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障碍

来源 :国际内科双语杂志: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行障碍的特征是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的反复发作的反社会行为。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临床主要表现为明显超出其年龄范围的显著的反抗行为如挑衅、敌意和破坏行为。在年龄稍大的儿童中则可见偷窃、逃学、打架、撒谎和离家出走等行为。最严重的病例还有纵火或虐待动物或其他儿童的行为。品行障碍患者通常与同龄人关系差有关,但有时也见于平常与同龄人相处和谐的儿童。
其他文献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6条针对过失相抵的规定典型适用领域为单独侵权,该条并未回答在数人侵权情形下如何适用过失相抵规则这一问题。过失相抵并非仅仅考虑受害人的过错程度之后直接决定受害人所应当分摊的损害数额,只有在对侵权人与受害人的过错程度进行比较之后才能够划分双方的责任范围。从比较法视角观察,数人侵权情形下的过失相抵方式具体包括:第一,整体衡量法,此种方法将侵权人作为一项整体与受害人的过失进行比较,在
目的:探究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四川省邻水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诸如教师忽视对阅读策略系统科学的指导,阅读材料来源单一,内容过时,学生阅读量小等问题
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它既具有理性主义的维度和世俗化的趋向,也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维度和超越化的愿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
运用基本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探究《水浒传》四译本绰号类宗教隐喻英译背后的中西宗教文化模型、框架原型、意义焦点等认知成因。对于涉及四维空间整合的复合隐喻,杰译本
杨彝珍是清代桐城派晚期作家之一,他尊崇方苞,深得桐城派古文义法,著述甚多。他生活在嘉庆至光绪年间,享年93岁,人生阅历丰富,交友众多,并且留下的古文作品甚多。在交游、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章以《移芝室全集》为研究资料,结合杨彝珍友人的文集,探析杨彝珍的家世、生平、交游、为政、治军等方面的情况,力求比较系统地描述杨彝珍其人及其生平事迹,对他在晚清社会中的交游与影响,进行客观地
《繁花》通过讲述阿宝、沪生、小毛所代表的市民阶层的日常琐事,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展现出三种不同的生存困境。在书写策略选择中,《繁花》采用神话传说的方式诗意化地处理人物
以高活性的2-甲氧/乙氧羰基-4-(4-氟苯基)-1,5-苯并硫氮杂 A和B为模型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1个含氟杂衍生物3a~3k,考察了它们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