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导演郭柯:赶在零之前,温柔的凝视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ai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也是80后导演郭柯执导的国内首部获得公映许可证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公映的日子。“22”是2014年电影开拍时中国内地公开“慰安妇”身份幸存者的在世人数。而到电影上映这天,22位老人中仅剩8位尚在。据公开资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至少有20万中国妇女沦为日军“慰安妇”。
  为什么要把镜头对准这些老人?郭柯说:“不是贩卖磨难和眼泪,而是用一种饱含感情的眼光,去做人世间最后的凝视,希望这些老人在我的眼光中不会消失。”
  2012年,郭柯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关于中国“慰安妇”和她的“日本儿子”的故事:1944年,20岁的韦绍兰被强征为“慰安妇”,3个月后逃离慰安所,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儿子罗善学现今已70多岁,一生未婚。读完文章,郭柯第一反应是“离奇”。他直觉这个故事拍成片子一定很好看,他甚至准备了剧本和提纲。
  出乎郭柯意料,韦绍兰日子过得清苦,每个月靠政府30元补助过日子,买得最多的是白菜,但她爱笑,爱唱歌,对生活乐观满足,感慨“这世界红红火火的,真好”!这促使他反思,拍摄这群老人,难道唯一立场就是让她们揭开伤疤、痛陈日军暴行吗?他当即调整拍摄计划,抛开脚本和提纲,以温和的方式记录老人的生活。
  “慰安妇问题”专家苏智良教授告诉他,当时中国内地仍在世的并且公开慰安妇身份的老人,只有32个,短片即以此命名。郭柯把《三十二》放到网上,当那个有着日本血统的老人在镜头前讲述自己的一生时,画面上涌出铺天盖地的弹幕:“你是中国人”。这一幕击中了郭柯,他想把每位老人都记录下来。
  但是老人们在相继离世,两年后,这个数字减少到22。郭柯很清楚,这个数字最终会成为0。“如果我们再不看她们一眼,她们就像被一场雪覆盖的山野,默默隐去。”他甚至想好了片名,就叫《二十二》。这一次,郭柯只是把摄像机架好,什么也不问地静静等待,“我想用最简单的方式把她们真实记录下来。”
  山西太行山,李愛连老人是难得的“话匣子”,她挨个问摄制组成员都是哪儿的人,还和年轻人讨论衣服的款式。老人把喂饱村里的猫当成大事,会跟人说“这只腰粗了,怀孕了吧”。拍片时,老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摄制组炸馒头片。她不愿提起那段“珍贵”的历史,“17岁以后我再没说过这些了”。海南的农村,幸存者李美金和其他老人一起在树下乘凉。透过镜头看过去,老人的面孔都太像了,“都那么平静、苍老”。湖北孝感,背井离乡的韩国人毛银梅在中国生活了70余年,她的日常是搬着小板凳,靠着墙壁,静静发呆。这个年过九旬的老人说一口流利的湖北方言,不太能看懂韩文了。在慰安所的4年像是被橡皮擦去了,她对着镜头说:“我记得一点,不记得一点。”……与老人相处的时间越长,郭柯就越来越难开口要求老人讲述“故事冲突”。“如果她是你的奶奶,你会问她那些让她伤痛的问题吗?”郭柯说。“把老人当作亲人去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龙庆是团队的志愿者,她记得在拍摄中,自己和老人聊天,老人讲起当年经历流下了眼泪,监视器后的郭柯马上喊停,“他不愿意让这种痛苦在老人身上再次发生”。
  最终的成片里,老人们真正讲述自己经历的段落非常少,有的只是平静零碎的日常,以及真实。那22张“沟壑纵横”的脸庞,像极了我们身边的老人。事实上,郭柯觉得他们就是普通老人,要不是背景过于特殊,甚至都没必要特意去交代她们的身份。
  可未必所有人都能领会郭柯的用意,“碎片化罗列”“不够深刻”之类的批评声不绝于耳。“慰安妇问题”专家苏智良也很坦诚地告诉郭柯,电影并没有太多文献价值。但郭柯坚持,“我就是想让下一代看看,那些奶奶有多么可爱。”“看她们一眼,了解一下她们的生活,就够了。”她们不是被标签化的“慰安妇”,不是背负重任的历史见证者,老人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她们要活下去,就不会常常舔舐伤口。”“我们应该想的是怎么保护她们、爱护她们。”
  “社会上很多人叫嚷着日本必须认错、慰安妇好可怜等等,实际却对老人的生活情况一无所知。”自始至终,“我们没有真正敞开怀抱去接纳这些老人。”他平静地说,“走不出这段历史的,不是这些老人,是我们自己。”
  俄罗斯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评价《二十二》“是一部很温暖的电影”。在一个国际影展上,一位日本记者携全家观看了这部片子,他告诉郭柯:“谢谢你拍了这样的片子,没有一味指责日本,能让我们自己去回想,想想这些老人当年都发生了什么。”
