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的综合性“大战略”,对美国的战略决策具有导向性作用,也是研究与分析美国国内外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阐述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由来与发展,分析了奥巴马上任后推行的新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与主要变化,讨论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国家安全战略;奥巴马政府;中美关系;调整;影响
中图分类号:D830/D8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1)01-0073-04
奥巴马自2009年上任后,便逐步调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推行奥巴马“新政”。2010年5月,奥巴马颁布了其上任之后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既是对奥巴马执政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全面总结,也是对美国未来一段时期国家战略决策的总体规划,对现阶段国际局势、大国关系和中美关系都将有深刻影响。这份报告颁布后,美国开始了其战略调整步伐。2010年6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美国,两国总统用“汉堡外交”宣布美俄关系成功重启。与此同时,中美关系并不平静,美国国内继续利用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向中国施压。在2010年9月的东盟峰会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拥有战略利益,力求南海问题多边化,目标直指中国。探究美国这些举动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预测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对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深度解读。
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由来与发展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与颁布源于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戈德华特——尼古拉斯(The Goldwater- Nichols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organization Act of 1986)國防部重组法案的委托。该法案第603款委托美国总统每年向国会提交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分为机要件(针对国会)以及公开件(针对民众)两种形式,还认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界定对(世界范围内)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美国利益与目标;全面描述阻止侵略和实践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所必需的外交政策、国际承诺以及国防能力;提出利用美国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家力量其他方面保护和推动这些利益与目标的短期和长期规划;提供对美国国家能力各组成部分平衡力的评估,用以保证国家安全战略的执行。
该法案颁布以来,美国总统并未严格执行该法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经常是不定期的提交与发布,其内容和性质也逐步发生变化。迄今为止,美国总统共发布了14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包括里根政府(1988、1989),老布什政府(1990、1991);克林顿政府(《参与和扩展战略》1994、1995、1996,《面向新世纪战略》1997、1998、1999,《全球时代战略》2000);小布什政府(2002、2006);奥巴马政府(2010)。由于冷战结束与苏联的解体,美国的威胁主体由单一化、明确化变得多元化与模糊化。冷战结束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都用较大的篇幅界定美国国家利益与安全所遭受的威胁。目前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实际上由四大部分构成,即国家生死攸关的核心利益,针对这些核心利益的威胁与挑战,捍卫核心利益与应对威胁的方式、路径与规划,评估美国国家实力、平衡各方力量。
从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包含的不仅是防卫战略,而是一项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综合性战略。首先是安全利益的多元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甚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其次是实现手段的丰富化,强调通过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多种手段捍卫核心安全利益。它要求美国政府根据美国安全环境与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国家力量的变化作出及时政策调整。因此,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实际上是一项大战略(Grand Strategy)。 大战略是“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国家力量的一门艺术和科学,以通过威胁、武力、间接压力、外交、诡计,以及其他可以想到的手段,对敌方实施所需要的各种程度和各种样式的控制,以实现国家安全的利益和目标”[2]。总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综合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战略的大战略,会影响一届甚至几届政府的决策与战略选择,是研究美国政府政策调整与变化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的重要依据。
二、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与主要变化
