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陪伴学生快乐成长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i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变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面狭窄的现状,首先改变教师和家长的急功近利的观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保障学生自主阅读权利、时间,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成长。
  【关键词】培养兴趣; 快乐阅读; 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42-02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一跳”这是九年级上册课文《心声》中的一句。阅读《心声》,讲解《心声》,当遇到某些段落、某些句子,我和部分学生眼角总是充满泪花。产生共鸣。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这就是阅读的快乐。而这种现象如今很多学生却体会不到,究其原因并寻找对策,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了。就我校学生的情况而言,主要原因是:阅读兴趣不高(有些同学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教师和家长指导不当(甚至起负作用)、方法不当(如读物选择、时间安排、阅读方式等),为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部分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阅读方面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
  我国现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阅读已是一种功利心很强的强迫之举。因此,不少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把学生的阅读与考试成绩联系太紧了,他们认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是为了提高中考成绩,因而采取了一系列“高压”措施,强迫孩子们去阅读,根本不考虑他们的兴趣。
  现今,中考试卷中都增加了名著阅读的考试内容,一些教师和家长便限制学生阅读书籍的范围,即只准孩子看名著,其余跟考试内容无关的书刊一律不准接触,一旦发现孩子看一些自己喜欢的畅销书报,便如临大敌,一律“封杀”。
  其实,阅读与应试不应该是矛盾的。升学考试是阶段性的人生体验,而阅读活动则要伴随人的一生,能否处理好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驗。对中学生阅读而言,是经典著作还是畅销书本身并非那么重要,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使之对阅读产生热爱。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先强调的不是这本书在历史上有多么重要,而是开启学生的心门,让他自己感受到这本书在他个人阅读经历中的重要性。
  对孩子实行“功利阅读”的是现实主义者,控制孩子的课外阅读只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从内心来说他们也希望孩子能读一些自身感兴趣的东西,因为童年转瞬即逝,而这短暂的时光却深刻影响人的一生,应该在童年就引导孩子通过阅读培养起对一些美好事物的兴趣。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是热爱阅读的人,特别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多读,多体会,多思考,逐渐培养起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借鉴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一、信马由缰法。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因为漫无目标,所以可行可止。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二、蜻蜓点水法。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据说郭沫若、老舍和杨绛都用过类似的读法,称作跳跃式浏览。三、囫囵吞枣法。四、改弦易辙法。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求,马上换书。再无味,再换,至三番乃止。这四种方法我们不妨教学生一试。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1、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4、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 “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 、“课本剧比赛” 、“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 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處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六、指导学生学会安排阅读时间
  教师应指导学生要学会长与短的统筹,假期的时间长,可以多读些长篇名著,平时阅读还是以短篇为好;做到内与外的链接,课本上学到一个章节,如果能在课外对其补充,阅读相关背景文章,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做到文与理的调节,对于喜欢科技、环保类读物的学生,也要阅读文学著作,以提高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让我们都动起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有序、科学、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吧!
  参考文献
  [1] 培根等著:《读书的情趣与艺术》,中国友谊出版社1988年版。
  [2] 王会久 《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
  [3] 胡明道 《快乐阅读的三个密诀》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6-02  “作文作文伤脑筋,不作又不行”,这是我上小学时在学生中间流传的一名话。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的心理。在教学道路上,我在学生们的身上,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这常常让我疑惑:他们的生活是比较丰富多彩的,每天耳闻目睹的事并不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面对作文无从下笔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中对语言教育提出“通过语言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在自主作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文切合教学实际,从“拟题——指导——点评”三个环节分析如何在自主作文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自主作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文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让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有效性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变革,它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反思意识,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效益。高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涵义即在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成学生终身发展。  【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对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广大英语教师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尺度,教法恰当,就可以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17-02  我在从事高中英语一线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依据高中英语新课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我多年的教学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要求建立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不断在实际的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鉴赏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学;学生阅读;阅读教学;创造思维;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7-02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多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整体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造就了国人严谨的性格特点,而在现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属于一种创新思维,当下批判性思维是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因为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为笔者对何为批判思维、批判思维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批判思维做一下阐述,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做一下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地理学科在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和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学生不想学、教师没劲教、教学课时较少、地理教学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对如何摆脱地理教学的困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和探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6-01  一、指导学生观察,积累丰富的材料  俗语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没有材料,技巧再高也无法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可见,材料对于作文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在指导学生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积累材料。  什么是材料?凡是用于文章写作的客观事物和事理,统称材料。  什么是观察?从心理学的角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9-01  作文就是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实感受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是,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写。其实呢,是学生平时积累太少,没有内容可写。虽然教师每次作文前都要精心设计,认真辅导,从选题到开头结尾都辅导的很仔细,但学生写起作文来仍是干巴巴的,甚至大多数学生根本写不出来,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