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任务群”开展阅读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i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群”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理解文章,欣赏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任务群”来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让他们在阅读和感悟的过程中有效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鉴赏能力。那么,如何让“任务群”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呢?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
  一、合理利用“任务群”,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开头
  文章的开头具有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欣赏文章的开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的作者会在开头抒发强烈的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先声夺人;有的作者会在开头描写某个场景,渲染气氛,设置线索,预设波澜。
  以《钓台的春昼》为例,本文以游踪为线索。作者当时在故乡浙江富阳,由富阳至桐庐县城,夜游桐君山,次日清晨乘渔舟至钓台。文章用写意的笔法写桐君山微茫的月色灯光,写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沙洲繁花,写严子陵钓台的孤静荒颓,按游览进程、时间先后逐一写来。清代刘熙载在《艺概》里曾指出:“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钓台的春昼》的题旨就是文章的首段。严陵钓台离作者的家乡很近,但他一直没有机会去游玩。这篇散文虽然描绘了山川的灵秀,却有着一层黯淡的情调。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任务:
  1.文章开头介绍了什么内容?
  2.哪些语言是描写景物的?
  3.作者为什么要选择描写这样的景?
  4.“倘若我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这个句子表达了什么?
  这几个问题层层深入,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关注文章中的语言,认真探究,仔细思考。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学生会了解到,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作者去严子陵钓台的缘由,记叙了游览童俊山和严子陵的经过及感受。从中,也可以窺见作者字里行间时隐时现的借山水、人物和史迹抒发出的忧国忧时的情感。在鱼梁渡头独立江边时,作者“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在桐君山道观前面,作者就想“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把浮名虚誉一起抛开。这些都表现了“我”爱自由、爱祖国的情感。
  二、合理利用“任务群”,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结尾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古人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的确,好的文章结尾会给人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感。一般而言,文章的结尾有自然式结尾、照应式结尾、总结式结尾、拓展式结尾、点题式结尾几种。不同的结尾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或给人启迪,或升华文章的主旨,或画龙点睛……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任务群”,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结尾。
  例如,在讲解《祝福》时,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任务:
  1.文章的结尾和开头有什么关系?
  2.文章的结尾是怎样通过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的?
  这些任务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重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的结尾与开头前后呼应,都渲染了热烈的节日气氛,反衬出了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杀人本质。”有的学生说:“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环境描写。开头写的是旧历年底的新年气象,但给人的感觉确是十分沉闷的。‘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钝响“震耳的大声“幽微的火药香’等,借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在小说的结尾,‘我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详细写出了‘我’对新年景象的感受,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的命运与特定的场景联系在一起,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与当时典型的环境有关的。借助“任务群”,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要点。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任务群”,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让他们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艺术美,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主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诗词鉴赏是一个灵动的、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不断地思考、分析,感受古诗词的美。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几乎没有不押韵的。押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在朗读古诗词的过程中,需要眼、口、脑、耳的协调作用,才能感受到作品的韵律美。因此,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
期刊
新课标的要义为三句话“以核心素养为纲,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群为呈现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巧设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更加精彩。  “任务”是指课堂上要解决的主问题,是核心,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前提;“情境”是指为学生完成任务所创设的环境,是关键,是学生完成任务的保障。  下面,笔者就以学习任务群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辛弃疾”为例,说说如何创设情境
期刊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下面,笔者就介绍两种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的《陈情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
期刊
直线与椭圆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热点题型,也是解析几何中的难点,解答此类问题的常规方法是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等量关系,这樣的方法计算量大,容易出错,笔者另辟蹊径,巧妙引入参数,利用向量共线定理,建立相关的关系式,从而证明结论,利用该方法,可以化繁为简,提高运算的速度。
期刊
例談解答极值点偏移问题的方法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德,将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对此,教师要找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立足点和策略。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立足点  1.立足教材。德育和智育要方向一致,在塑造学生优秀品格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能力。教师需立足教材,开展德育活动。比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时,需引导学生学习烛之武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爱国精神
期刊
奔驰定理可以算是平面向量问题中最美的一个结论,因为奔驰定理的图形的形狀和奔驰的Logo非常相似,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奔驰定理,利用这个定理来解答平面向量问题,不仅能够节省做题的时间,还能确保解题的准确率。
期刊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圆锥曲线最值问题将圆锥曲线知识与最值问题相结合,明显加大了问题的难度,因此,对于此类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求解题的思路。  一、利用平面几何知识  在利用平面几何知識解答圆锥曲线最值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其几何性质,结合相应的几何图形来分析最值的情况,该解法与几何图形、平面几何知识紧密联系,因此在解题时,同学们要充分利用数形
期刊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节奏感和韵律感。《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歌,关于这首诗的情感内涵,向来存在诸多争议。下面,笔者就解读一下《再别康桥》中的情感。  一、别离的哀愁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边的云彩”,其中,“走”“作别”说明这首诗是在写“别离”,作者出于某种原因,必须要
期刊
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不仅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还有着独特的韵味。在《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描写月下荷塘的美景来排遣心中的烦闷,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作品极富个性色彩,其中的境界更是绝妙。下面,笔者就带领大家走进《荷塘月色》的三重妙境,一起来感受作品的艺术美。  一、月之妙境——静谧  朱自清十分擅长描写景物,将读者带人“境”中,获得美的享受。《荷塘月色》就是如此。开篇第一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