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阐述了当前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通过比较分析,亦可看到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发生的一些主要变化。
(一)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
奥巴马颁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同样包含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必需的四大部分,即分析美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与美国的国家实力;界定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指明美国所面临的首要威胁与挑战;阐明实现利益、应对威胁与调整的战略路径。该报告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在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总体环境方面,该报告认为冷战结束后,“和平民主的范围在扩大,主要强国能够和平相处,经济增长和商业化使得全球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由于核扩散而引起的核战争的危险还在上升,美国的主要挑战来自基地组织及其追随者发动的恐怖主义活动以及核扩散所带来的地区威胁。
在美国的实力与责任方面,该报告认为“新世纪的重担不能只落在美国一国的肩上”,美国的“敌人很希望看到美国过分扩张实力,透支自己的力量”,“没有哪个国家,无论它多么强大,可以独自应对全球挑战”。因此,美国“要有先见之明,审慎行事,避免独来独往”,“就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做的那样,美国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在国家间推行可以有实效的合作方式”[3]。
在美国核心利益方面,该报告认为它们主要包括安全——美国及其公民、盟友和伙伴的安全;繁荣——在开放的、促进机会和繁荣的国际经济体系中一个强大、创造力强和不断成长的美国经济;价值——在美国国内和国外尊重普世价值;国际秩序——由美国领导地位推进的、通过更好的合作促进和平、安全和机会以应对全球挑战的国际秩序。
在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的路径选择方面,该报告认为美国必须重申自身的力量基础。这个基础源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榜样作用;必须推行广泛的接触战略;必须推动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公正持久”的国际秩序;必须利用政府统筹兼顾的方式增强美国的战略执行能力。
在实现四大核心利益方式方面,该报告指出,本土安全是美国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同时美国需要在打击基地组织,推动中东和平、防核扩散和网络安全上倾注力量;美国的繁荣是美国榜样作用的基础,实现繁荣需要在教育、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可持续平衡发展已经税费合理花费上做足工作;美国的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增强美国榜样作用力量,在海外推广民主与人权,在满足基本需求基础上实现人的尊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需要确保强硬的联盟,需要美国与其他力量中心开展合作,需要加强推进合作的国际制度与机制,需要维系在全球挑战问题上的广泛国际合作。
在武力使用方面,该报告指出“美国保留单边行动的权利,但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在其它选项都已用完的前提下再诉诸战争;美国慎重考虑军事行动的费用和风险,并将与不行动的费用和风险进行比较,同时尽量争取国际支持”[3]。
由上可见,该报告的中心是重振美国的力量与领导力基础。在“硬”的方面,重振美国经济是其主要任务,本土安全与“反恐”是现实任务。在“软”的方面,强调多边合作,重振美国形象和榜样作用,继续推进海外民主人权,引导国际制度向美国期望的方向发展是其主要目标。这两方面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硬”的方面是确保“软”的方面有效实现的基础与铺垫;而“软”的方面则可为“硬”的方面“减负”,减少战略执行的阻力,同时能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变化
在美国的核心利益上,奥巴马与小布什的认识并无本质区别。但相对于小布什,奥巴马政府对美国自身的定位、实现利益的路径,做了极大的调整。
一是向道义“先发制人”方向的调整。奥巴马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是基本上放弃了小布什时期的“先发制人”战略。奥巴马政府将武力使用作为最次优选择。奥巴马认为,美国的目标不是“支配”而是“领导”世界,美国不能仅依靠其自身来实现其国家利益,而要善用美国的“巧实力”,让更多的国家承担责任,在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中实现美国期望的、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为了确保这个“中心”,美国需要重塑实力与榜样形象。与小布什政府坚持的单边主义政策不同,奥巴马政府积极营造新的全球“公共产品”即理念。
奥巴马上任以来做过了三次重要的宣传其对外政策主张的讲话。一次是2009年4月5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演讲,奥巴马在这次演讲中提出了“无核世界”主张。二次是2009年6月4日在埃及开罗大学的演讲,他认为美国希望改善和伊斯兰世界在全球范围内的紧张关系,寻求一种“相互尊重与共同利益的新开端”;美国在阿富汗对抗的是同样残杀普通穆斯林的“对抗全人类”的极端主义分子,美国需要穆斯林世界的帮助与合作[4]。三次是2009年7月6日访问莫斯科时,宣布“美俄不是天敌”,“两国关系正式重启”。奥巴马提出“无核世界”以及在多边框架内解决核扩散问题,可以免除世界范围内针对美国核“双重标准”的批评,让美国重扛人类“道义大旗”;而宣称与伊斯兰世界互不敌对、相互尊重,可以降低来自穆斯林国家对美国的抵触,最终为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服务;重启“美俄关系”是美国对大国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标志着其对俄罗斯政策向更加务实的方向转变。