  这也是郭柯所希望的。
  《二十二》的宣传海报是手绘的女孩形象,郭柯希望和“慰安妇”相关的东西能够有一些美好,不再狰狞、苦难、仇恨。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影院,抛除“慰安妇眼神仇恨、满脸泪水”的刻板印象,了解这段必须被正视的历史。
  《二十二》之后,郭柯不打算再拍关于老人的纪录片了,但他和老人们的关系还会继续。从2015年开始,郭柯在春节时都会重新探访“慰安妇”老人,他说他会把探访一直做下去,“单纯地,只是去陪陪她们”。
  热议锐评:相比展示伤痛、留作史料,《二十二》充分展示了一个历史后来人,对“慰安妇”幸存者的保护与尊重。老人们穷尽余生所寻找的“明”“甜”,对比那段历史的“暗”“苦”,是一种更宏大的主题:活着。有网友评价说:“进电影院之前,对她们的遭遇有准备。但更让你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善良。”
  从二十二,到八,最后,终会归零。也许我们什么也做不了,但我们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凝视她们的真实生活,真正去关心这群被战争伤害的老人。记住历史,让受害者能被温柔以待,这就是《二十二》的意义。
  素材运用:赶在零之前,温柔的凝视;让受害者能被温柔以待;真实与分寸;保护与尊重;善良;平静;正视历史;价值;责任……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和讯网、腾讯新闻等)
其他文献
自我国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
阐述了打印机中常用的传感器电路。通过对 CR3 2 4 0打印机纸尽检测传感器电路原理分析 ,给出排除该型打印机误检测“缺纸”故障的方法 ,成功解决了该打印机因纸尽检测传感器
我家养着一只可爱的小精灵,你猜,它是什么小动物呢?告诉你吧,它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我给它取名为“白白”。我把它养在一个大铁笼子里,笼子的一半垫着纸,这是“白白”睡觉休
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里,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却巍然屹立,就在于她的血液中流淌着儒学传统文化的精神。古圣先贤,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有“不为五斗米折腰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林业的生产要求越来越高,而林业的“三大效益”又制约林业木材的产出,因此,加大人工林的造林、抚育管理好人工林,加快人工林的木
李敖总认为自己才是北京人,而今天的北京人已听不懂他的“北京话”了。当被提到56年来第一次回来时,李敖立刻纠正说:“我根本没走。”台湾文化名人李敖的儿子李戡7月14日确定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的实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已被颠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师角色转变了。公开课上,音频视频“节节有”,游戏表演“堂堂用”,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殊不
通过对速生丰产林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适地适树原则采取相应的营造林措施,进而达到提高森林生产力,实现速生丰产的目的。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s
An anionic water-soluble polyfluorene derivative, poly(9,9-bis(6′-phosphatehexyl)fluorene-alt-1,4-pheny lene) sodium salt (PFHPNa), was synthesized by Suzuki c
SrBi2-χNdχNb2O9(χ=0,0.1,0.2 and 0.4)bismuth layer-structured ferroelectric ceramics were prepared by the solid-state reaction sintering method.The accurate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