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五分钟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实行了“课前五分钟”活动,每天由一名学生主讲,其他同学参与互动,内容由这名同学自己搜集、挖掘。针对高中语文不同年级学习框架特点,“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高一可以把重点放在字词基础知识的积累上;高二由于作文写作要求的提高,面对学生“原材料”的缺失,可以把重点放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上;高三综合性加强,可以把重点放在不同模块的专题训练上。
  下面是高二、五班一次“课前五分钟”活动实录。
  上课铃响,同学甲走上讲台说:“何谓人生?人生即‘脚印’。漫漫的人生,留下了一串串长长的‘脚印’。童年的‘脚印’是幼稚的,浅浅的,可爱的;中年的‘脚印’是成熟的,深深的,稳重的。面对‘脚印’,有感慨,有教育;面对‘脚印’,往事再回首。请以‘脚印’为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乙:“脚印在又硬又平的路上是留不下痕迹的,只有在泥泞的路上才能显露出来。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印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印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学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按别人脚印走路的人,一种是自己留下脚印的人。前者生活中固然顺顺利利,但他们一生都在重复着别人的足迹,失去了自我。后者虽然在人生中面临诸多困难,但他们却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脚印。爱因斯坦正是不甘于循着牛顿的脚印走下去,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禁锢,提出了相对论,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上留下了闪光的脚印。打破别人的模式,走出属于自己的脚印。”又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同学丁:“‘凡走过,就必定留下痕迹。’撒哈拉沙漠的广袤无垠中,一个身影跋涉而过,风沙掩住了那些或深或浅的脚印,是的,‘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当阳光穿过那片温柔的云朵,那些三毛消失了的脚印必将永远留住隽永书卷间,引领你我去追寻那梦中的橄榄树。‘不唱,我一刻也不能活’,直到死前一周,她仍然光彩照人地站在舞台上,40度的高烧又有何惧,‘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歌声嘹亮,叶凡用永恒的歌声在人间留下了驻足的脚印,歌声不老,脚印永在。‘凡走过,就必定留下痕迹’,红尘俗世,物欲横流之中,朋友,请执著你的脚步,在人生的旅程中留下永恒的脚印。”同学们的喝彩声不断。
  同学甲:“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脚印’做了阐释,形象生动又有说服力度。今天我想用自己写的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很留恋童年时的脚印/天真带着纯洁/和着沙滩上的贝壳/接连到远方/海水抚平的永远是沙窝/抹不掉的是童年的快乐/很珍惜青年时的脚印/浸润着奋斗与拼搏/汗水中我学会了耕耘/流年中我学会了生活。”同学们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甲:“最后把两句名言送给同学们,谢谢大家!。”(1、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朱自清。2、只踏着别人的脚印走永远不能发现新的路 只踏着别人的脚印走,永远不能发现新的路。——佚名。名言是同学甲今天课前抄到黑板上的。)
  注:同学甲昨天就把话题“脚印”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可用一天的时间准备,围绕话题写成几百字的文字。今天是由同学甲主持演讲。
  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老师肯定的眼光,都成为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兴趣的源泉。中国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老师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是的,当看到学生每天跃跃欲试期待的眼神和踏着自信的脚步迈上讲台时,我知道“庄稼长势正好”。
  【反思】
  首先,学生能在准备的过程中获得求知的乐趣。为了赢得同学们的认可和老师的肯定,有的学生提前几天就开始搜集、准备话题、材料。这一过程本身又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
  其次,学生在讲解中获得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慰藉。自己几天的精心准备、课前的认真练笔在课堂上得到赏识,学生感到了自身价值的实现,学生的潜力也得以挖掘、发挥。
  再次,学生在别人的掌声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课前五分钟”全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整个语文课灵动起来,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课堂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语文的学习。
其他文献
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上努力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把学生教“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以别开生面的导课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导课,历来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一个独特新颖的导入就像一把钥匙,可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诗歌朗诵、放古典音乐或赋予丰富想象的情境等等。这些都能帮助学
期刊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一直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现代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用过多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忽略了现代文教学的本质,与新课标的理念相违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切实可行的能使现代文阅读取得实效的行为进行教学。  一、多重对话,走进文本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
期刊
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是实现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主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主教育的成就和标志。蒙阴县实验中学2010级一班自开学以来就努力地探索自主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组建一个向心力、凝聚力强的“自主管理能手”队伍  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其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己选拔班干部。
期刊
班主任的工作精神是辛勤,是细心,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老黄牛精神。在班主任的众多工作 中,其中,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交换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与学生谈话呢?  一、要做有准备的谈话   谈话前一定要琢磨谈话对象的心理以及在谈话过程中他将有如何的应对。不是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吗?这样才能让谈话达到你的预期目的。  二、要选择正确的时间
期刊
钱理群教授说过:“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候的教育所无法弥补的。”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以人文的目光关怀人与自然,关注时代与社会,从而达到丰富情感、修养、发展健全人格的目的。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些思考和探索,从三个方面潜移默化的用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灵魂。 
期刊
《雷雨》序中曾说过:“我爱着《雷雨》如欢喜在融冰后的春天,看一个活泼的孩子在日光下跳跃,或如在粼粼的野塘边偶然听得一声青蛙那样如此欣悦。”那是因为她塑造了有血有肉的“生命”。  繁漪和侍萍都是被欺辱、被损害的妇女,面对命运的不公平,她们都有所反抗。在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上,繁漪可以说是先锋,侍萍也有了朦胧的觉醒意识。  一、从家庭出身方面比较  繁漪出身与中小资产阶级家庭,而侍萍出身贫苦,“她不是小姐
期刊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时减少,教学内容增加,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如何做一个称职、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来上好语文课呢?依据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热爱语文学科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课,欣赏自己所教的语文课中的教学内容,才会上好语文课。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欣赏语文的品质,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语文课中的一切
期刊
一、熟悉《考纲》  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E。  这几个方面就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内容。概言之,凡诗歌鉴赏题不外于考查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这几方面的内容。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
期刊
所谓创新作文,是指创作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创新性的文章。其中立意的创新至关重要,因为作文立意是通过思维确定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的,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所在。创新作文的关键是立意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立意创新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  一、顺向延展思维  顺向延展思维就是以题目或材料为出发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个别到一般等延展思维方式,不断拓宽、加深思维空间,创
期刊
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视、读、听、说、写综合素质,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着培养学生听视结合、听析结合、听写结合、听说结合和听赏结合的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进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课时,我就是这样尝试的。我在充分挖掘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精心的制作课件,大胆的创新授课方式,整节课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充分培养了学生视读听说写的综合能力。  首先,在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