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微型探究课题的设计和思考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tv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高中教材中探究性的课题比较少,作为补充,微型探究课题得到了广大高中教师的认可.微型探究性课题是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背景与案例进行设计和改造的,同时也可以从其他的教学资源中发掘与设计.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入微型探究性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在改变学习方法,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高中数学微型探究课题的设计方法及相关思考,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创设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性学习情境
  情境创设是高中微型探究性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目的就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需要创设出适宜的情感环境,还要努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就是说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同时还要擅于把握情境的时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情境预设是现在许多高中数学教师都会做的准备工作,很多微型探究性学习的情境都是在教师有准备的情况下开展的,这种预设可以很好的结合学生已学的教学内容,在引导上做精心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中发掘,思考新的知识.但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也很容易让微型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误区,有的数学老师考虑了很多东西,给学生的探究预设圈套或在学生出现难点的时候介入太早,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机会,违背了微型探究性课题的初衷.
  没有一种情境预设可以像建筑设计一样精准,由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许多状况都是不可预料的,而且教学中突发的问题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突发状况或问题,很多都来自于学生对问题不同角度的思考,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偶然的机会,培养,提升学生数学探究的能力.
  比如,在教授圆的方程复习课时
  二、联系实际,突出趣味
  理论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到生活,在设计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性课题时,若联系现实生活,肯定能突出探究性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从日常的生活中挖掘资源,创设那些有利于激发,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微型课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与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交流学习氛围.
  这个问题,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机器人问题,有较强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好奇与探究的心理.
  三、强调知识整合,调整难度
  命题数学强调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建立一定的知识结构,这样次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在复习、知识整合的过程中引入微型探究性课题,可以让学生对于命题的变式,形成和延伸都一定的探索和思考,把命题中的共同点提炼出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性课题应当凸显出数学的创新思维,探究的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愿意进行深度思考,所设计的微型探究性课题思维量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课题过于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学生就会情趣缺乏,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当然,探究的课题自然也不能太难,若学生觉得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就会沮丧放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微型探究性课题设计要多多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
  总之, 高中数学微型探究课题的设计和思考还有许多方面,比如,在设计中应该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整体过程,不仅使学生经历数学探究的全部过程,也要突出研究的一般性.此外,教师在上课前的备课,设计教学,编制例题,改编题目都是探究的资源,同时在整个微型探究课题的过程中闪现的想法与感悟也是探究的资源,都应加以重视.总之,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性课题的设计,对于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认识数学,体会数学,理解数学等都有这显著的效果,对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应得到大力推广.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画川高级中学 (225800)]
其他文献
看到一个好大的工业流程题,总有一种敬畏的感觉,这样的题很难吗?带着欣赏的眼神去审视它,把它当成我们的朋友,会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甚到变得很可爱,如果不信,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打破常规考查开拓创新意识  Ⅱ.该组同学用装置D中的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  (6)FeCl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7)电解池中H+在
分析:轻推一下物块m,物块m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物块m的受力情况于图2中原理相同,斜面体的受力情况与图3原理相同,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为零.若用沿斜面向下的推力作用在物块上,使物块加速下滑,但是F作用后,物块的重力mg沿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没有改变,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μN,物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和滑动摩擦力也没有改变,M所受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A)正确.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M+m)g,两次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是中学化学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下面将2013年高考中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归类分析如下,供参考.  一、考查基本概念  解题要点:一般地,这类问题多是通过实验现象、图示图表、数据等引出对应概念,因此,答题时要准确寻找概念与问题间的联系,既不能混淆各概念,又不能错误的使用,要准确把握各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应用要求.  分析:醋酸逐渐凝固说明反应吸收热量,导致
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主要地就是发展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品质,培养反思能力是提高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因而是提高深刻性思维品质有效途径,也是发展数学能力素养的有效途径.现实中,学生解题只求速度,不注重效益,无法做到“做一题、会一类”,往往事倍功半,成绩不理想.解后反思是医治上述通病的一剂良方.  一、反思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训练思维敏捷性  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是有限的,但题目却灵活多变.同一知识点
摘 要: 目的:在围手术期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其对骨科患者产生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骨科住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实验组50例、参照组50例。参照组的5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的50例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人性化护理。对两组实验取得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取得的临床效果优于参照组取得的临床效果,对比两者的结果差
教师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就目前来说让学生“理解数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然而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我们的教学设计.从课题本身来讲,我们更应重视教学设计,老师巧设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实效.  一、教学设疑的原则  对于设疑的原则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性原则.教师设疑时切忌不分主次
高中数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思维性和逻辑性较强.但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对枯燥的数学科目感到头疼,失去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成绩也就逐渐下降.新形势下提倡采用协作式数学教学,通过对学生分组的形式来协调处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考核的依据.不但改善了学习气氛,提高了学习成绩,还处理好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关系.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协作式学习的主要
数学是高中课堂上的必修课,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出现的教学方法,提问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更能促进数学学习的效率.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进行探究.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1.数学问题设置单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过于单一化,只是一对一的问答,虽然提问比较多,但是问题都不能够突出主题,而且问题
设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的教学案例,能够对教学活动效能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教育学认为,教学案例是教学工作者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学重难点,贴近教材内容,所选取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目标性的教学内容.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重,教学要求高,要实现教与学双边活动效能提升,就要做好教学案例的设置工作,促进教学相长.  一、教学案例的设置要紧扣教材教学要义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所设置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