二是向“后发制人”战略方向的调整。在小布什时期,美国在“支配”世界、确保“绝对安全”目标引导下的实力扩张政策使得小布什政府对于威胁的判断并不是“基于安全”,而是基于是否具备产生威胁的“能力”,由此倡导“先发制人”战略,用以威慑和打击美国的对手与敌人。而在奥巴马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以往对于俄罗斯民主的批评,对于中国人权与军事不透明的指责,以及对于这两个国家的“潜在威胁”只字未提,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与俄、中和平相处,共同应对挑战。这种言语上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美国完全放弃了对中、俄军力的疑虑与警惕。在小布什执政时期,认为威胁美国的能力就是“威胁”;而在奥巴马的国家战略中,美国要扩大这种与对手的能力差距,从而使得“威胁”不复存在:即在对手首先攻击的情况之下,美国拥有足够的反击与攻击能力,使得美国能够“后发制人”。如奥巴马上任以来,积极支持美国发展全球快速打击系统(C-PGS系统)。这种打击系统可以在一小时内实现打击全球任何目标的任务。美国国防部在大约20年前就启动了C-PGS系统的研发工作,并在2003年加快了速度。从美国发射的新型导弹或其他无人运载工具携带的将不是核弹头,而是能够在不到一个小时之内摧毁远程目标的常规弹头。2010年2月1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应美国国会要求撰写的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报告特别提到了C-PGS系统原型及其他“远程打击”能力。
三、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作为一种综合性“大战略”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对中美关系亦有不可避免的多方面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奥巴马政府的“重视对话”与“多边外交”策略对中国有双重影响。在积极方面,奥巴马重视与中国的经济对话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美经贸关系的良好发展对于重振美国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奥巴马极为重视与中国的经济战略对话。他执政后将经济战略对话提升为战略性与经济性对话,并把对话级别提升为内阁级,美国国务卿首次成为对话成员。这显然有利于双方的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双方已经于2009年7月和2010年5月实现两次战略对话。在第二次对话中,美国明确表示将迅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在消极方面,奥巴马政府可能借经济对话与多边外交绑架中国的经济、安全利益。美国重视对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效用推进的结果。然而,双方还有很多政治、安全分歧有待解决。双方之所以提升双方的对话层次也是希望借助经济战略对话的经验推进双方的政治与安全对话与交流,而且将政治、经济与安全对话仅仅置于一个对话平台下,有利于美国打出“政治牌”与“安全牌”,借以绑架中国的经济利益。美国在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还可能将达赖问题、对台军售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问题联系在一起,希望在政治原则上不肯让步的中国在经济问题上被迫做出让步。另一方面,美国在中国周边,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利用东盟地区论坛(AFR)等国际组织宣扬“领土争端”问题的多边化与国际化,东盟峰会也邀请美俄等大国加入,进一步施加了对中国的政治压力。
其次,美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调整可能会对涉华多边关系产生影响。在报告中,奥巴马呼吁将美国的合作对象从传统盟友扩展到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并积极发展与俄罗斯的“稳定、实质、多维关系”[3]。在当今世界主要的几对大国多边关系,如中美印、中美俄、中美日、中美欧,中国只有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占据某些优势。在其他几对三角关系中,中国都不占据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在过去,由于美俄两个大国的矛盾,中国在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能成为美俄的争取者,占据战略调整的主动,而奥巴马宣布重启美俄关系之后,许多安全性议题,例如伊朗核问题,美俄可能在私下达成协议。过去的中俄两方对美欧两方可能变为中国对俄美欧三方,中国由此可能会处于战略中的被动地位。
再次,奥巴马的“后发制人”政策导向可能在未来对中国安全产生重大威胁。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和《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一起发表的文章《平衡的战略:为新时代重新制订五角大楼的规划》中写道,“就中国而言,北京对网络战、反卫星战、防空和反舰武器、潜艇以及弹道导弹的投资,可能威胁美国用于投放力量和帮助太平洋地区盟友的主要手段。这要求美国高度重视远程打击能力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还要求美国从短程武器系统转向远程武器系统,例如下一代轰炸机”[5]。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一次会议上,莫斯科卡内基中心学者阿列克谢阿尔巴托夫表示:“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害怕美国的核武器,却有许多国家害怕美国的常规武器。具体而言,中国、俄罗斯等核国家都主要关注美国日益提高的常规精确制导的远程作战能力(C-PGS)系统”[6]。美国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对于中国而言的确是个棘手问题。
