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普通学校音乐课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欣赏教学也日益得到广大老师们的重视。然而,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在不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却仍然令许多农村音乐教师们感到困惑。
关键词:农村; 中学;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教学是普通学校音乐课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欣赏教学也日益得到广大老师们的重视。然而,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在不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却仍然令许多农村音乐教师们感到困惑。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中学,从事音乐教学的我,根据教学经验,来谈谈农村音乐欣赏教学的解决方法。
一、首先要了解农村中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开放程度、经济基础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农村学校的相对于经济基础比较发达文化交流比较频繁的城市学校来说,受到了师资力量、硬件投入,还有就是教育制度的制约。音乐硬件很多农村学校都不达标,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课不受学校重视,经常被其他主课挤占等,导致学生音乐素质很差,最基本的音乐常识都不具备。
2.从音乐教材来看,小学的音乐教材多侧重歌曲教学和基础乐理的学习,音乐欣赏占了很少部分,而初中音乐教材内容音乐欣赏占了很大的比重。高中的音乐课就是音乐欣赏。所以从教材上来看,音乐欣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很多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在进行的音乐教学时,往往以歌曲教学为主,音乐欣赏教学基本没有,音乐理论基本不讲。这样到了初中以后,音乐欣赏内容相对学生的突然激增,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小学截然不同,使学生很难适应初中音乐课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音乐课没有兴趣。再加上初中都是以分数和升学为主要责任,音乐课成绩既不算期末成绩的总分,更不计入中招考试科目,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更是不把音乐学科放到眼里。最后是音乐课上老师是爱学不学,学生是得过且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欣赏水平了成了海市蜃楼,只能是冠冕堂皇的文字。
二、客观的因素不是以个人的意志和能力所能办到的,我们只能做到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一)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中来
平常教师在讲授欣赏课时都是老师在上面分析曲式结构、写作背景、作曲家简介、乐曲所要表达的意义……,学生只是在被动雨里雾里的听。有很多音乐术语学生并不理解什么意思,自己也体会不到音乐所表达的思想。
要让学生能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的去了解作品。例如我在讲授每个单元的音乐欣赏部分时,把班里的学生按照每一个单元一组,每组学生分配到一个单元的音乐欣赏内容。每组再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分配本组音乐欣赏的工作。作曲家介绍、乐曲分析、乐曲的社会背景、曲式结构等“分片包干”,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的备课中。然后由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写出欣赏教案,由小组讨论形成最后的上课教案,最有讲教案内容分配给各个学生,每个学生负责讲解一部分。再上课时就由这一组学生来讲解这一课,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学生来听这节课。学生在主动参与备课的同时,自己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也学到了欣赏的方法。
(二)利用学生自己的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欣赏分为感性的欣赏和理性的欣赏。感性的欣赏就是最初接收到音乐时,大脑所产生的情绪、感觉。只有在感性的欣赏之后通过多听、多唱、多看然后再能逐渐地上升到理性的欣赏音乐,去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感情。
经常可以看到在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一栏里写上这样一段开头语:通过对某作品的欣赏达到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固然,这样一些教学目的是包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但这些教学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绝大部分已经由作品本身所决定了。对于这样一些教学目的的确认,主要发生在选择作品的过程中,而不是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因为音乐作品的情感揩向,是由音乐作品本身所决定的,它对听者的影响或教育,取决于听者在音乐上对它所接受的程度。但遗憾的是我们许多老师,在写完了上述的教学目的之后,就不知道如何在欣赏教学中提出更进一步的教学目的要求了,接下来是一大堆概念的讲述,爱国主义的教育等等。等这些话说完后,真正让学生欣赏音乐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了。有些老师甚至对如何从听觉上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素养一无所知,因此,当学生离开教室时,脑子里只留下老师所说的话,对音乐的印象却很模糊。
为了让学生对新的音乐作品有更深的印象,为以后的理性欣赏打下好的基础。我都会在欣赏新作品的时候找一首以这首作品为主题的或者和这首作品相近的流行音乐作为开篇。这样既让学生知道音乐的多样性、多元化,又让学生在学习新的作品时产生熟识感,对新作品不会产生排斥。例如在讲解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时,在听新曲子时就让学生听一首他们都会唱的一首歌曲——SHE的《不想长大》。在听过前奏后让学生学会演唱,然后再让他们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是学生自己就会发现乐曲的主题和歌曲前奏很一样。所以在学唱《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主题时,学生很容易会了,而且记得很深。因为只要会唱《不想长大》这首歌就行了。
总之,农村音乐欣赏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音乐兴趣为前提,再做逐步的深入。不要照本宣科,适当吸收一些课外的音乐来引导学生喜欢音乐课。首先只有教师把音乐的这扇门打开,让他们看到这边风景独好,才能使学生踏进音乐的大门!
