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乡建的青春样本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舍自然村:艺术人的理想栖居地


  在浙江杭州市桐庐,有一个最边缘的小村——石舍村。这个村子没有特色农家乐、民宿,它的土地资源、基础设施、村集体经济更是没有任何优势,却另辟蹊径,吸引、集聚了一群文化艺术的爱好者常驻于此。两年时间里,石舍村举办了60多场文化活动,成了全国艺术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
  蒋勇飞是一名80后,2013年来到石舍村任村支书。上任不久,他便将石舍村整村改造工程提上日程。当时,石舍村隔壁的芦茨村已将农家乐打造到了顶尖水平,几经考虑之后,他坚定地说:“我们不要做第二个芦茨!石舍要走出一条有个性的路。”
  不久,蒋勇飞拿到了石舍村整村改造的设计图。这份设计图很“标准”,但蒋勇飞觉得还不够“石舍”。正犯难时,刚从上海金融界返乡的一位年轻小伙童旭明找到蒋勇飞,说想在村里建树屋。一次次交流下来,两人有了共同的想法,“石舍应该吸引各个年龄层的人,让人们在这里发现和创造想要的生活。”
  从2014年夏天到当年年底,童旭明和蒋勇飞既当设计师,又做生产经理,还做施工人员,让石舍村焕然一新。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乍看平淡无奇,实则隐藏着各式各样的图案;村口的百年老香樟也暗藏“玄机”,大树洞里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黄鹂鸟彩画……石舍村主打慢生活,加上地理位置偏远,利于艺术家创作,很快便迎来了新的“住户”。



  这个巴掌大的村子里,有邢伟彬的洒秀艺术空间,有刘颖的隐逸瑜伽,有童旭明的爪哇树屋、杂货铺,有莲乐斌的花道馆,还有时常过来驻村创作的书画家黄保国、金石艺术家蓝银坤、草木染艺术家陈妙蓉、木雕手艺人张月明……去过那里的人都说:“于桐庐慢生活体验区沿路而上,能体会到不一样的艺术生活。”
  蒋勇飞说:“石舍的特别之处,在于引进人才,为乡村所用,打出自己的文化牌。”由于艺术家的集聚,许多喜欢文艺的游客都会来石舍村游玩,间接带动了村里民宿、农家乐、餐饮的生意。2018年,石舍村的住宿收入达到1300余万元,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1万余元,露营收入也增长了一倍。

伍家沟村:“故事村”里有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有一个伍家沟村,这个村里故事特别多,村民们顺口就能说出几十乃至上百个民间故事。村里有一位村民叫罗成双,肚子里甚至装着2000多个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集》《伍家沟村民间歌谣集》正是根据该村的民间故事整理而来。日本学者加藤千代到伍家沟村访问后还写下了“日本民间故事的源头在中国”的题词。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讲故事的很多老人去世了,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人不会讲故事,最终造成讲故事的人青黄不接。最重要的是,村子里通往外面的路都是很窄的土路,交通非常不便。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故事村”渐渐沉寂。





  在互联网时代,“故事村”如何讲好故事?这是亟需解决的难题。要使“故事村”不再沉寂,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故事入手。当地政府为了让故事能传承下去,开展了故事培训班,培训中青年故事家,让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故事员。
  村支书带头,将“故事堂”粉刷一新,在周围栽了油茶树,还在前面挖了一个鱼塘,砌上堤岸,修建亭子,作为讲故事的公共场所,并整理出版《伍家沟民间故事集》第三集。伍家沟积存了丰富的民间文化,故事、谚语、谜语、歇后语等数不胜数。为了让故事走出去,村里首先打通了交通,并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继续加强对民间故事村的文化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与此同时,当地发展农家乐,促进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2019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伍家沟故事”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與旅游相结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只要游客到丹江口水库或者武当山旅游,首站必是伍家沟。走进这个别有情趣的村子,人们喜欢到“故事堂”坐坐。一楼的展览厅贴满了历史资料和国内外游客参观的照片,二楼大厅可容纳一百多人,专门接待游客前来听故事。一张讲台,若干桌椅,伍家沟村的村民一开口,便打开了故事的天地。离“故事堂”两百多米处是双寨山,爬到山顶能看到武当山的金顶。这里还有开心农场,可以挖野菜、采摘果蔬,品尝特色农家菜。
  故事吸引了大批游客,也为“故事村”带来了收入。村民传承、保护故事文化,文化艺术反哺村落,让这个乡村焕发二次生机。