最后,在一些全球议题上,美国可能采取主动政策,在许多场合可能会与他国结盟,发揮美国的优势,向中国施加压力。例如,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美国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而中国提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由于美国为总量减排,中国为单位GDP减排,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中国的GDP增长迅速为借口,极力渲染未来中国的实际减排负担过轻,从而要求中国做进一步减排承诺。虽然确保未来几十年国家的经济增长大势是中国的重要任务,但由于中国经济产业发展仍处于低端产业链上,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中国而言并不轻松。美国等国家在产业转型和技术上占据优势,可以保证在不损耗整体经济利益的基础上采取大幅裁减,而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则相对困难。中国遵守环境保护义务,但不会以为环境保护而放弃整体发展利益,逐步减排是中国的优先选择。美国不断利用这一点向中国施加压力,以便在中美经济对话中占据主动。
四、结束语
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重振美国的实力,重点在于重建美国的领导地位,在现在和未来更为有效地增进美国国家利益。“这些努力将帮助美国继续领导一个经济实力和个人机会更为分散的世界。在国境之内为领导地位打造更坚实的基础,建设这种更坚实的基础将有利于美国努力去塑造一个能够应对这个时代种种挑战的国际体系。”[3]其调整并未改变美国领导全球的目标,其实质是用“巧实力”应对挑战和“他者的崛起”。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在许多议题尤其是经济上可以为美国提供帮助,但在诸如安全等高级政治上,美国对中国会采取迂回的政策,既利用高级政治对中国进行施压,也利用高级政治谋取经济利益。在全球议题与国际制度安排上,美国会争取采取道义上的主动态势,借此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义务。这些对中国而言均是不小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Goldwater-Nichols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organization Act of 1986[EB/OL].[2010-09-15].http://osdhistory. defense.gov/docs/Goldwater-NicholsDoDReorganization Actof1986.pdf.
[2] 美国陆军军事学院.军事战略[C].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60.
[3] White house.U.S.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2010[EB/OL].[2010-09-15].http://www.whitehouse.gov/ sites/default/files/rss_viewer/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pdf.
[4] Cairo University.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on a New Beginning[EB/OL].(2010-06-04).
http://www.whitehouse.gov/the_press_office/Remarks-by-the-President-at-Cairo-University-6-04-09.
[5] Robert M. Gates.A Balanced Strategy:Reprogramming the Pentagon For a New Age[EB/OL].[2010-09-15].http://www.defense.gov/qdr/gates-article.html.
[6] 美國的快速打击威胁令中国猝不及防[EB/OL].(2010-02-04).http://cankaoxiaoxi.tietai.com/ plus/view.php?aid=16170.
责任编辑:林华山
关键词:国家安全战略;奥巴马政府;中美关系;调整;影响
中图分类号:D830/D8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1)01-0073-04
奥巴马自2009年上任后,便逐步调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推行奥巴马“新政”。2010年5月,奥巴马颁布了其上任之后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既是对奥巴马执政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全面总结,也是对美国未来一段时期国家战略决策的总体规划,对现阶段国际局势、大国关系和中美关系都将有深刻影响。这份报告颁布后,美国开始了其战略调整步伐。2010年6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美国,两国总统用“汉堡外交”宣布美俄关系成功重启。与此同时,中美关系并不平静,美国国内继续利用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向中国施压。在2010年9月的东盟峰会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拥有战略利益,力求南海问题多边化,目标直指中国。探究美国这些举动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预测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对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深度解读。
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由来与发展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与颁布源于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戈德华特——尼古拉斯(The Goldwater- Nichols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organization Act of 1986)國防部重组法案的委托。该法案第603款委托美国总统每年向国会提交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分为机要件(针对国会)以及公开件(针对民众)两种形式,还认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界定对(世界范围内)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美国利益与目标;全面描述阻止侵略和实践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所必需的外交政策、国际承诺以及国防能力;提出利用美国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家力量其他方面保护和推动这些利益与目标的短期和长期规划;提供对美国国家能力各组成部分平衡力的评估,用以保证国家安全战略的执行。
