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应适度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ju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充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往往满足于新制度的不断出台,而忽视制度本身的适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导致一些制度严重脱离实际情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简直无法执行,只能是高挂墙上,形同虚设。
  制度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汉语中“制”有节制、限制的意思,“度”有尺度、标准的意思。这两个字结合起来,表明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用制度来规范千差万别的社会成员,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人类在千百年来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应当对哪些必须做、哪些不能做,做好了如何对待、没有做或者做错了怎样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并通过严格而有效的监督来保证制度的落实。
  长期以来,一些人对于制度存在一种偏见,总以为规定越严则效果越好,因而在制定制度时不能准确地把握尺度。制度固然应该严格,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但凡事皆有度,制度亦然,如果失“度”则往往适得其反,所谓“过犹不及”,其意就在于此。例如,城市小摊小贩现象,一直是城市管理者为之大伤脑筋的问题。许多地方片面地将其定位为影响城市形象和交通的因素,出台了予以全面禁止的制度。然而,城市小摊小贩的存在,既方便了市民生活,又为城市弱势群体提供了就业渠道,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味禁止和压制不仅于事无补,还容易引发暴力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目前,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由全面禁止、暴力管制改变为合理控制和人性化管理,取得了各方满意的效果。
  不但制定制度时须把握好度。执行制度同样不能过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使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三国时的吕布可谓一代枭雄,史载其“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在当时就有“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的声誉。然而他待人苛刻,对部下过于猜忌。他不顾诸将的反对,在军中禁酒,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等人因军马失而复得,酿酒庆贺,不敢擅饮,主动向吕布献上。不料吕布毫不领情,按制度对他们大加责罚,致使上下离心。侯成、宋宪、魏续等人率部投降了曹操,使吕布遭受毁灭性打击,终为曹操所杀。同样是三国时代,曹操就很懂得把握好制度的“度”。他经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缴获了很多部下与袁绍之间的来往信件,有人建议按私通敌人之罪惩治这些人。曹操却说:“当时袁绍是如此强大,我尚且担忧不能自保,何况他们呢?”然后,他命令部下把这些信笺全部烧毁了,赢得了部下的拥戴。可见,能不能正确规定和把握好制度的“度”,往往关系到事业的成败。
  当然,也不能否认,在一些地方存在制度失之过宽或执行不力的现象。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之所以屡禁不止,与有的地方和部门违纪不究、执纪不严有很大关系。这也是由于没有正确规定和科学把握好制度的“度”所造成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失效、走样,则往往与制度本身的目标设置不科学、内容确定不合理、问题分析不准确等息息相关。一项工作、一个团体或社会,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其效率和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而制度只有在被执行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就是废纸一张贴在墙上,废话几句挂在嘴上。没有制度,工作难以开展;有了制度不执行,工作同样也难有成效。
  造成制度失“度”的原因,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走群众路线,不调查研究,不广泛征求意见,没有方案论证、专家指导、草案公示等环节,搞“暗箱操作”,依靠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当然。凭兴之所至任意制定,草率出台。这样的制度,必然会脱离实际情况,缺乏科学依据,充满主观臆断,看起来滴水不漏、威风八面,但往往会导致一系列执行的难题,只能挂在墙上以备检查、评比之需,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发挥作用。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全局性工作的制度出台之前,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论证,及时发现和和纠正决策中的不合理因素,以确保制度符合实际,行之有效。
  邓小平同志生前多次强调,“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用制度约束行为、规范管理,是现代社会及其组织的基本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制度建设会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后,许多地方纷纷出台新的规章制度,以加强管理,推动工作。我们应该明确,一项好的制度,应当注意其适度性,使之符合实际,顺应时代潮流,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所执行,以推动工作,促进事业发展。要下大力气解决事关全局、又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增加工作的针对性和长远性,切实保证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因此,我们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应努力增加透明度,多调查研究,多倾听群众意见。不但要听成绩,更要听缺陷,听失误,掌握全面、客观、公正的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旦制度予以确定,就应不折不扣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制度的严肃性,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责任编辑 王安庆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政治改革、行政改革与公共服务创新。从大量的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实际情况来看,政治改革创新皆限于宪法所确立的基本政治框架,行政改革仍然是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重点,公共服务创新涉及范围较广,尚有极大的创新空间,也将是未来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趋向。地方政府创新的三种类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具体体现为:行政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公共服务创新对行政改
期刊
[摘 要]“两分法”是西方社会转型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中国社会学者在引入西方社会转型理论时,提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传统”和“现代”因素的双重性。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以及有效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而出现“断裂”,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的中国需要建立经济、教育、医疗等一系列利益均衡机制,并以公正、完善的法制作保障,才能达到真正的利益均衡,保持社会持续和谐、稳
期刊
[摘 要]区域外部性的存在会对城市圈的协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区域外部性可分为市场外部性和政府外部性。区域外部性的存在影响城市圈的协调发展。减少甚至消除区域外部性的途径应是区域外部性的内化,包括市场外部性的内化和政府外部性的内化。  [关键词]城市圈;区域外部性;发展;内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6-0039-02    在经济全球化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其在精神领域的核心是高度发展的环境意识本文对研究环境意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这有助于明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精神领域的核心坐标系,进而有利于寻求改善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意识;理论回顾  [中图分类号]C1,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3-0059-02    党的十七
期刊
[摘 要]《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认识和理解史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文本。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对“资本”这种历史性的生产关系进行全面的说明:一方面,雇佣劳动与资本这两个关键词的标识,就已经标志着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一般理论框架,即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理解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资本和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理解中;另一方面,马克思已经直接着手在解决“资产阶
期刊
[摘 要]源于对人性缺陷的深刻体认,西方公权的运行被完全置于外在的制度框架中。这条路径选择,忽视了人类内在德性和道义的力量,也忽视了公权运行对于整个社会才智和美德的导向功能。  [关键词]公权;伦理;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6-0023-03    没有人怀疑,作为一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公共权力对于凝聚
期刊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对非分之想产生根源以及领导干部树立高尚生活情趣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消除非分之想,培养高尚生活情趣的若干有效途径。  [关键词]领导干部;生活情趣;非分之想;生活作风  [中图分类号]D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5-0022-02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要求在坚持科学性的同时,强调个体价值与功能,同时把对象作为接受主体,将接受过程看作是对象的再创造过程,尊重接受对象的“接受情态”及差异,致力于对等沟通,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6-0060-02    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将接受理论引
期刊
[摘要]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潮流,产生了“留守妇女”现象,并且在当前农村具有普遍性关注其生活生产,帮助其提高生存能力和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留守妇女;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C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5-0059-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期刊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1956年前后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问题上获得新的认识。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党在这一阶段,最终没有找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56年前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