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C_li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德,将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对此,教师要找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立足点和策略。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立足点
  1.立足教材。德育和智育要方向一致,在塑造学生优秀品格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能力。教师需立足教材,开展德育活动。比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时,需引导学生学习烛之武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爱国精神;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需引导学生学习廉颇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在讲解《师说》时,教师要让他们学会尊师重道、尊敬师长。
  2.立足学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开展德育活动,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比如,在开展“表达交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综合性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生活中的优秀人物来讨论,并鼓励他们写作,让他们在思考与写作的过程中学习人物身上的优秀品格。
  二、策略
  1.改变教学观念。教师需摒弃“唯成绩论”的错误观念,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将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例如,在讲解《苏武传》的时候,教师可着重引导他们关注苏武的言与行,学习苏武身上的优良品质。学生发现,被匈奴人扣留后,苏武没有屈服于敌人的淫威,没有被金钱和权力所诱惑。一开始,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却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喝退。接着,匈奴人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在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还将他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的爱国精神帮助他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接着,匈奴人又派苏武的舊友李陵来劝降。苏武自表心迹,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自己的使命。虽历尽磨难,他最终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关注苏武的言与行,能让他们学习人物身上热爱国家、不屈不挠、不畏艰苦的精神品质。
  2.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例如,在讲解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适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可以播放残奥会上运动员奋力拼搏、夺取金牌的视频。2016年的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健儿在赛场上奋勇争先,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比赛、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传递着非凡的正能量,奏响了挑战命运的最强音。在“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价值观的感召下,这些运动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们的拼搏精神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奋力拼搏、永不放弃。在经历挫折和磨难后更要勇往直前,不能轻言放弃。观看了视频,学生再去阅读《我与地坛》,能发现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在绝望之中寻找希望的过程。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属于他的世界轰然坍塌了,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终勇敢地“站“了起来。那么,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不难理解:正是地坛这种难以言传的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让作家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地坛向作者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他慢慢地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作者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帮助学生成长为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让他们在困境中也能顽强屹立、不言放弃。
  总而言之,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就需要立足教材、立足学情,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积极创新,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散文是一种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形式灵活的文学体裁。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学认为散文晦涩难懂,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实际上,这是因为大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下面,笔者就以《故都的秋》为例,介绍阅读散文的两种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阅读的效率。  一、结合背景,通读全文  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
期刊
我曾询问一位种植香草的老人:“当一株香草被割伤后,为什么它的伤口会溢出香气呢?”老人說:“因为香草的茎是香的,它的叶也是香的,从伤口溢出来的当然也是香气了。”  当一个善良的人遭受伤害和欺骗时,从他心灵的伤口溢出的依然是善,因为他的本性是善。不管别人怎样对待他,不管他遭遇了多少不公平,他总是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并用发自内心的善带给别人芬芳。  一天,孩子问我:“羊是温顺、善良的动物,但它为什么要长一
期刊
作为中学生,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课本,还应该把目光投向生活。我们要本着“从生活来,到生活去”的原则,“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就说说如何学好语文。  一、关注生活中的标语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只有从课堂走向生活,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课内习得的知识和方法,感受语文的魅力。在休息时间,我们可以多关注生活中的宣传标
期刊
古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引用一些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丰富作品的内涵,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中的典故,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中的典故。  一、介绍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用典的目的  学生如果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就难以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因此,教师要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人
期刊
记叙文是高中英语常见的写作文体之一,通常用于写人叙事。文章将结合实例谈谈记叙文写作的相关技巧,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提升写作能力。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般来说记叙文讲究的就是要把事件描写得清清楚楚,把人物刻画得立体形象,所以记叙文的开头部分,我们需要将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有关人物和人与人之间的關系交代清楚,并且这些方面还包含着导致未来发展变化的因素,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整个过
期刊
诗词鉴赏是一个灵动的、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不断地思考、分析,感受古诗词的美。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几乎没有不押韵的。押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在朗读古诗词的过程中,需要眼、口、脑、耳的协调作用,才能感受到作品的韵律美。因此,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
期刊
新课标的要义为三句话“以核心素养为纲,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群为呈现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巧设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更加精彩。  “任务”是指课堂上要解决的主问题,是核心,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前提;“情境”是指为学生完成任务所创设的环境,是关键,是学生完成任务的保障。  下面,笔者就以学习任务群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辛弃疾”为例,说说如何创设情境
期刊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下面,笔者就介绍两种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的《陈情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
期刊
直线与椭圆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热点题型,也是解析几何中的难点,解答此类问题的常规方法是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等量关系,这樣的方法计算量大,容易出错,笔者另辟蹊径,巧妙引入参数,利用向量共线定理,建立相关的关系式,从而证明结论,利用该方法,可以化繁为简,提高运算的速度。
期刊
例談解答极值点偏移问题的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