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尝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实验 讲授 参与
  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考分较高),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 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2 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将高中化学(必修)第三册复习题6、7习题改为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的实验。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质的鉴别、分离,现在改为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
  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实验解题比过去只按书本背几种混和、分离、鉴别、加什么试剂、有什么现象的死背硬记更有意义;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个别人动手大家观看的现象。
  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其他文献
【摘要】 瑶族地区的辍学率居高不下,他们为什么不读书?带着深深的疑惑,我走访了近年来已经辍学或曾经辍学后来又复学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发现瑶族群众封闭的生活习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造成瑶族学生辍学的根源。  【关键词】辍学 调查 原因分析  1 辍学调查  瑶族学生的辍学率为什么那么高呢?他们为什么不读书呢?作为一名奋战在基础教育战线23年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深入地了解我镇瑶族学生辍学的真正原因,带着深
期刊
高三历史复习课,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轮是基础过关,第二轮是专题复习,第三轮是综合复习阶段。而高三历史的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高三历史课复习,实现由点到线到面,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呢?笔者探索第一轮的复习方法,即是以专题为主干,构建一个网络化的立体知识系统,然后根据主干的每个知识点逐一展开,把基础知识、知识升华、能力培养连成一线,联系古今中外构成一个面,再借鉴历史,总结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感到学习语文不枯燥,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对于陈旧语文教学老师平铺直叙的死板教学,教学效果不佳状态给我启发是,要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一句俗语“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就体现了教学要“活”。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必须努力让小学语文教
期刊
【摘要】近两年,我校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20+20”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要求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自己学,实现学生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本教学叙事主要围绕“20+20“教学模式,谈谈在化学复习课中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提高备考实效。  【关键词】 “20+20
期刊
【摘要】数学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活动生活化、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的、生动的、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幼儿在操作性活动感受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关键词】操作 兴趣 氛围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
期刊
常听学生抱怨:“习作难,一写习作就心烦。”习作到底难在何处?根据笔者的观察,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后,写作上最大的困难不是“无米下锅”,而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明明“肚里”有“货”,为什么“倒”不出呢?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四方面原因:  1.没有“倒”的冲动。  学生虽然“肚里”有“货”,但习作要求没有跟他们的胸中积蓄相匹配,产生不了表达的欲望,没有倾吐的内驱力,只能“憋”在肚子里。  2.
期刊
在中小学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术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中小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美术课对学生在“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
期刊
毕业班教学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新课结束,进入复习时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无味,但是总复习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合理利用好时间,是学生掌握好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呢?  1 强化双基、紧扣教材、提高质量  复习时,教师要注重双基,紧扣教材,  切忌脱离教材去复习,要认真研究好复习时的教学工作。  1.1 要加强复习课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
期刊
【摘要】 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关键词】 面积 推导 依据 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启发思维,开阔思路;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谁能说说圆周长、直径和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课堂教学是评议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它是包括“教”和“学”的双向活动。成功的教学应该尽可能达到双方的和谐统一。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对于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参与、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消化疑难问题有重要的作用。为达到此目的,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适时而又适度地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1 “讨论法”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要“致力于‘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