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英美概况》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iddm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凸显重要,相应地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由单一的语言交流变成了集风俗、文化等方面为一体的综合交流。因此,作为主要培养学生西方文化素养的《英美概况》课程变得格外重要。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了解英美两个国家的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发展及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英美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工作呢?下面我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英美概况》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现状
  
  《英美概况》涉及英美两个国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这便给具体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而目前的教学主要以教材的讲解为主,学生阅读为辅。大多数学生都是在被动地学习,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这些问题便造成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不深刻,对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远远达不到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需要,造成了学生所学知识和将来的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因此,传统的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达不到现在的教学要求。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打破现有的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量地、生动地、多感官地获取英美国家的相关信息,从而更清晰深刻地了解英美国家的现实情况,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文化交流所需要的人才。
  
  二、在教学中的改变
  
  1.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采取一支笔、一本书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新知识的自我探讨,造成了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把一些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并没有真正做到对该知识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与学观念的改变。在授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按要求完成本节课的课文阅读,做好阅读笔记,并鼓励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把课前的问题进行讨论,做好讨论记录。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对自己不懂得的问题便会格外注意,对不明白的知识能够积极地提问,大大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果,使学生在课堂真正地由配角变成课堂的主角。
  2.明确学生学习《英美概况》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70%左右的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识肤浅,把英语学习简单地看成单词的学习、语法的学习,并没有看到英语学习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他们认为学习《英美概况》是枯燥的、没有必要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大大误解了学习《英美概况》课程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古德诺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提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同时产生,相互依存,并行发展。一个社会的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人类在学习运用语言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可见,语言和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要熟练掌握一种语言,学生就必须对承载该语言的文化进行必要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要更好地学习英语,除了单词语法以外,还要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而《英美概况》正是使他们更透彻了解西方文化的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便能了解学习《英美概况》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3.1采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把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吸引到课堂上来。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只利用黑板及一些纸制地图等简单的教具进行授课,学生很难直观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实际情况,那时的课程非常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但是引用多媒体教学就大大改善了这样状况。我根据《英美概况》这一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备课时,既考虑教材处理,又考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辅导课中使用现代化数字语言教学辅助手段来提高英语辅导的效果。例如,在讲解“Geography of the United Kingdom”一课中,我通过多媒体把英国的河流、山川展示到了大荧幕上,使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到了本尼维斯山及赛文河。而在讲解“American Holidays”中,我通过多媒体把英美两国人民过节的视频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西方的节日气氛,使课程更加生动形象。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便能在课堂中利用电脑所展示的音频及视频资料更清晰、更系统地了解西方文化,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2采用多元化教学
  为了更好地提高《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效果,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该积极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举办英美国家知识问答竞赛;观看一些反映英美国家风俗文化的电影;通过举办“Christmas Party”让学生切实感受西方的异国风情等。通过对以上方法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如举办英美国家知识问答竞赛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利用上所学的知识,而不需要在参加工作之后才发现学习该课程的必要。这样学生便更喜欢学习该课程。再如每年举办“Christmas Party”,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切实地感受到了西方的节日气氛,真正理解了“Christmas”这个节日,这样的记忆是形象的,而不是书本所带来的抽象的效果。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切实提高《英美概况》的教学效果。
  3.3教学中的适当删减
  由于《英美概况》课程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学生在学习中抓不到重点,不能更好地掌握重要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对该课程包含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删减,把一些与学生现实工作联系不大的部分进行省略。根据社会的实际要求,我在教学时会重点介绍British and American Economy,British and American Governments等政治经济方面的内容。而对于Philosoph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History of the Britain and America,British and American Education等历史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适当刪减,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不用着重记忆。通过删减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重点,避免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到不重要知识的记忆上。
  通过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英美概况》由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变成生动形象的课程,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从真正理解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并深深喜欢上该课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英美概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的要求绝不是单纯地对西方国家地理、历史、政治、文化、风土人情、经济、文学等方面的简单记忆和掌握,而应学以致用,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对比,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差距,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罗晶.《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教学的创新——2p教学法的实践.期刊论文——外语界,2004.
  [2]王建梅.浅谈高校英语概况多媒体教学.期刊论文——心想教育学院学报,2008.
其他文献
电子水手就是工业界称为代理软件(agents)的东西。电子水手工作在电脑显示屏之后:它们是嵌入在系统结构中的一段软件程序,其功能是监控要它们干的事情。当某些要求他们所监
为深入学习周恩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周恩义同志的崇高精神,使更多周恩义式的优秀宣传干部涌现出来,中共中央宣传部9月7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周恩义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全媒体时代,军队院校融媒体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下,针对融媒体建设,很多军队院校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也存在不足与瓶颈问题,本分通过
凡摩托车迷都希望自己的车与众不同,骑惯踏板车的我,身边自有一帮摩友,他们在选购踏板摩托车时,对车灯的要求各异有希望大灯灯光能随车头转动的;有要求大灯在前罩上的;也有
高中英语中,无论是会考还是高考,写作的比重很大。尽管绝大部分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英语写作的重要性,但对学生英语写作的总体感觉不够理想,喜欢英语写作的学生较少,更多的学生
为了消除在煤矿运输中的不利因素和安全隐患,设计一套电机车的智能防撞预警系统,对煤矿安全有效的运输越来越重要。为此,提出2种设计方案,通过实验对比,提出基于双目视觉的机
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自有资金的日益充实,城乡一体化的加速,一方面出现了农村信用社资金富裕,贷款投放不出,经营压力加大的局面,另一方面出现了农村信用社金
必须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融入转型、融入经营、融入管理,在转型发展上形成共同的愿景,以团队学习的强大动力推动转型升级目标的快速实现——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面对激烈
本刊讯6月9日下午,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围绕“加快发展我省职业教育”主题,在省教育厅召开省政协提案办理专题协商会。省政协副秘书长杨玉华,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时方廷、副主
学生的管理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管理的好坏、管理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人格完善等。那么作为学生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管理水平,搞好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在学生管理中,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呢?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身体能否健康成长、学业能否成功、人格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