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特网诞生于美国看制度性条件对技术后果的影响

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th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特网之所以诞生在美国而不是诞生在苏联,有着其深刻的非技术原因。首先,在美国的制度条件下,权利和利益是分享的,权力是被多方制衡的,因而内部的阿帕网走向全社会的阻力最小;其次,互连网络的无中心、平等分享的技术特点与自由竞争的社会需求、制度规则能够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而在苏联,部门分割的经济集权体制和制约力度很小的政治集权体制是“不扩散技术”的制度保证,难以想象能够迅速发展成为社会性的庞大网络。
其他文献
数据挖掘是当今一个新的技术热点.本文从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环境、数据挖掘的基本过程展开研究,分析了数据挖掘的模式,详细阐述了分类、预测的区别与联系,展望了数据挖掘未来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关键是面向现代化,核心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企业分配制度反映了劳资关系的本质和特点。近年来,美国进行了一系列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如完善职能工资制、对工资谈判制度进行调整以及实施职工持股计划等等。美国社会劳资关系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课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设计和开发制作大量符合教学需要的网络课件正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网络多媒体课件在设计、制作和应用等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