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FID内标法测定植物提取物中脂肪酸含量的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食品添加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气相色谱仪建立了操作简单、检测用时短、成本低的脂肪酸含量检测方法,经验证该方法的精密度均在5%以内,方法稳定性较好,准确性高,满足了植物提取物中脂肪酸含量的检测需求。本方法选择十一碳酸甲酯为内标,根据GB 5009.257中校准因子计算方法建立以十一碳酸甲酯为内标的定量计算方法。该方法测定两种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含量,RSD在3%-7%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在93%-123%范围内。对植物提取物中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不同来源的样品脂肪酸组成具有特征性,其中:金阳青花椒中棕榈一烯酸含量高于武都红花椒及金阳红花椒
其他文献
为获得同时富含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食品.以牡丹籽油和鱼油为芯材,以微囊包埋率为响应值对牡丹籽油-鱼油微
考察对比了4种婴幼儿辅食营养包铁剂的感官品质及与VC或VC钠优化组合的稳定性情况.将营养包配方样品(分别含铁剂:富马酸亚铁、FeSO4、FeSO4+VC、FeSO4+VC钠)分成4组放在恒温
本研究首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RP-HPLC-DAD/ESI-TOF-MS)分析甜菜阿拉伯聚糖(SBA)中阿魏酸及其衍生物等疏水基团的含量;再研究SBA包埋姜黄素,制备水包油型(O/W)乳液的工艺,考察温度、搅拌器输入功率和SBA浓度等因素对SBA包埋姜黄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BA中FA含量为2079.8±72.7μg/g,8-O-4’-diFA含量为18.0±1.0μg/g。响应面法优化得到SBA包埋姜黄素的工艺为:温度50℃,搅拌器输入功率0.24kW·h,SBA浓度5.68mg/mL。
为探究紫甘薯色素功能性产品的制备工艺,对紫甘薯色素的纯化及产品开发进行探究。使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紫甘薯色素进行纯化,确定纯化的条件是径高比为1∶5,洗脱流速为3.5mL/min,解吸液乙醇浓度为70%,在此条件下纯化结果最好。实验确定了紫甘薯色素果冻的配方:紫甘薯色素0.15%,琼脂1.80%,魔芋胶0.50%,卡拉胶0.40%,白砂糖8.00%,柠檬酸0.10%,该配方下制备的果冻为红色,透明度好,组织分布均匀、有嚼劲,入口细腻,感官评分达到91分,为增加紫甘薯色素新型产品种类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
目的:对枇杷叶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醇提取法提取枇杷叶中的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以Box-Behnken设计中心组合建立数学模型,以枇杷叶多糖的提取率为响应值,优选枇杷叶多糖的提取条件;并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评价枇杷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枇杷叶多糖超声提取最佳工艺为液料比25∶1mL/g、超声功率为425W、超声时间为13min、乙醇浓度为50%,枇杷叶多糖的提取率为3.36%;枇
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HMB)是亮氨酸的代谢中间产物,国内外大量的动物和临床试验证明:HMB具有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抑制肌肉蛋白质分解、维持瘦体重、提高运动能力、维护细胞膜完整性、提高免疫功能和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本文对HMB的作用机制,特别是HMB与运动和肌肉减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顾,为其应用于运动营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为确定粉条中铝元素含量检测最适用的方法,将3批次粉条样品进行微波消解法处理,消解液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在最优仪器条件下,ICP-MS和ICP-OES在线性范围为0-20μg/mL时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
建立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馒头中甜蜜素的方法,优化了衍生化条件、提取条件和色谱条件。最优化的测定条件为:取馒头样品5g,用25mL纯水涡旋振荡提取两次,离心,合并两次提取液,用水稀释至50mL,精确量取10mL进行衍生化。依次加入1.0mL次氯酸钠,2.0mL硫酸和5.0mL正己烷,剧烈振摇1min后静置分层,除去水层后,正己烷层加入25mL碳酸氢钠溶液,取有机相过微孔滤膜待测。色谱柱采用C18柱,流动相比例为乙腈-水(70∶30,V/V),流速1.0mL/mL,进样量10μL,波长314nm。结
当前,低介电常数、高品质因数的新型微波介质陶瓷的开发成为介质材料研究的主流热点,同时,低温共烧陶瓷技术是当前市场中元器件集成的主要方式,这意味着微波介质陶瓷需要有较
冷烧结技术在降低陶瓷材料烧结温度、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物理化学性能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冷烧结技术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综述了冷烧结技术的致密化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