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搜集作文素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9-01
  作文就是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实感受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是,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写。其实呢,是学生平时积累太少,没有内容可写。虽然教师每次作文前都要精心设计,认真辅导,从选题到开头结尾都辅导的很仔细,但学生写起作文来仍是干巴巴的,甚至大多数学生根本写不出来,总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我想这里面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写作素材造成的。作为教师、家长,如何帮助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谈以下看法:
  一、引导孩子从家庭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则是写作的门径。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小学生一般都较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对家里、身边发生的一般事物都不注意,只关心自己吃喝玩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可以利用节假日、家庭成员的生日、值得纪念的日子等设计、组织一些家庭活动,创设一定的氛围,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既培养了孩子健康、积极的品行,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美好的生活。家长也可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正是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时机。引导孩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变,这样既学到了增长了知识,又积累了素材,从而扩大了写作范围。在孩子写作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在家庭活动或劳动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的过程记录下来。
  二、引导孩子从学校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最熟悉的东西反而最容易被忽视,我们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学生最熟悉的是学校生活,孩子们之间每天会发生好多新鲜的事,学校里每天也会组织不同的活动,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孩子们最清楚了。父母再忙都应该每天抽时间与孩子谈心,聆听孩子的那点小事,帮孩子分析每件事的来龙去脉,与孩子分享快乐。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如:运动会、少先队服务性活动、各项竞赛等。在活动中,孩子感受很深,教师、家长抓住时机既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德,又引导孩子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等孩子下次写有关主题的作文时,教师可与孩子一起回忆这些经历,然后写出真实经历,才会有真情实感。例如,一次,国旗边沿处线开了,我在缝国旗时,儿子刚好回办公室了,看见后也要缝,我就教儿子,最后缝好了国旗。刚好一次写“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作文,我就提醒儿子写这件事,儿子自己做过,作文写得挺不错的。我经常提醒并引导孩子去留意生活的独特之处,发现生活之美。
  三、引导孩子从社会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家长要把孩子作文素材的积累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写作素材中,把孩子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从中去捕捉写作素材。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说,生活是美好的,美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写作素材,才能充实你的大脑,美化你的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
  教师、家长要引导孩子观察,做法是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家庭,让他们去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鸣啼,吸新鲜空气,享清风拂面;感受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玩耍,深深体会到大自然中的美,用心记下自己的切身感受。让孩子帮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买菜等。带孩子假期旅行,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开阔孩子的视野。带孩子去野外郊游,放松思维。在活动中,家长可处处留心,有意识地稍作点拨,如问:你玩的好吗?景色美吗?你喜欢吗?好在哪里?让孩子把看到、听到的内容记下来,并告诉他,这不就是写作文最好的素材吗?这不是冥思苦想的作文,这是在叙述享美之乐,这样孩子的思维特别活跃,写出来的文章就绘声绘色,思想感情自然的流露出来,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总之,生活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因此,为了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家长在引导孩子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体验,定能帮助孩子们找到习作的活水,使孩子的习作呈现出盎然生机,从中获得乐趣和收获。孩子就会轻松的拿起笔,一气呵成,那么将会有一篇又一篇优秀的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48-01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教师怕上作文课,因为作文教学难度大,耗时费力,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未必见长;学生也怕写甚至厌恶写作文,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甚至出现退步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缺少与学生的沟通。  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6-02  “作文作文伤脑筋,不作又不行”,这是我上小学时在学生中间流传的一名话。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的心理。在教学道路上,我在学生们的身上,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这常常让我疑惑:他们的生活是比较丰富多彩的,每天耳闻目睹的事并不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面对作文无从下笔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中对语言教育提出“通过语言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在自主作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文切合教学实际,从“拟题——指导——点评”三个环节分析如何在自主作文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自主作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文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让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有效性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变革,它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反思意识,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效益。高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涵义即在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成学生终身发展。  【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对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广大英语教师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尺度,教法恰当,就可以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17-02  我在从事高中英语一线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依据高中英语新课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我多年的教学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要求建立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不断在实际的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鉴赏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学;学生阅读;阅读教学;创造思维;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7-02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多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整体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造就了国人严谨的性格特点,而在现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属于一种创新思维,当下批判性思维是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因为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为笔者对何为批判思维、批判思维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批判思维做一下阐述,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做一下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地理学科在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和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学生不想学、教师没劲教、教学课时较少、地理教学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对如何摆脱地理教学的困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和探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6-01  一、指导学生观察,积累丰富的材料  俗语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没有材料,技巧再高也无法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可见,材料对于作文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在指导学生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积累材料。  什么是材料?凡是用于文章写作的客观事物和事理,统称材料。  什么是观察?从心理学的角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