该法案颁布以来,美国总统并未严格执行该法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经常是不定期的提交与发布,其内容和性质也逐步发生变化。迄今为止,美国总统共发布了14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包括里根政府(1988、1989),老布什政府(1990、1991);克林顿政府(《参与和扩展战略》1994、1995、1996,《面向新世纪战略》1997、1998、1999,《全球时代战略》2000);小布什政府(2002、2006);奥巴马政府(2010)。由于冷战结束与苏联的解体,美国的威胁主体由单一化、明确化变得多元化与模糊化。冷战结束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都用较大的篇幅界定美国国家利益与安全所遭受的威胁。目前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实际上由四大部分构成,即国家生死攸关的核心利益,针对这些核心利益的威胁与挑战,捍卫核心利益与应对威胁的方式、路径与规划,评估美国国家实力、平衡各方力量。
从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包含的不仅是防卫战略,而是一项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综合性战略。首先是安全利益的多元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甚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其次是实现手段的丰富化,强调通过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多种手段捍卫核心安全利益。它要求美国政府根据美国安全环境与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国家力量的变化作出及时政策调整。因此,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实际上是一项大战略(Grand Strategy)。 大战略是“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国家力量的一门艺术和科学,以通过威胁、武力、间接压力、外交、诡计,以及其他可以想到的手段,对敌方实施所需要的各种程度和各种样式的控制,以实现国家安全的利益和目标”[2]。总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综合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战略的大战略,会影响一届甚至几届政府的决策与战略选择,是研究美国政府政策调整与变化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的重要依据。
二、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与主要变化
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阐述了当前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通过比较分析,亦可看到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发生的一些主要变化。
(一)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
奥巴马颁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同样包含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必需的四大部分,即分析美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与美国的国家实力;界定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指明美国所面临的首要威胁与挑战;阐明实现利益、应对威胁与调整的战略路径。该报告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在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总体环境方面,该报告认为冷战结束后,“和平民主的范围在扩大,主要强国能够和平相处,经济增长和商业化使得全球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由于核扩散而引起的核战争的危险还在上升,美国的主要挑战来自基地组织及其追随者发动的恐怖主义活动以及核扩散所带来的地区威胁。
在美国的实力与责任方面,该报告认为“新世纪的重担不能只落在美国一国的肩上”,美国的“敌人很希望看到美国过分扩张实力,透支自己的力量”,“没有哪个国家,无论它多么强大,可以独自应对全球挑战”。因此,美国“要有先见之明,审慎行事,避免独来独往”,“就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做的那样,美国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在国家间推行可以有实效的合作方式”[3]。
在美国核心利益方面,该报告认为它们主要包括安全——美国及其公民、盟友和伙伴的安全;繁荣——在开放的、促进机会和繁荣的国际经济体系中一个强大、创造力强和不断成长的美国经济;价值——在美国国内和国外尊重普世价值;国际秩序——由美国领导地位推进的、通过更好的合作促进和平、安全和机会以应对全球挑战的国际秩序。
在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的路径选择方面,该报告认为美国必须重申自身的力量基础。这个基础源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榜样作用;必须推行广泛的接触战略;必须推动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公正持久”的国际秩序;必须利用政府统筹兼顾的方式增强美国的战略执行能力。
在实现四大核心利益方式方面,该报告指出,本土安全是美国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同时美国需要在打击基地组织,推动中东和平、防核扩散和网络安全上倾注力量;美国的繁荣是美国榜样作用的基础,实现繁荣需要在教育、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可持续平衡发展已经税费合理花费上做足工作;美国的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增强美国榜样作用力量,在海外推广民主与人权,在满足基本需求基础上实现人的尊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需要确保强硬的联盟,需要美国与其他力量中心开展合作,需要加强推进合作的国际制度与机制,需要维系在全球挑战问题上的广泛国际合作。
