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美中学数学教材习题综合难度之比较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u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中国人教版、加拿大BC省版、美国加州版的中学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运用吴立宝教授构建的习题难度公式,对其“不等式”专题中习题的综合难度进行比较.研究结论为:总体难度美国教材习题难度最大;除背景因素外,要求水平因素以及知识点个数因素均是美国教材习题难度最大,中国教材居中,加拿大教材最低.
  【关键词】不等式;习题;综合难度;比较研究
  
  一、问题提出
  笔者之前对中国、加拿大以及美国(以下分别简称中、加、美)中学数学教材中“不等式”专题的例题方面进行比较,深受启发.随后,想同样以中、加、美三国的中学数学教材作为比较教材,进一步探索“不等式”专题的其他内容.习题同样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难度、特色、数量、题型类型以及风格的差异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数学教材的水平.故现选择习题部分作为第二阶段的比较内容,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习题的综合难度方面.
  二、研究对象
  (一)教材选取
  中国教材:本论文选取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以下简称七年级下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A版)》(以下简称必修5)作为研究教材.两本教材则统称中国教材.
  加拿大教材:本论文选取的是英属哥伦比亚省所使用的中学数学教材《MATHPOWERTM9 Western Edition》(以下简称第9册)与《MATHPOWERTM11 Western Edition》(以下简称第11册)作为研究教材.两本教材在下文中统称加拿大教材.
  美国教材:选取的是McGraw-Hill公司按照加州公立学校数学课程框架出版的系列教科书《概念、技能与问题解决》(《Concepts,Skills and Problem Solving》)作为研究教材.该系列教材在下文中统称美国教材.
  (二)习题的选择
  本论文的习题研究对象指的是教材正文中出现的相关习题.在中国数学教材中,不等式内容的章节里面,有“练习”“习题”以及“复习题”字样的题目均算入比较范围;加拿大教材里面出现“Warm Up(热身)”“Practice(练习)”“Review(复习)”“Chapter Check(章节测验)”的题目算入习题比较范围;美国教材里面出现“Check your progress(检查你的进步)”“Check your understanding(增进理解)”“Exercises(练习)”“Mid-chapter Quiz(章节中段检测)”“Practice Test(模拟测验)”以及“California Standards Practice(加州标准练习)”的习题纳入比较范围.其中,加拿大教材以及美国教材的大題没有明确的标号,但是有题目,故加、美两国的习题数目以及相关难度因素统计,以大题题目为准.
  三、模型简介
  比较三个国家教材的习题综合难度模型选择的是吴立宝教授构建的习题难度公式.其难度水平见表1.
  
   经知识点个数因素计算公式得,中国教材习题在知识点个数因数的难度为1.66,加拿大教材为1.42,美国教材最高,为2.08.中国教材和加拿大教材习题所含知识点个数主要集中在1个知识点与2个知识点;相比之下,美国教材习题所含知识点则集中在2至3个知识点,是美国教材在知识点个数因素方面难度略大于其余两国教材的主要原因.美国教材的习题设计,除紧跟例题后面的“Check your progress(检查你的进步)”习题是含有1个知识点外,其余的均含有2个知识点及以上,含有4个知识点及以上的习题数目比例也较大,主要集中在“Practice Test(模拟测验)”的后面压轴的几道习题.
   经计算,三国教材在习题背景因素的难度值为:中国教材1.58,加拿大教材1.7,美国教材1.49.中加美三国教材习题在背景因素方面主要集中在无背景因素,所占比例占各国教材习题总数的63%至67.5%.科学背景方面,中国教材仅占习题总数3.8%,相比起加、美两国的8.5%与6.1%而言,所占比例偏少.
  最后,通过习题难度总公式N=α×YQ β×ZS γ×BJ,计算得到,中国教材“不等式”专题内容习题综合难度值为1.84,加拿大教材为1.73,美国教材习题难度值达到2.12,在中、加、美三国教材中最高.
  五、小 结
  本文主要对中、加、美三国中学数学教材中“不等式”内容习题的综合难度进行了比较,比较是为了取他人之精华,结合我国中学数学教材“不等式”内容方面,以期有所启示.比较结果而言,中国教材在三个因素的难度值均处于三国的中间,总难度值亦是.但笔者得出体会较深的是在探究性习题方面的设计,我国教材可视情况酌情增加.
  
  【参考文献】
  [1]曹阳.中、加、美数学教材例题的综合难度之比较研究——以“不等式”专题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7):140-141,143.
  [2]吴立宝,王建波,曹一鸣.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国际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2):112-117.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中,函数是重点内容.同时,一次函数是函数内容的基础,学好一次函数,能够为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弱,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进而使得教学效率持续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便对如何进行一次函数的教学做了相关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關键词】中职数学;一次函数;策略探究  一次函数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所以
【摘要】本文从“课例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出发,对数学问题的严谨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用相应的教学案例对数学课堂中应有的这几种“味道”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问题的严谨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最近,在教研活动中听到了两节关于“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同课异构课,教师1类比椭圆直接搬出了双曲线的定义,之后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创设和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环境相关的,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交流和反思等活动中慢慢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加深情感体验.对情境教学做出了明确说明,是因为其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的核心问题其实也就是一种情境性问题,其以课堂上的核心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并对数学的核心素养予以关注,引领课堂教学.一个核心问题需具备的特点应包括以下几种:立足于学科本质,使学生有疑问产生;存在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丰富生成;小而具体,统领全课.须知构建高效课堂的一项重要保证就是设计准确合适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核心问题;初中数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最多
【摘要】概率论是对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演绎的研究,它的一些原理和知识普遍应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如生活中的抓阄问题、福利彩票的中奖问题、赌博时赌注的合理分配问题等.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文章从概率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事例,对生活中的概率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概率论;条件概率;古典概型;贝叶斯公式;数学期望  【基金项目】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2020年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版课
【摘要】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塑知识的发生发展,让学生感受知识的无穷奥秘,从而提升课程赋予人们的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不是教学活动的终点,而是新的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应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学生成长的每一次作业都成为新的生长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苦恼和辛劳,并从中获得持久的幸福和快
【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事业逐渐深化改革,国家以及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概念及体系被提出并通过课程标准体现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聚焦核心素养以构建高效课堂,仍是当前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的重点.而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课堂实践对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关注及体现,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
【摘要】新课标下,强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本文以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探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殊阶段,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逐渐具备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的能力,认识了各种类型的数的知识、定义、性质、内涵等,也能够通过具体的情境分析和理解数学的相关知识体系和结构框架,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实施开展的过程中,利用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和生活的關系,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问题解决和延伸,在学
【摘要】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创设情境引入,再组织安排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各小组分别展示其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反思的过程.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模块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与PBL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因此,本文基于PBL教学模式下,以“有趣的平衡”为例的教学设计,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开展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PBL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