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中,我们所失去的……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古印第安人有句谚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在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却又一直以发展缓慢而闻名的古老国度里,我们好像都一时难以明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在我们的语境中,“快”,一直就是一个极为美好的词汇:“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快马加鞭”……它诱惑着我们以一种加速度一路前行。可就在我们一路高歌以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行时,却突然发现许多原先伴随着我们的东西正一步步离我们而去——悠闲、恬静、诗意……甚至幸福;另一种东西却在我们这个社会、在我们不少人的心头潜滋暗长,这就是——浮躁。而这种浮躁又使我们苦苦追寻的速度变成了一种扼杀我们生命真谛的东西。
  当一些人一味沉浸在那种以靡费资源、牺牲幸福,甚至扼杀生命为代价的高速中做欣悦状时,我们的思想者们已经在用他们的思想、用他们的笔向这种盲目的“高速”发出挑战,像童大焕先生的《中国你慢些走》即是。文中所列举的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实,一组组让人揪心的数据,特别是那诗一样的结尾——“中国哟,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位公民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位公民都不被‘时代’抛下!”相信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读过之后都不会无动于衷,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另一篇与童文异曲同工的文字是阮直的《速度快就一定是好事吗》。如果说童大焕的文章是一声愤激的呐喊,一剂祛病的猛药,那么阮直的文章可谓是一声温婉的规劝,一碗温性的药酒。阮直先从我们这个慢惯了也慢怕了的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渴望快速谈起,引出一种悖论——我们渴望快速,也获得了快速,但这种快速却没有带给我们多数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我们的东北曾诞生了世界上最快速的列车,但当时的东北人民却饱受外族蹂躏;我们的近邻不丹、我们的故国大宋的子民却都是在一种缓慢和悠闲中享受着安逸和幸福。这种正反对比,不容置疑地凸显出这样一个道理:幸福指数与前进速度并不成正比,畸形的高速只会让人们失去生活重心。其文字纡徐舒缓,但一样富有力度。
  “速度与金钱是一个道理,不能没有,多了就是祸害。”阮文总结之语不偏不倚语重心长。“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漫天的星斗;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经典中的智慧;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和自我的灵魂对白;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会感知活着的滋味有时就是啥也不干比干啥都有意义。”这几句话可谓童大焕文章结尾那段文字的“婉约版”。正如张中行老人所言:“速度快了,诗意就少了。”其实,当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高速”后,我们失去的又岂止是诗意?想想我们在“高速发展”中失去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温馨家园甚至健康和生命,我们还会一味地为“高速”大唱赞歌吗?当许多积弊与“高速”结伴而来的时候,我们实在有必要放缓我们的脚步,思考一下那些比速度更重要(至少是同等重要)的东西。国门初开时,我们所崇尚的“时间就是金钱”的略显浅俗的观念是否也该慢慢收起?
  高速中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之间的比值如何?值得你我深思。
  
其他文献
大山,大雨,没有阻止他们进山的脚步。山东沂水县崔家峪上常庄的贫困生王丽萍(化名),看到来自胜利油田的麦田志愿者们出现在她家门前时,不禁惊喜万分。7月16日、17日,来自胜利
坚守信仰、坚持清正、凛然正气,是“中国共产党员陈烈民”处处慎独写下的品行。他虽然离开了我们,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所有看望他的人都
工程建设业务作为集团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服务和保障油气核心业务发展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工程建设业务要发挥好服务保障作用,促进油气核心业务高效快速发
近年来,高考文综测试卷历史学科内综合的试题均由3组主题组合式选择题和1道材料式问答题组成;跨学科综合试题的历史部分均由1~2道材料式问答题组成。这些考题几乎都是以小专
一双黑色的眼睛,一团白色的身影,一个灰色的梦境……那只叫“咪咪”的猫,接连几天来到我的梦中。它的眼神似往日一样,绝望而孤独。 A pair of black eyes, a white figure,
童年时最喜欢听到的声音,是铁与铁撞击时发出的“叮叮”声。那是山村小贩卖叮叮糖时敲打出来吸引孩子的声音。 The sound I like most when I was a child was the sound of
词句理解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不能泛泛而谈。考生若能把握此类考点的出题类型及解题方法,在考试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
【修辞考点解读】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考点的相关要求是: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3.在交际和
语文新课标要求中考命题走向生活、走向综合,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科渗透题就是这一命题理念的体现。一、物理学科渗透到语文试题中例1(2011年宁波卷)阅读下面材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