碧山村:创意乡土果酿,喝出幸福泡泡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希望去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打拼,26岁的丁牧儿却在碧山村呆了8年,他在村子里开了一家酒吧,还打造果酿品牌,把他对碧山的感情注入其中。
  丁牧儿个子挺高,不对他的身份进行介绍的话,会让人以为是名刚毕业的大学理工男。他的爷爷是画家丁立人,母亲是诗人寒玉。“牧儿”这一充满诗意的名字就是母亲所起,她希望儿子像放牧人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很早之前,寒玉夫妻俩在安徽黟县西递古村落买了一套老房子改造成民宿“猪栏酒吧”。后来,他们又在碧山村买下一栋老房子,改造成“猪栏酒吧”的分店,但没精力管理,丁牧儿大学也没上,就跑过来接手打理。对于儿子的选择,寒玉夫妻俩一向不怎么干涉。
  丁牧儿喜欢这个小地方。碧山村位于黄山市黟县,北枕黄山余脉碧山,是历史上的徽州著名古村落。村内有宋代私家园林“培筠园”遗址、明代私塾“耕读园”、清代古塔“云门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和祠堂尚有100多座。   随着村里年轻人都去大城市工作,碧山村和中国许多村子一样,渐渐没落。丁牧儿觉得,这里并不像人们印象中落后的样子,只是失去了活力。村里大多都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他想,能不能做点什么吸引当地的年轻人返乡。
  碧山好山好水,但一到夜晚,村庄就陷入了寂靜,没有任何的娱乐消遣。丁牧儿从外国电影里得到了灵感,“国外许多的乡村也都是地广人稀,但是往往在村口都会有一个酒吧,有灯光、有美酒,有朋友、有社交,所以我就想,干脆先开一个酒吧吧。”这样到了晚上,村民闲暇能有个小聚的地方。于是,他在村头小桥边把酒吧开了起来。
  民宿和酒吧在村里扎根后,吸引了许多城里人到来。以前提起徽州的古村,人们只知道西递、巨集村,现在碧山村也已被人熟知。碧山村里还开了南京先锋书店的第七家分店“碧山书局”、专注于皖南手作的碧山工销局等。丁牧儿说,这些地方都提供了工作岗位,可以让越来越多的碧山年轻人回到家乡。
  酒吧刚开起来,村民们很感兴趣。大家都说,这不是电视上才有的酒吧吗,居然开到我们村来了。酒吧的名字很土,叫“狗窝酒吧”。它没有地址,只有一个标志——村头最亮处。它不是给人专门买醉的地方,更像乡村里的一个小小交流站。谁都可以进来,鸭子们可以经过,小山羊也可以停在门口静静张望。村里的大妈们偶尔也会结伴来“狗窝酒吧”喝咖啡,其经典动作像喝粥。遇上球赛,本地人、外地人都会凑在酒吧里为一场球厮守一夜。
  有一次,一位美国游客来到酒吧,看了一遍酒单后,有些不解地问丁牧儿,为何没有一款可以代表当地风情的精酿啤酒?这个美国人给丁牧儿推荐了一本书,叫作《自酿啤酒圣经》。丁牧儿来了兴趣,依照书里的介绍,买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和原材料,开始了他的精酿啤酒实验。渐入佳境后,他就把自酿的啤酒拿给朋友们品尝,大家都非常喜欢,并提议丁牧儿开创一个精酿啤酒品牌。于是,“碧山精酿”就这么诞生了。当地特产都被丁牧儿拿来当作了酿啤酒的原料,充满着浓浓的当地风味。“碧山精酿”一推出,就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很多客人离开碧山前都会带几箱“碧山精酿”回去,喝完了还会找丁牧儿买。丁牧儿干脆开个淘宝店,现在“碧山精酿”每年要向全国发货30吨左右,差不多75000瓶。