关键词:农村; 中学;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教学是普通学校音乐课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欣赏教学也日益得到广大老师们的重视。然而,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在不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却仍然令许多农村音乐教师们感到困惑。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中学,从事音乐教学的我,根据教学经验,来谈谈农村音乐欣赏教学的解决方法。
一、首先要了解农村中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开放程度、经济基础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农村学校的相对于经济基础比较发达文化交流比较频繁的城市学校来说,受到了师资力量、硬件投入,还有就是教育制度的制约。音乐硬件很多农村学校都不达标,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课不受学校重视,经常被其他主课挤占等,导致学生音乐素质很差,最基本的音乐常识都不具备。
2.从音乐教材来看,小学的音乐教材多侧重歌曲教学和基础乐理的学习,音乐欣赏占了很少部分,而初中音乐教材内容音乐欣赏占了很大的比重。高中的音乐课就是音乐欣赏。所以从教材上来看,音乐欣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很多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在进行的音乐教学时,往往以歌曲教学为主,音乐欣赏教学基本没有,音乐理论基本不讲。这样到了初中以后,音乐欣赏内容相对学生的突然激增,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小学截然不同,使学生很难适应初中音乐课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音乐课没有兴趣。再加上初中都是以分数和升学为主要责任,音乐课成绩既不算期末成绩的总分,更不计入中招考试科目,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更是不把音乐学科放到眼里。最后是音乐课上老师是爱学不学,学生是得过且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欣赏水平了成了海市蜃楼,只能是冠冕堂皇的文字。
二、客观的因素不是以个人的意志和能力所能办到的,我们只能做到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一)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中来
平常教师在讲授欣赏课时都是老师在上面分析曲式结构、写作背景、作曲家简介、乐曲所要表达的意义……,学生只是在被动雨里雾里的听。有很多音乐术语学生并不理解什么意思,自己也体会不到音乐所表达的思想。
要让学生能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的去了解作品。例如我在讲授每个单元的音乐欣赏部分时,把班里的学生按照每一个单元一组,每组学生分配到一个单元的音乐欣赏内容。每组再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分配本组音乐欣赏的工作。作曲家介绍、乐曲分析、乐曲的社会背景、曲式结构等“分片包干”,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的备课中。然后由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写出欣赏教案,由小组讨论形成最后的上课教案,最有讲教案内容分配给各个学生,每个学生负责讲解一部分。再上课时就由这一组学生来讲解这一课,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学生来听这节课。学生在主动参与备课的同时,自己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也学到了欣赏的方法。
(二)利用学生自己的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欣赏分为感性的欣赏和理性的欣赏。感性的欣赏就是最初接收到音乐时,大脑所产生的情绪、感觉。只有在感性的欣赏之后通过多听、多唱、多看然后再能逐渐地上升到理性的欣赏音乐,去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感情。
经常可以看到在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一栏里写上这样一段开头语:通过对某作品的欣赏达到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固然,这样一些教学目的是包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但这些教学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绝大部分已经由作品本身所决定了。对于这样一些教学目的的确认,主要发生在选择作品的过程中,而不是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因为音乐作品的情感揩向,是由音乐作品本身所决定的,它对听者的影响或教育,取决于听者在音乐上对它所接受的程度。但遗憾的是我们许多老师,在写完了上述的教学目的之后,就不知道如何在欣赏教学中提出更进一步的教学目的要求了,接下来是一大堆概念的讲述,爱国主义的教育等等。等这些话说完后,真正让学生欣赏音乐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了。有些老师甚至对如何从听觉上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素养一无所知,因此,当学生离开教室时,脑子里只留下老师所说的话,对音乐的印象却很模糊。
为了让学生对新的音乐作品有更深的印象,为以后的理性欣赏打下好的基础。我都会在欣赏新作品的时候找一首以这首作品为主题的或者和这首作品相近的流行音乐作为开篇。这样既让学生知道音乐的多样性、多元化,又让学生在学习新的作品时产生熟识感,对新作品不会产生排斥。例如在讲解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时,在听新曲子时就让学生听一首他们都会唱的一首歌曲——SHE的《不想长大》。在听过前奏后让学生学会演唱,然后再让他们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是学生自己就会发现乐曲的主题和歌曲前奏很一样。所以在学唱《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主题时,学生很容易会了,而且记得很深。因为只要会唱《不想长大》这首歌就行了。
总之,农村音乐欣赏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音乐兴趣为前提,再做逐步的深入。不要照本宣科,适当吸收一些课外的音乐来引导学生喜欢音乐课。首先只有教师把音乐的这扇门打开,让他们看到这边风景独好,才能使学生踏进音乐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