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7A参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后脾脏病理改变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ool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播散性感染的小鼠模型,在整体水平观察脾脏病理损伤与促炎因子IL-17A表达的关系,初步探讨IL-17A参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后脾脏病理改变的机制.方法 建立鼠巨细胞病毒全身播散性感染模型,MCMV Smith株腹腔接种后3、7、14、28 d各处死小鼠3只,同时设正常小鼠作为模拟感染对照.标准空斑实验检测脾脏的病毒滴度,RT-PCR法测定脾脏中MCMV mRNA、IL-17A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的IL-17A蛋白的表达,HE染色法评估脾脏的病理性损伤程度,分析IL-17A的表达与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脾组织的病毒滴度在巨细胞病毒感染后3d升高,7d有所降低,在感染后第14天用标准空斑实验检测不到病毒.MCMV mRNA在病毒感染后3、7d可以检测的到;IL-17A mRNA的表达,与模拟感染对照组相比,MCMV感染组表达逐渐增加,并在14 d达到高峰,28 d显著下降.免疫组化法检测的脾脏IL-17A蛋白的表达也在14 d达到高峰.脾组织的病理损伤逐渐加重,至感染后第14天病变达高峰后逐渐减轻.脾脏组织病理损伤最重与IL-17A高表达出现在同一时期.结论 促炎因子IL-17A的高表达与脾脏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呈现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犯罪开始出现,当前经济犯罪在犯罪种类和犯罪手法上不断进行翻新,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危害。所以打击经济犯罪是当前司法机关主要关注的问题,也是重
由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承办、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协办的“
本文讨论了拟线性抛物泛函微分方程组在Robin,Dirichlet边界条件下解的振动性,获得了解振动的充分条件.
随着消费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及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消费者在获得更丰富、更便捷购物途径的同时,其信息权被侵犯的情况也日益繁多,这就使得广大消费者对自身信息权的保护问题更
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 ,在抗肿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用APAAP桥联酶标法和MTT比色法 ,检测 2 2例胃癌和 2 6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
在现实中,作为管理者的电子商务平台也会与会员发生各类纠纷。比如说电子商务平台以格式条款减轻自身责任,自律管理不当给会员带来经济损失以及处罚不当给会员带来财产损失等
目的 克隆表达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4A,分离纯化与其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方法 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出FLAG-NS4A-HA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SG5中,将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法瞬时转染入A549细胞,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S4A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串联亲和纯化系统(TAP)纯化分离与NS4A相互作用的蛋白,Western blot技术及银染SDS-PAGE验证NS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认为 ,主要是由其T细胞介导而致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由于可溶性E选择素 (又称sCD6 2E)可介导白细胞 (中性
在状态空间和行动集均有限的条件下,[1-5]讨论了时间离散的、平稳的马氏决策规划的摄动模型.其中,[1,3,4]讨论了单摄动模型,[5]讨论了具有加权准则的摄动模型.[6,7]讨论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