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76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关键词】 面积 推导 依据 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启发思维,开阔思路;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谁能说说圆周长、直径和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
  已知半径,圆周长的一半怎么求?
  (出示一个整圆)哪部分是圆的面积?(指名用手指一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怎么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学习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转化成已知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的,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也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决定圆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径)所以,分割圆时要保留这个数据,沿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
  展示“曲”变“直”的变化图。
  2.动手操作学具,推导圆面积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中的一份是个近似的三角形(C16底是多少?高是多少?(r)
  用自己的学具(等分成16份的圆)拼摆成一个你熟悉的、学过的平面图形。
  思考:
  (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2)所摆的图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学生开始动手摆,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在幻灯前边说边摆。)
  ①拼出长方形,学生叙述,老师板书:
  ②还能不能拼出其它图形?
  学生可以拼出:
  等等……
  刚才,我们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是:S=πr2。这几种思路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圆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面积公式。
  例1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圆面积S应知道什么?如果给d和C,又怎样求圆面积?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2.选择题。
  用2米长的绳子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木框上,羊吃到地上的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1)3.14×22=12.56(米)
  (2)3.14×22=12.56(平方米)
  (3)3.14×32=28.26(平方米)
  3.思考题: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求圆的面积。(如图)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使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2.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老师介绍分割圆的方法,展示由“曲”变“直”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从各个角度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渗透了极限和转化思想。
  3.安排了坡度适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板书设计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 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
期刊
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迅速之势在顺利推进。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自然,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作为教师,本着巩固知识、形成发展个性能力,体现个性差异,挖掘自身潜能,重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在作业设计上突出了“四性”。  1 注重层次性  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
期刊
【摘要】 瑶族地区的辍学率居高不下,他们为什么不读书?带着深深的疑惑,我走访了近年来已经辍学或曾经辍学后来又复学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发现瑶族群众封闭的生活习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造成瑶族学生辍学的根源。  【关键词】辍学 调查 原因分析  1 辍学调查  瑶族学生的辍学率为什么那么高呢?他们为什么不读书呢?作为一名奋战在基础教育战线23年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深入地了解我镇瑶族学生辍学的真正原因,带着深
期刊
高三历史复习课,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轮是基础过关,第二轮是专题复习,第三轮是综合复习阶段。而高三历史的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高三历史课复习,实现由点到线到面,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呢?笔者探索第一轮的复习方法,即是以专题为主干,构建一个网络化的立体知识系统,然后根据主干的每个知识点逐一展开,把基础知识、知识升华、能力培养连成一线,联系古今中外构成一个面,再借鉴历史,总结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感到学习语文不枯燥,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对于陈旧语文教学老师平铺直叙的死板教学,教学效果不佳状态给我启发是,要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一句俗语“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就体现了教学要“活”。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必须努力让小学语文教
期刊
【摘要】近两年,我校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20+20”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要求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自己学,实现学生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本教学叙事主要围绕“20+20“教学模式,谈谈在化学复习课中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提高备考实效。  【关键词】 “20+20
期刊
【摘要】数学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活动生活化、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的、生动的、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幼儿在操作性活动感受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关键词】操作 兴趣 氛围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
期刊
常听学生抱怨:“习作难,一写习作就心烦。”习作到底难在何处?根据笔者的观察,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后,写作上最大的困难不是“无米下锅”,而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明明“肚里”有“货”,为什么“倒”不出呢?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四方面原因:  1.没有“倒”的冲动。  学生虽然“肚里”有“货”,但习作要求没有跟他们的胸中积蓄相匹配,产生不了表达的欲望,没有倾吐的内驱力,只能“憋”在肚子里。  2.
期刊
在中小学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术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中小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美术课对学生在“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
期刊
毕业班教学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新课结束,进入复习时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无味,但是总复习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合理利用好时间,是学生掌握好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呢?  1 强化双基、紧扣教材、提高质量  复习时,教师要注重双基,紧扣教材,  切忌脱离教材去复习,要认真研究好复习时的教学工作。  1.1 要加强复习课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