在武力使用方面,该报告指出“美国保留单边行动的权利,但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在其它选项都已用完的前提下再诉诸战争;美国慎重考虑军事行动的费用和风险,并将与不行动的费用和风险进行比较,同时尽量争取国际支持”[3]。
由上可见,该报告的中心是重振美国的力量与领导力基础。在“硬”的方面,重振美国经济是其主要任务,本土安全与“反恐”是现实任务。在“软”的方面,强调多边合作,重振美国形象和榜样作用,继续推进海外民主人权,引导国际制度向美国期望的方向发展是其主要目标。这两方面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硬”的方面是确保“软”的方面有效实现的基础与铺垫;而“软”的方面则可为“硬”的方面“减负”,减少战略执行的阻力,同时能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变化
在美国的核心利益上,奥巴马与小布什的认识并无本质区别。但相对于小布什,奥巴马政府对美国自身的定位、实现利益的路径,做了极大的调整。
一是向道义“先发制人”方向的调整。奥巴马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是基本上放弃了小布什时期的“先发制人”战略。奥巴马政府将武力使用作为最次优选择。奥巴马认为,美国的目标不是“支配”而是“领导”世界,美国不能仅依靠其自身来实现其国家利益,而要善用美国的“巧实力”,让更多的国家承担责任,在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中实现美国期望的、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为了确保这个“中心”,美国需要重塑实力与榜样形象。与小布什政府坚持的单边主义政策不同,奥巴马政府积极营造新的全球“公共产品”即理念。
奥巴马上任以来做过了三次重要的宣传其对外政策主张的讲话。一次是2009年4月5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演讲,奥巴马在这次演讲中提出了“无核世界”主张。二次是2009年6月4日在埃及开罗大学的演讲,他认为美国希望改善和伊斯兰世界在全球范围内的紧张关系,寻求一种“相互尊重与共同利益的新开端”;美国在阿富汗对抗的是同样残杀普通穆斯林的“对抗全人类”的极端主义分子,美国需要穆斯林世界的帮助与合作[4]。三次是2009年7月6日访问莫斯科时,宣布“美俄不是天敌”,“两国关系正式重启”。奥巴马提出“无核世界”以及在多边框架内解决核扩散问题,可以免除世界范围内针对美国核“双重标准”的批评,让美国重扛人类“道义大旗”;而宣称与伊斯兰世界互不敌对、相互尊重,可以降低来自穆斯林国家对美国的抵触,最终为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服务;重启“美俄关系”是美国对大国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标志着其对俄罗斯政策向更加务实的方向转变。
二是向“后发制人”战略方向的调整。在小布什时期,美国在“支配”世界、确保“绝对安全”目标引导下的实力扩张政策使得小布什政府对于威胁的判断并不是“基于安全”,而是基于是否具备产生威胁的“能力”,由此倡导“先发制人”战略,用以威慑和打击美国的对手与敌人。而在奥巴马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以往对于俄罗斯民主的批评,对于中国人权与军事不透明的指责,以及对于这两个国家的“潜在威胁”只字未提,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与俄、中和平相处,共同应对挑战。这种言语上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美国完全放弃了对中、俄军力的疑虑与警惕。在小布什执政时期,认为威胁美国的能力就是“威胁”;而在奥巴马的国家战略中,美国要扩大这种与对手的能力差距,从而使得“威胁”不复存在:即在对手首先攻击的情况之下,美国拥有足够的反击与攻击能力,使得美国能够“后发制人”。如奥巴马上任以来,积极支持美国发展全球快速打击系统(C-PGS系统)。这种打击系统可以在一小时内实现打击全球任何目标的任务。美国国防部在大约20年前就启动了C-PGS系统的研发工作,并在2003年加快了速度。从美国发射的新型导弹或其他无人运载工具携带的将不是核弹头,而是能够在不到一个小时之内摧毁远程目标的常规弹头。2010年2月1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应美国国会要求撰写的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报告特别提到了C-PGS系统原型及其他“远程打击”能力。
三、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作为一种综合性“大战略”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对中美关系亦有不可避免的多方面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奥巴马政府的“重视对话”与“多边外交”策略对中国有双重影响。在积极方面,奥巴马重视与中国的经济对话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美经贸关系的良好发展对于重振美国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奥巴马极为重视与中国的经济战略对话。他执政后将经济战略对话提升为战略性与经济性对话,并把对话级别提升为内阁级,美国国务卿首次成为对话成员。这显然有利于双方的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双方已经于2009年7月和2010年5月实现两次战略对话。在第二次对话中,美国明确表示将迅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在消极方面,奥巴马政府可能借经济对话与多边外交绑架中国的经济、安全利益。美国重视对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效用推进的结果。然而,双方还有很多政治、安全分歧有待解决。双方之所以提升双方的对话层次也是希望借助经济战略对话的经验推进双方的政治与安全对话与交流,而且将政治、经济与安全对话仅仅置于一个对话平台下,有利于美国打出“政治牌”与“安全牌”,借以绑架中国的经济利益。美国在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还可能将达赖问题、对台军售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问题联系在一起,希望在政治原则上不肯让步的中国在经济问题上被迫做出让步。另一方面,美国在中国周边,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利用东盟地区论坛(AFR)等国际组织宣扬“领土争端”问题的多边化与国际化,东盟峰会也邀请美俄等大国加入,进一步施加了对中国的政治压力。
