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做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来源 :中学生英语高效课堂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hite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关键性作用,高中英语阅读技能的形成直接关系着学生在英语专业上的发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是教学难点。英语阅读是对学生积累系统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在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体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新课标英语教科书适应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学任务日渐丰富,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和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最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使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为学生的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高中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推断,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新课标英语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的重点,在以往对语法和词汇的重视讲解和传授的基础上,向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发展。以往“哑巴英语”现象成因是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更多地重视考试的需要,忽略了学生对英语兴趣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得到愉悦的体验。因此对英语阅读教学重视必然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
  英语阅读是对语法和词汇综合运用的体现,是对英语能力的综合检验。新课程标准明确高中英语教学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构成。因此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对阅读教学的重视,是保证新课标英语教学目标的在教学中的具体实现,也是提升学生对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辨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差别
  在以往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视度不高,方法欠缺,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往往使文章的内容支离破碎,让学生无法领会英语文章的妙趣,也渐渐远离了高中英语在阅读中的本质要求。不仅对学生在阅读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没有帮助,也无法让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培养分析英语文章的能力。这种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在应试的教育背景下产生的,也让学生只会片面地追求答案的准确率,而忽视对英语学习的重点,这对未来的英语学习是很不利的。
  而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是积极有效的。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也从多角度地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使学生提升运用英语的能力,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慢慢地从以往的阅读模式中走出来,从以前阅读只为了找答案,到现在可以通篇阅读并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使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还能培养学生对英语文章的审美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也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对以往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对比,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为英语教学开拓了新局面,也改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做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个有效途径
  (一)精心设计好阅读教学课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将课文视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表面进行理解,再向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意思理解。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入手,使学生增强对英语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可以从每篇课文的标题和图片中提取信息,帮助学生快速阅读。另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就是对文章从“整体———段落———整体”的理解方式,这样有助于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此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让学生能充分体会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提高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达到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二)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起到教学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在以交际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首先,要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做好阅读的导入工作。这个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深入地阅读文章。我们可以使用问答和讨论等方式对阅读进行导入,或者使用多媒体进行阅读的引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文章进行适度地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对影响阅读的障碍进行扫除,使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体含义,明确阅读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其次,在阅读理解的阶段,我们要做好对学生适当的指导工作。从文章的阅读目的和文章含义的深度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对阅读方法给出建议。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阅读技能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能。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让学生们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加深对英语能力运用的训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习策略的使用
  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思维能力的方法。在英语阅读中,对作者通过单词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理解,锻炼学生对英语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便在以后英语交流中能够准确地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更要求学生正确的逻辑与准确的思维判断。在阅读训练中,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技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辨析文章的主旨和故事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结合一些英语学习策略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将词汇和语法的知识的传授贯穿其中。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学生学习起词汇的含义和语法的理论知识会显得枯燥乏味,然而将词汇和语法的传授贯穿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知识有效地掌握,还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任务艰巨。只有在英语阅读教学上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使我们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没有其固定的模式可遵循,但对于一定的课型在形成特定的模式后,就会让这种模式具有比较稳定和比较容易操作的活动套路,也会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明显的教学效果。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还需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条件下,做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余美莲.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37).
  [2]郭玉荣.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初探[J].大学英语(学术版). 2006(02).
  [3]许淑玲.以新课改为契机培养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主动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5).
  [4]程胜.新课程改革中英语词汇学习的现状及解决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9).
  [5]隗春雨.新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2).
其他文献
清代袁枚论诗说:“诗贵翻案.”他举的例子是:“杨花,飘荡物也;而昔人云:‘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又:“白云,闲物也;而昔人云:‘白云朝出天际去,若比老僧犹未闲.
在我印象中,妈妈总是那么幽默乐观,受再大的委屈也忍着,吃再大的苦也挺着。可是她坚强的背后,也藏着脆弱的眼泪。一次,妈妈为我买了一套《哈利·波特》。我可喜欢了,放学一回
民主教育是教学思想史上的一个经典命题,同时也是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崭新课题.民主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思想及其个性化差异.本文作
我又被门槛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在黑漆漆的地板上。灯光一如既往地昏黄暗淡,我闻到了一种生疏的味道。我从小就很少回农村的老家。那是深山里的一个村子,通往那里的路蜿蜒而崎
数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为适应新课改,教师需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保证其有效性.问题导学法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满足数学
听说我的外曾祖母最近神志模糊,妈妈眼圈红了。星期六,妈妈也不顾我作业成堆,带着我急急忙忙回到了姥姥家。虽然外曾祖母有90多岁了,但是她身体一向很硬朗,精神头十足,没事就
摘要:讲评课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但是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效率不高。本文探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讲评和课后跟进的“生本”模式,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依靠学生解决习题和试卷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讲评效率,实现讲评课的功能。  关键词:高中英语讲评课小组讨论学生讲评生本教育  讲评课是指通过对习题及试卷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科学的讲评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归纳复习,优化解题技巧和提
我6岁那年的夏天,我家在一个大院里,周围有熟悉的邻居。每逢节假日,大院里的邻居就会互相串门,其乐融融。我因此结交了几位非常要好的伙伴。一天早上,大院的门口出现了一大堆
生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教学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目的是将课堂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帮助学生获得充满活力的知识,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陶冶学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精神为指导,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为基础,由学校成员自主开展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展,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