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个老师带回家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z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老师,我想打印个申老师带回家!”当我听到语轩天真的想法时很是好奇,“为什么要打印申老师呢?”语轩高兴地说:“我太喜欢申老师了!我想让申老师给我讲更多3D打印的知识!”这一幕是在学校2014年12月2日举办的“放飞梦想”科技教育系列活动——走进3D打印大讲堂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更巧的是当天还是语轩的生日。在现场,我们使用先进的扫描设备对语轩进行全身扫描,用3D打印机打印了一个他的模型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于是,好奇的语轩就向我诉说了想打印个申老师带回家的想法。活动当天,学生们五花八门的问题,把我和申老师、安老师问得不亦乐乎。这让我认识到学校深入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目前,3D打印已成为全校师生热议的话题。课间,学生们总是追着我和申老师询问有关3D打印的知识,小语轩只要有时间就到3D打印教室围着打印机问这问那。“打印个老师带回家”,表达了小语轩学习3D打印技术的美好愿望。其实打印个老师的模型带回家并不难,难的是要及时满足学生对3D打印技术知识的渴望。
  如何帮助一个个乐学、善学、充满好奇的芳草学子呢?我想到了芳草课程。3D打印课程可以运用忠实、拓展、整合、创生策略,构建科学与人文结合、中西文化结合、课内外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芳草课程;3D打印课程也可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突出课程整合、学科穿越,以主题方式开展跨学科学习。
  我们还可以将3D打印课程与多学科进行资源整合。如科学课上,学生认识了飞机各部分功能和作用后,结合航模课程所学的航空知识,设计各种飞机模型并使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学生在地球主题探索课程的《我爱芳草地》主题中,了解了学校历史、人物、相关文化等内容后,应用3D打印软件绘制校徽;结合劳技课学习编制中国结的盘长结进行装饰,表达芳草学子对芳草家园的无限热爱;结合美术课,学生们还对飞机模型进行芳草文化主题的涂装设计,不仅在剪纸、创意DIY课程中设计体现芳草文化,还可以用剪纸作品让亲手种植的太空葫芦展现我们的芳草文化,种植出具有芳草地品牌的太空葫芦。
  为了更好地实施3D打印课程,我们还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学生特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利用地球主题探索课程平台将常规教学与虚拟班级、网络学习与社会实践、书本学习相结合;实行走班制,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优势,共同培养乐学、善学、充满好奇的芳草学子。
  芳草地国际学校整体构建国际化背景下的芳草课程体系,整体推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全面实施。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根据主题探究的需要,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精心打造芳草教育知行课堂。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在体验实践中成长,在探究中创新”的课程实施理念。学校开展“放飞梦想”科技教育系列活动,就是课程立足于主题活动的开展。“打印个老师带回家”就是芳草学子在自主实践中变被动为主动,自主获取知识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最好体现。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实践使芳草学子更加了解和热爱科技的同时,也为芳草学子从小树立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一、高职学生素质现状分析大学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其个人素质的提高不仪是个人行为的表现,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缺陷也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发
期刊
近两年来,中国企业界大谈特谈的“互联网思维”,是依托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自媒体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就受众群体来说,对农广播可以说是传统媒体中受网络媒体和自媒
后进生,不论哪一级、哪一类学校,都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职校中更是大量存在.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笔者认为,认真对待后进生问题,科学分析后进生的心理活动、成因,帮助后进生产
2010年11月4日下午,中国美术馆5号厅,“观澜版画展--深圳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入驻艺术家作品展”隆重开幕.本次画展为期一周,是继观澜版画基地版画精品香港、澳门、内蒙古巡
1引言rn网络环境的日新月异使得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其模式的改进版--以馆员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日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2012年,我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来到芳草地国际学校任教。从教十余年的我自认为对这门融合了品德、法制、国情、历史、文化、地理的综合性课程有着深入的了解。在每节课前,我都会为学生搜集、整理大量的图文资料,自认为学生听得津津乐道。但从那一节课后,我的想法转变了……  那是一节经过多次打磨、相对成熟的课,语言精炼、课件漂亮、素材典型、教案详尽。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我还沉浸在得意的情绪里,这
期刊
期刊
二月里的一个周六上午,克洛伊,一个身穿条纹衬衫和打底裤的3岁孩子,正好奇地探索新玩具的种种可能玩法.她的父亲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是纽约大学的一名发展认知科学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