其次,美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调整可能会对涉华多边关系产生影响。在报告中,奥巴马呼吁将美国的合作对象从传统盟友扩展到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并积极发展与俄罗斯的“稳定、实质、多维关系”[3]。在当今世界主要的几对大国多边关系,如中美印、中美俄、中美日、中美欧,中国只有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占据某些优势。在其他几对三角关系中,中国都不占据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在过去,由于美俄两个大国的矛盾,中国在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能成为美俄的争取者,占据战略调整的主动,而奥巴马宣布重启美俄关系之后,许多安全性议题,例如伊朗核问题,美俄可能在私下达成协议。过去的中俄两方对美欧两方可能变为中国对俄美欧三方,中国由此可能会处于战略中的被动地位。
再次,奥巴马的“后发制人”政策导向可能在未来对中国安全产生重大威胁。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和《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一起发表的文章《平衡的战略:为新时代重新制订五角大楼的规划》中写道,“就中国而言,北京对网络战、反卫星战、防空和反舰武器、潜艇以及弹道导弹的投资,可能威胁美国用于投放力量和帮助太平洋地区盟友的主要手段。这要求美国高度重视远程打击能力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还要求美国从短程武器系统转向远程武器系统,例如下一代轰炸机”[5]。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一次会议上,莫斯科卡内基中心学者阿列克谢阿尔巴托夫表示:“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害怕美国的核武器,却有许多国家害怕美国的常规武器。具体而言,中国、俄罗斯等核国家都主要关注美国日益提高的常规精确制导的远程作战能力(C-PGS)系统”[6]。美国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对于中国而言的确是个棘手问题。
最后,在一些全球议题上,美国可能采取主动政策,在许多场合可能会与他国结盟,发揮美国的优势,向中国施加压力。例如,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美国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而中国提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由于美国为总量减排,中国为单位GDP减排,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中国的GDP增长迅速为借口,极力渲染未来中国的实际减排负担过轻,从而要求中国做进一步减排承诺。虽然确保未来几十年国家的经济增长大势是中国的重要任务,但由于中国经济产业发展仍处于低端产业链上,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中国而言并不轻松。美国等国家在产业转型和技术上占据优势,可以保证在不损耗整体经济利益的基础上采取大幅裁减,而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则相对困难。中国遵守环境保护义务,但不会以为环境保护而放弃整体发展利益,逐步减排是中国的优先选择。美国不断利用这一点向中国施加压力,以便在中美经济对话中占据主动。
四、结束语
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重振美国的实力,重点在于重建美国的领导地位,在现在和未来更为有效地增进美国国家利益。“这些努力将帮助美国继续领导一个经济实力和个人机会更为分散的世界。在国境之内为领导地位打造更坚实的基础,建设这种更坚实的基础将有利于美国努力去塑造一个能够应对这个时代种种挑战的国际体系。”[3]其调整并未改变美国领导全球的目标,其实质是用“巧实力”应对挑战和“他者的崛起”。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在许多议题尤其是经济上可以为美国提供帮助,但在诸如安全等高级政治上,美国对中国会采取迂回的政策,既利用高级政治对中国进行施压,也利用高级政治谋取经济利益。在全球议题与国际制度安排上,美国会争取采取道义上的主动态势,借此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义务。这些对中国而言均是不小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Goldwater-Nichols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organization Act of 1986[EB/OL].[2010-09-15].http://osdhistory. defense.gov/docs/Goldwater-NicholsDoDReorganization Actof1986.pdf.
[2] 美国陆军军事学院.军事战略[C].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60.
[3] White house.U.S.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2010[EB/OL].[2010-09-15].http://www.whitehouse.gov/ sites/default/files/rss_viewer/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pdf.
[4] Cairo University.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on a New Beginning[EB/OL].(2010-06-04).
http://www.whitehouse.gov/the_press_office/Remarks-by-the-President-at-Cairo-University-6-04-09.
[5] Robert M. Gates.A Balanced Strategy:Reprogramming the Pentagon For a New Age[EB/OL].[2010-09-15].http://www.defense.gov/qdr/gates-article.html.
[6] 美國的快速打击威胁令中国猝不及防[EB/OL].(2010-02-04).http://cankaoxiaoxi.tietai.com/ plus/view.php?aid=16170.
责任编辑:林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