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布鞋的大辫子姑娘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b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满大街都不难看到穿名牌鞋,提名牌包的靓丽女孩,回头率真的很高。可是在44年前我们那个年代,虽然也是妙龄少女,但是很少有人穿得起两块钱一双从商店买的布鞋,大部分都是自己动手做那种十分结实略显粗笨的家做布鞋。
  老照片中,脚上穿的就是当年自己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两条又黑又粗长过腰的大辫子,一根搭在胸前,一根放在背后的女孩就是44年前还在山西插队作为知青的我。那个时代色彩单一,满大街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只穿黑色、蓝色、灰色衣裤,梳有两条大辫子的姑娘那可是最最符合那个时代典型美女标准范儿了。偶尔有一个梳大辫子身材苗条的姑娘走过去,那回头率要多高就有多高。
  当时尽管每个知青都十分贫穷,但是年轻人聚在一起,常常也会苦中作乐。这张照片就是一个同学从抄家的破烂摊上买到的一台廉价照相机后,我们好几个人在劳动的大山坡上乱石旁,每个人都抢着挎上照相机的空壳,自选动作摆个自己最喜欢的样子随手拍照的,大家一边拍照一边欢闹,就像一群出了笼子欢乐的小鸟。
  照片中的布鞋是那个时代不分老少女士脚上最常穿的一带鞋。说起做鞋,咱还真是经历了数次失败几番努力,终于和农民大妈学会做的。第一步先把碎布头洗净晾干,铺整得平平整整的,第二步用白面配上少许棒子面熬成稀稀的糨糊,第三步把碎布用糨糊在案板上一层一层地粘好,第四步把粘好碎布的案板晒好几天,就准备好了做鞋底的材料,这个过程北京话叫“打袼褙”。第五步把糊好的袼褙剪出脚底大小的样子,第六步把鞋底样沿着边仔细捋好,用白布裹边严丝合缝整整齐齐才行,第七步再把大约五六层鞋底样粘在一起再晾干后,千层底鞋坯子就做好了,第八步用手搓麻绳,第九步就可以开始一针一线一排排整整齐齐地纳鞋底,针脚大小均匀,一只鞋底需要大约280多针,这可是检验手工是否秀气的重点。鞋面是普通的黑布,特别结实耐穿,通常有反正两种上鞋面的方法。反上鞋面工艺比较复杂。照片中我脚上穿的是正上鞋面的那种,比反上鞋面做法简单快捷实用,这是那个时代省时省力大家首选的工艺。看看老照片当年是俭朴了点,但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也不失浪漫欢快,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美好的回忆。
  吴志宏
其他文献
1946年,越南河内,胡志明发动的“八月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第五战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阮山开罢高级军事人员联席会议后,回家的路上一言不发,似乎心里压着千斤重的石头。  进了家门,阮山命令司机把他的老部下李班接来。  “除了胡主席,只有你知道我在中国的往事。这次会议决定由你带队去苏联学习,正好取道中国。我想请你帮我打探一下陈剑戈的消息。”  李班严肃地点点头。虽然回到越南已经一年多了,但在中国追随
期刊
导演陈可辛说,他计划去电影院看自己19年前拍摄的作品《甜蜜蜜》。时光荏苒,尽管陈可辛早把世故人情看个通透,但他于近日在专访时却直言心态依旧不变,依然被漂泊感、边缘感紧紧包裹。探寻内心“我认为自己一直是在社会的边缘。  定格,是陈可辛的一大特点。今年53岁的他,自认心态是“以不变应万变”。  “我觉得我自己是不变的。虽然我拍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但是我的心态,我的所有东西,从我成年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变
期刊
李宗仁是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三期毕业生,其实他在第二期就考上了,但在开学报到时迟到了10分钟,蔡锷坚决不要。让他第二年继续考。  去年是民国元勋、近代军事家蔡锷诞辰130周年。岳麓山上静卧着的这位特别的湖南人,是1916年中华民国颁布《国葬法》后,以国葬之礼下葬的第一人。年仅34岁就去世的蔡锷,是教科书里的“护国将军”,但他的形象在很多人心中并不非常清晰,他用34年的时间演绎了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期刊
随着《婚姻时差》在北京卫视热播,王志飞饰演的儒商李海成了女观众的新宠。在《婚姻时差》中,王志飞与江珊搭戏,两人虽说是初次合作,却都连连称赞对方有默契。此时也恰逢江珊的老搭档王志文的新戏《待嫁老爸》播出,两位都有“王志”的新老搭档免不了被摆到一起对比。  王志飞觉得《过把瘾》是经典,他自己就是从那个戏才希望跟江珊合作的。而既然是经典,就不存在超越不超越的问题,对他来讲,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理解完成每个
期刊
安子这个名字,曾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20世纪90年代,她曾以一部《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打工者。作为“中国改革开放20年20个历史风云人物”的她,如今事业辉煌,拥有4家公司,近百家连锁店,此外,她的家庭生活也很令人羡慕……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多年前,安子的丈夫邱金平是深圳大学的高才生,还是校文学社的社长、中文系学生会主席。安子到深大进修时,经人介绍与之相识。一见面,邱
期刊
“魁德社”是天桥一带有名的曲艺茶楼,主人正是于小章的爷爷于德魁,曲艺界的“十老”之一。如今,“魁德社”历经三代,于小章之后再无传人……  每天下午,北京最小的曲艺社“魁-德社”开门迎客。这是前门附近的一条名为延寿街的小胡同,“魁德社”就开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时光回溯到百年前,“魁德社”是天侨一带有名的曲艺茶楼,主人正是于小章的爷爷于德魁,曲艺界的“十老”之一。如今,“魁德社”历经三代,
期刊
6月10日起,34集情感哲思大戏《剧场》在北京卫视红星剧场开播。该剧由尚世影业、旗帜先锋、慈文传媒、诺安影视、迎陵影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出品。作品由华人女作家严歌苓执笔创作,著名导演杨文军倾力执导,陈数、孙淳、翟天临、种丹妮、鲍大志、梁丽等实力派演员加盟演绎。该剧将时空定位于上世纪80年代,描述了南方小城话剧团里女演员间,因舞台角色和现实爱情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  碰到《剧场》是“缘分” 
期刊
严歌苓的创作实绩,业内和观众早就有目共睹。按说,吃鸡蛋不一定要见那下蛋的鸡,可如今是不见鸡蛋却常闻鸡鸣的时代,一鸣惊人不常有,一鸣“吓人”常有。特别是能编出雷剧、神剧、垃圾剧的编剧,我们很有兴趣见识一番,他们究竟、到底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同理,对于严歌苓这样口碑好、作品好的编剧,观众和读者也一定有兴趣了解。  随着北京卫视《剧场》的播出,编剧严歌苓少见地接受采访,她的创作心得和人生经历,确实给人启发
期刊
著名青年畫家:田希军
期刊
很喜欢严歌苓的名字,有女人味儿,却无俗媚的脂粉气。她的作品,似乎也有她的名字体现出来的这种气质:不装腔作势,不矫揉造作,不吭吭唧唧。女子难得有她那样波澜壮伟、跌宕起伏的大手笔;大手笔中又有女人特有的敏感细腻。她的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更是令人钦佩。  她的诸多小说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在许多影视人的眼中,严歌苓每个作品都是可以拍电影的,因为画面感实在太强了,对话都是很精彩的,拿来马上就可以拍。  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