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及能力为主。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主体学习形式,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呢?笔者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例,围绕促进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催生自主合作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更是必不可少。教师要从学生视角出发,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催生自主合作欲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一课时,笔者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催生学生自主合作欲望。教师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播放了不同画面的海,有平静的海、有波澜壮阔的海、有沉思的海……不同画面的海给了学生不同的感受,心情随着音乐的律动有所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教师趁热打铁地说:可能大家都没有亲眼看到过大海,但是通过这些画面我们也算了解了大海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赶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赶海”,能不能把文中的“赶”字读出来、体会出来?此时,学生便会饶有兴致地展开阅读,开启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一起讨论什么是“赶海”,扫除疑虑。
二、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
(一)明确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合作
合作流于形式是目前合作学习的瓶颈。合作学习并不是设计任务那么简单,还需要教师明确目标,朝着正确的方向高效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教师作为小学生的“引导者”,要做好“导”的工作,为小学生指明合作前进的方向。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笔者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自主合作的方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目标分为三部分,层层推进。第一,读的阶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咬准字音、读出感情;学生也可以创新朗读方式,如小组合作朗读等。第二,问的阶段。读不能是无目的地读,也不局限于读懂,还要深入。在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对某些知识存疑,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养成互助互学的良好风气。第三,讲的阶段。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个性、有差异,对课文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读后体会,分享看法。有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自主合作起来更有效,合作也避免了“形式主义”。
(二)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合作
古人云:“学贵有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疑难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合作,也能刺激学生提出更多想法、创新观点等。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一课时,笔者开篇提出疑难问题,刺激学生自主合作阅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作者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2.你认为“半截蜡烛”有何特别之处?3.“半截蜡烛”讲了什么内容?教师从题目入手,开篇设疑,让学生有自主合作的欲望,因为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欲罢不能”,只能通过阅读、思考得出答案。又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爱之链》这一课时,教师设计疑难开放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完《爱之链》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用《爱之链》做题目有何好处?你认为它传递了什么?你还有更好的题目吗?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独特的阅读体会,与小伙伴们交流自己的看法,并试着提出更好的题目。有难度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开放的问题能够激发自主合作创新,因而问题设计也非常之关键。
三、结合实践合作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实践活动能给平淡的语文课堂注入活力。在自主合作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合作激情,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读书要有选择》这一课时,教师提议举办辩论赛,正反方以“读书是否应该有所选择”为辩题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一课时,教师设计“演一演”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将课文内容重新演绎出来。对于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的兴致非常高。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合理选择角色,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演一演、乐一乐、学一学。除了辩论赛、角色表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重新编写剧本,让学生彰显个性。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自主合作学习仍然是语文课堂中的主流形式。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方法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助力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一、创设教学情境催生自主合作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更是必不可少。教师要从学生视角出发,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催生自主合作欲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一课时,笔者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催生学生自主合作欲望。教师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播放了不同画面的海,有平静的海、有波澜壮阔的海、有沉思的海……不同画面的海给了学生不同的感受,心情随着音乐的律动有所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教师趁热打铁地说:可能大家都没有亲眼看到过大海,但是通过这些画面我们也算了解了大海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赶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赶海”,能不能把文中的“赶”字读出来、体会出来?此时,学生便会饶有兴致地展开阅读,开启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一起讨论什么是“赶海”,扫除疑虑。
二、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
(一)明确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合作
合作流于形式是目前合作学习的瓶颈。合作学习并不是设计任务那么简单,还需要教师明确目标,朝着正确的方向高效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教师作为小学生的“引导者”,要做好“导”的工作,为小学生指明合作前进的方向。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笔者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自主合作的方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目标分为三部分,层层推进。第一,读的阶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咬准字音、读出感情;学生也可以创新朗读方式,如小组合作朗读等。第二,问的阶段。读不能是无目的地读,也不局限于读懂,还要深入。在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对某些知识存疑,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养成互助互学的良好风气。第三,讲的阶段。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个性、有差异,对课文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读后体会,分享看法。有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自主合作起来更有效,合作也避免了“形式主义”。
(二)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合作
古人云:“学贵有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疑难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合作,也能刺激学生提出更多想法、创新观点等。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一课时,笔者开篇提出疑难问题,刺激学生自主合作阅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作者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2.你认为“半截蜡烛”有何特别之处?3.“半截蜡烛”讲了什么内容?教师从题目入手,开篇设疑,让学生有自主合作的欲望,因为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欲罢不能”,只能通过阅读、思考得出答案。又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爱之链》这一课时,教师设计疑难开放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完《爱之链》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用《爱之链》做题目有何好处?你认为它传递了什么?你还有更好的题目吗?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独特的阅读体会,与小伙伴们交流自己的看法,并试着提出更好的题目。有难度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开放的问题能够激发自主合作创新,因而问题设计也非常之关键。
三、结合实践合作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实践活动能给平淡的语文课堂注入活力。在自主合作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合作激情,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读书要有选择》这一课时,教师提议举办辩论赛,正反方以“读书是否应该有所选择”为辩题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一课时,教师设计“演一演”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将课文内容重新演绎出来。对于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的兴致非常高。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合理选择角色,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演一演、乐一乐、学一学。除了辩论赛、角色表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重新编写剧本,让学生彰显个性。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自主合作学习仍然是语文课堂中的主流形式。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方法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助力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