辆车比较合适?教师先让学生谈谈春游时的快乐心情,然后让学生选择。学生出现了三种答案。生1:我觉得选40座的汽车比较合适。因为我们班有38人,再加上两个老师正好40人,一人一个座位正好。生2:我认为选50座的汽车也很好。因为春游的时候我们要带好多吃的,包里放的东西很重,我们可以把多下来的座位放包。生3:老师选30座的就够了,可以两个人挤一挤坐一个座位,这样我们可以少给些车钱。一个问题学生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每一种想法都有它的合理性,体现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思想。正是因为教师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安全的心理环境下,想法和意见才能尽情流露,思维和情感才能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由此可见,教师要甘愿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来。
  当然,如何更好地处理学科知识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学科知识与人的发展和谐统一,是我们今后教学中要加倍关注的问题。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一定能够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背景: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时指出,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
计算了HCI-MgCI2-H2O体系25℃时溶解度以及θHMg和ΨHMgC1各以±10%变动时,HCI-MgCI2-H2O体系25℃时的溶解度变化。计算的结果表明,H和Mg之间的两离子相互作用H,Mg和CI之间的三
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学了三年高中数学不知道函数定义;数学的作用是“考大学”。上述两种现象说明学生不喜欢数学,不懂数学,不欣赏数学。数学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一个毫无趣味的,却又不得不去接触和利用的工具,甚至是心理挫败的开始,自卑的源头,不可挣脱的桎梏。此种状况离高中数学教育使命何其远啊!究其原因是高中数学教育缺少“亲和力”。“数学亲和力”是指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亲近感。没有亲和力,数学就失去吸引力,就
古诗词具有文化背景深厚、语言形式凝练、表情达意含蓄、艺术境界悠远的特点。因此,古诗词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新课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处理好“一元理解与多元理解”、“讲解和感悟”、“学文与审美”的关系,既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使其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知识技能的充实提高,得到思想
为了全面深入地进行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现了由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且从课
低压集中器是自动抄表系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连接主站系统和电能表的纽带。笔者介绍了基于微控制器LPC2468的低压集中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从整体框图到各个功能模块都做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并给了可实行的设计方案。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近几十年来 ,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变化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 ,环湖区土地沙漠化趋势日渐加剧。利用遥感和GIS综合手段对环湖区沙漠化土地作了尝试性的动态监测研究 ,结果表明 ,自 1 95 6年航测资料记录以来到 1 972年 ,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是 45 2 9平方公里、498 4平方公里 ;1 986年TM数据解译结果显示沙漠化土地面积为 75 6 6平方公里 ;到
对与盐湖硼、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有关的样品中硼、氯的提取、分离纯化,硼、氯同位素质谱测定方法以及盐湖卤水、粘土沉积物和蒸发硼酸盐矿物的硼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盐湖卤水与
利用制盐工业中剩余废液-苦卤水为原料。根据多元相图和盐在海水型体系中的溶解度关系,利用苦卤中的物质,在苦卤水浓缩产物中添加不同原料,研究制备低成本高质量海水素。
间接耦合式超磁致伸缩薄膜是一种新兴的具有优异机械物理性能的功能材料,已成为微型器件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是在弹性基片上通过物理沉积方法得到该种薄膜材料,因此基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