  “碧山精酿”不同于人们常识里千篇一律的啤酒,因为加入了当季的特产,它能喝出碧山的春夏秋冬,喝出人情味。如今,丁牧儿做了三年的“碧山精酿”,已经有十几款啤酒问世,但他还在不停地更迭产品。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去农户家与村民聊天,从他们口中知道当季碧山有什么特产,看看是否可以与“碧山精酿”结合在一起。
  后来,其他地区的果农向丁牧儿递来了绣球,寻求合作。海南火山村荔枝、浙江桐乡桃源村李子、上海奉贤吴房村黄桃……都成为了精酿啤酒的原料。
  水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尤其是那些比较娇贵的,如果没有在一定时间里得到及时处理,那么势必会造成浪费。比如荔枝,价格不便宜,但是每年还是有很多尾果来不及处理,所以造成了果农不小的经济损失。丁牧儿就把这些果子酿到啤酒里面,物尽其用,结果也大受欢迎,成为畅销产品。
  后来他发现,如果单做啤酒的话,它的应用场景是有限的,于是就开始做汽水,这样的话,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份美味。因为用料实在,果汁含量高,“碧山汽水”再次获得成功。
  这些果酿不光是一款饮料,更像是一张名片、一个IP。就拿黄桃汽水来说,丁牧儿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吴房有桃。在瓶身的标签上,还注明了: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大家在喝汽水的时候,就会知道这个地方,借此打响了村庄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吴房村消费,带动了当地的经济。这款汽水,在2020年“五五购物节”奉贤区“带货”直播中,一上线就被秒杀。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而艺术和设计作为一门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成为激活乡村的一种有效形式和手段。  用艺术唤醒乡村,重塑乡村;将时代风尚融进乡村,再造乡村——事实上,艺术乡建已经走在路上。2020年9月,江苏省首届“青绘乡村”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启动,将高淳漆桥古村落、江阴泾东村、苏州永乐村等大运河江苏段主河道及重要支线沿线的13个村作
期刊
第一天长云蔽日,舞者登台,阳光忽然从云缝中射下,在舞台上投出婀娜的人影;第二天疾风劲吹,舞者裙摆鼓荡,猎猎飞扬;第三天晴空万里,远山重现,稻浪起伏。  这是云门舞集在台湾池上村连续表演三天《松烟》时的场景。这三天里,池上村村民集体放假,专门欣赏云门舞集的演出。游客们要在第一天的“乡亲场”之后,才可以入场。  台湾台东县池上村在十几年前,也曾面临乡村的普遍困境。它地处台东偏远山区,鲜少观光客涉足;土
期刊
乡村再造是个世界性问题  1979年,平松守彦在日本的造村运动中提出了“一村一品”计划,即通过本地特色的传统工艺、文化艺术等进行景观改造,突出每个村落的特质与差异,在保留原有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实现村庄再造。  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开展“新村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公路、桥梁、房屋等在内的基础设施,通过成立研修院等方式培养乡村人才,指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等等,同
期刊
接触女书  胡欣1988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浦尾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在奶奶的陪伴下长大。奶奶没有多少文化,但有唱歌的习惯,经常和邻家的妇女们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想当新娘莫装愁,彩云要飘水要流;云飘走了花容貌,水流才有鸳鸯游……”在奶奶的歌声中,渐渐长大的胡欣知道了奶奶唱的歌是女书歌。  关于女书的起源,奶奶给胡欣讲了一个唯美的故事:传说,王母娘娘的幺女迷恋上了浦尾村的
期刊
深秋一个美好的中午,晴空万里无云。詹纳驾车去机场送一个客户,想到回去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她就在机场喝杯咖啡休息一下再出发。  咖啡厅里人并不多,詹纳找了个可以俯瞰停机坪的靠窗位置,放松地坐下来。闭目养神一阵子之后,詹纳拿起杯子喝了一大口。  “那个人是在看我吗?还是在看停机坪上的飞机?”詹纳注意到离她两三排桌子的后边,有个戴眼镜的人朝她看。由于眼镜片有点儿反光,她也无法确认对方目光的焦点。对方的剪
期刊
吴秋乔,出生于1994年的长沙妹子,工作之余,她只想与自家的猫多相处一会儿。身为“猫奴”,又正好喜爱汉服的她,自然而然地诞生出了做“猫咪汉服”的想法。于是她下定决心,辞职去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她做出了一件件精致的汉服,把它们穿在“喵星人”身上。如今这家店的宠物汉服已经小有名气,产品还卖到了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把爱好变成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16年,吴秋乔大学毕业后先后去了
期刊
李白的诗,看起来流畅易懂,才气飞扬,以至于很多人觉得他全靠天赋灵感。其实,李白也大量用典故,旁征博引,知识面特别广。他的写作,靠的也是博览群书。  拿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举个例子,鲍照在诗里写了“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后世的李白在《行路难》三首(其一)里直接化用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鲍照说“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李白的《将进酒》就写了“古来圣贤皆寂寞,
期刊
民间曾有这样的说法,“少不读水浒,老不讀三国”,之所以有这样的“忠告”,说到底,是担心年轻人血气方刚,读了《水浒传》后,缺乏理性,模仿效法,小则聚众斗殴,大则犯上作乱。显然,这种论调是站不住脚的,人们在阅读中往往寻找的是一种代偿与平衡,与庞大的阅读基数比起来,所谓的“效仿者”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当某一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到“少不读水浒”这个“命题”时,只能说明他对《水浒传》的
期刊
一脚踏在生活里面,一脚踩在生活外面  全场灯灭,一轮“红日”挂在舞台上,几个男人背着手开口唱:“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第三期比赛最后一场,《黄河谣》一响起,躁动的空气瞬间停止,全场陷入久久的沉静。  这首《黄河谣》没有伴奏,野孩子乐队主唱张佺一头银发被吹得朝两边散开,有种世外高人的气息,他开口就是裂帛般的腔调,一字一句砸在听众心上。合唱的声音悠远浑厚,饱含
期刊
探寻真相之旅  《姜子牙》由程腾、李炜共同执导,讲述了封神大战之后,姜子牙因一己之过,被贬到北海,为重回昆仑而踏上寻找自我的旅途的故事。  昆仑静虚宫弟子姜子牙率领众神活捉九尾狐妖,推翻残暴的商王朝,赢得了封神大战的胜利。天尊论功行赏,赐予姜子牙众神之长之位,并命他当众斩杀九尾妖狐。在行刑之时,姜子牙在九尾狐体内看到了一个被困的女孩,为了救女孩,他被贬到北海。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他终日在北海垂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