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吃鱼翅源于何时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记载,鱼翅的吃法是随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福建人引来的。相传郑和下西洋时船队经过东南亚海域,因为粮食不足,船员们便在途经的海岛上拣拾当地土人丢弃的鱼翅,煮熟后用以充饥,感觉颇为爽口,从此鱼翅便成了华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考证,元明以前,确无鱼翅之类海产品的记录,到了明代中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才发现有鱼翅的记述。李时珍(1518~1593年)生活的时间大约比郑和(1371~1453年)生活的时间迟100多年。李时珍已有可能将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而归的鱼翅之类海产品食用方法记录下来,查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鱼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此之所谓“南人”,实际上就是指福建人。
  中国人吃鱼翅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是在明朝,史书中记载明熹宗的常用食谱,其中就有一道用鱼翅、燕窝、鲜虾、蛤蜊等10几种原料烩成的“一品锅”,而鱼翅被列为八珍之一,也始于明清。
其他文献
爆炒盆    非洲人喜欢吃蚂蚱和白蚁。有的人用小木棒插进蚁窝里引白蚁,插进去是黑的,拔出来是白的。然后用手一捋,幼虫纷纷落盆,据说可炒着吃。至于蚂蚱,那恨不得一下抓一麻袋。    家常大餐    用玉米制作的当家饭叫作“乌嘎里”,算得上是非洲“大餐”。把水烧沸后,陆续投入玉米面,不断地用木勺搅拌直到干稠,然后将锅一扣,把蛋糕似的面砣子托在手上,再翻个放入锅中继续烤,直到散出香味为止。据说,当地人待
面筋,又称麸,是用麦面制成的一种烹饪原料。  面筋的制作并不难,饭店、家庭均可自制:在面粉中加入适量水、食盐,和成面团,揉光滑。然后放入温水中不断挤压翻动,反复揉洗,洗去粉浆,至面团变得色泽乳白、软滑柔韧、富有弹性时即成为生面筋。此过程称为洗面筋。  洗好后的面筋,根据其用途和质地不同,可分为生面筋、熟面筋、水面筋、油面筋和烤麸。  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无锡油面筋。它是将生面筋揪成小剂子,投入六成热的
酱和卤的烹调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故人们往往将两者并称为“酱卤”。其实不然,酱制所用的酱汁,原先必用豆酱、面酱等,现多改用酱油或加上糖色等,酱制成品色泽多呈酱红或红褐色,一般为现制现用,不留陈汁,制品往往通过酱汁在锅中的自然收稠裹附或人为地涂沫,而使制品外表粘裹一层糊状的,许多原料角面经腌渍或过油等,酱的烹调方法盛行于北方,而卤的烹调方法则盛行于南方,故有“南卤北酱”之说。  酱卤制品之所以能风靡全
摘要:数据库是一种数据管理技术,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管理和调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数据库技术入手,首先介绍了目前流行的三种数据库体系结构:单用户数据库结构、主从式数据库结构和分布式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了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数据库结构。然后,文章介绍了Client/Server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网络软件和协议、数据库和客户端开发工具的设计方法。最后,以地图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