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备考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niao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45-01
  
  每年中考就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若未雨绸缪,胸怀韬略,就容易取胜考场,得到理想的成绩。若备考策略不当,学生考前没有充分的准备,答题效率不高,成绩不佳,就会令人痛心。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做好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让学生从容应考,提高中考成绩,是教师和考生都在积极思考与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生涯,谈谈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研读“课标”和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要求和范围
  在中考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用明确的思想来指导复习教学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精神和考试说明的规定,把握考试的整体方向,明确考试的目标。因为《课程标准》是考试命题的基本准绳,《考试说明》规定了中考考试的原则、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和难度等。因此,只有认真研读“课标”和考试说明,才能明确考试要求和范围,使复习有方向、有目标,更好的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每年中考复习即使是时间紧、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重,这样也能做到心中有底,忙而不乱,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历年中考复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卓有成效的。
  二、构建知识网络,着重抓“三点”
  初中思想品德(科教版)的教材,每个单元既相对独立,又是整个教材体系中相互联系着必不少的一部分,它呈现出前后呼应,层级衔接,螺旋上升趋势。比如诚信,首先是七年级上册《学会学习》和《在分数的背后》中涉及考试作弊、说谎等问题,然后是八年级《市场考察》单元中的“品质是市场的通行证”,接着是九年级《财富论坛》中的“财富的品质”,最后是国际交往中作为惯例之基础的诚信,这些内容都体现了教材内容册与册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因此,教师只有把大量分散在各册、各单元、各篇课文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才能让学生形成一个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思路。要达到此目的,构建知识网络是一个有效的方法。知识网络是知识内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全面化,从而更好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教材知识进行回顾和掌握,活跃思维,提高复习效率。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中考复习过程中,有必要对思想品德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归类,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结构,按知识点进行跨课文、跨单元、跨年级的横向的、纵向的分块,进行“点、线、面”结合的知识整合,建立重要知识点框架,构建学科内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对知识点一目了然,消除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教材,增强学生复习的信心。
  “三点”就是重点、难点、热点。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把串线上的重点、难点、热点加以收集整理,着重强调、点明,让学生在理解中记识,在记识中理解,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热点,夯实基础,提高复习效率。
  三、精编试题,练习模拟,规范答题
  要使学生能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点,学生不仅要熟悉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识记和理解重要知识点,还要通过教学检测,才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基础是否扎实,是否会灵活运用知识等。但是要检测教学质量离不开试题。当今思想品德的模拟试题很多,各个省、市、县都有模拟题目,这些题目不可能都用来做模拟训练。若都用就是题海战术,不仅教师辛苦,学生也会感到筋疲力尽,事倍功半,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收集到这些思想品德模拟题目后,要精心组合,紧扣时政,巧编题目,优化使用,做到博采、精编、巧编,把精品留给学生。同时,在试题设计上要严格按照中考题型及考试要求命题,充分考虑考点的落实,及题型、答案、分值和难易程度等,力求模拟试卷科学规范,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适应中考的模拟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有利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也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所以,在每一次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每一套思想品德中考模拟试卷,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表达语句通顺,答题格式正确,要避免考试中的不良习惯。模拟过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对试卷的错误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四、发挥“辉煌效应”,树立考生信心
  历年来,我校思想品德课在中考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们每一位科任教师都坚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带好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但这种信念如果只停留在我们教师的思想意识还不行,我们必须输送给我们的学生,只要学生有信心,就有利于进行中考复习。于是,我们向学生展示我们历年中考成绩以及辉煌背后的动人故事,让学生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荣誉感和超越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力,对复习充满信心。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改形势下,中考备考的复习方法,有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去探究、把握适合学生的最佳复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取胜于中考。
  
其他文献
会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40-01    在数学教学中,试卷分析经常容易被忽略,本文提出了数学试卷分析课让学生“说题”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要探讨如何“说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某些方面进行说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适应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说题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1.说题意;2.说思路;3.说变式;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39-02    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它在培养"四有"新人中的作用,必须增强“三个意识”。  一、增强素质意识  新大纲指出:“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完成语文学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会议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42-02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4岁至18岁之间,在思想上正处于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期,也就是说对于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有着感性和理性夹杂的模糊分析和理解,还不能较为理性的分析问题。因此在高中阶段,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作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文运用力学性能检测、光学金相组织与SEM断口形貌观察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条坯组织及丝材生产工艺对高温钼丝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从而说明了丝材中钾泡列的形成,不但对提高丝材
【摘要】本文从阐述人格、健全人格的意义出发,联系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了初中古诗文教材所包含的教学价值,论述了利用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探索了自主、探究学习古诗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古诗文 健全人格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41-02    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