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中向量数量积定值问题解题策略的比较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m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是高考中的热门问题,本次研究通过例析的方式探讨圆锥曲线中向量数量积定值问题的解决策略,希望从不同的思维途径及解决路径中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继而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圆锥曲线;向量数量积;定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69-01
  圆锥曲线在高考当中是压轴题。在诸多圆锥曲线问题中,有一类定值问题是经常考察的题目,从根本上看,定值问题是一种综合性问题,包括函数与方程、平面向量等;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向量的数量积或直线斜率不受变量影响等。为解决以上问题,文中引入了两种策略:直线与椭圆联立方程组与特值引人,由于解题路径不同,一般思维及解题也不一样,为此,有必要分析这两种解题策略。
  一、两种解题策具体应用分析
  已知椭圆上三个不同点A、B、C,其中A点坐标为(),B点坐标为(-3,-3),C点处在第三象限,线段BC中点位于直线OA上。问题1,求解椭圆标准方程?问题2求解C点坐标?问题3如果P为椭圆上一动点,与点A、B、C不同,同时线段PB与PC各自和直线OA相交在M点和N点,验证为定值。
  从一二步计算中得到椭圆方程,C点坐标为(-5,-1)。
  第一种求解方法:直线椭圆联立方程组,需要注意一点:消去其中一个变量,联立之前把x用y表示,然后把x消去,或者也可以把x1+x2,x1x2代入直线方程,便可以得到答案,如x1加x2怎么带入直线方程,对是不是x一加x2合y一加y2这两个点也在直线上,如直线方程为y=x+1,x1+x2=2,x1x2=1;那么y1=x1+1,y2=x2+1;y1+y2=x1+1+x2+1=(x1+x2)+2=4;y1y2=(x1+1)(x2+1)=x1x2+x1+x2+1=4;在这条直线上的是(x1,y1)和(x2,y2),通过此种方法对坐标M与坐标N进行求解[1]。
  对题目进行分析,为验证为定值,只需验证它的坐标和参数没有关系。所以,通过P点坐标来表达,证明此表达式和建设的P点坐标没有关系便可。建设P(m,n),为此,m2+2n2=27,
  经过求解得出PB:y+3=(x+3),PC:y+1=(x+5),经过求解。
  第二种求解方法:特值引入,通过特殊求解一般如有椭圆的一般方程AX2+BXY+CY2+DX+EY+1=0向椭圆标准方程参数的特殊求解可获得椭圆几何中心Xc=(BE-2CD)/(4AD–B2),Yc=(BD–2AE)/(4AD–B2)。短半轴b2=2(AXc2+CYc2+BXcYc-1)/(A+C-((A-C)2+B2)1/2),长半轴a2=2(AXc2+CYc2+BXcYc-1)/(A+C+((A-C)2+B2)1/2),长轴倾角:θ=1/2arctan(B/(A-C)),这其中就应用了特值引入的思想[2]。
  分析:数学不单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同时也需要感性的一方面,因题制宜于各题目中选取不一样的方法,这是短时间提高数学解题速度一种不可缺少的思维。所以,在选择题或填空题条件下,需要对定值进行求解时,无需按照以上理性分析来求解,通过特殊方式来求解一般方式,将P点作为特殊点,进行求解讲定P点坐标为(-3,3),能够得到PB的直线方程及斜率x=-3,kPC=2,如此,得出直线PC的方程是y=2x+9。經一系列求解得到。
  二、基于教师及学生角度的比较分析
  在教师看来,这需要从下述三个层面进行思考:怎样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容易听懂;其次,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策略让课堂容量更丰富。
  首先,教学设计和思维流程性有一定关系,从这点看,明显策略更容易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教师只需要遵照下述顺序进行指导便可:从题目中中线及线的位置能够得到什么?(M,N的坐标);得到上述两点坐标后,会用这两个坐标做什么?(写向量数量积);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如何获得题目结论?(化简表达式表明结果与设置的参数没有关系)。很明显,将第二种策略用作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比较准确,由于学生在这方面出现了思维上的盲区,所以,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打通他们的思维盲点,使学生向量共线定理与题目进行关联,接着开展相关教学设计,比较以上两种教学策略,特殊法的教学设计更为简单,重点在特殊点的选取,这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
  其次,课堂推演和运算有很大关系,分析上述运算维度,可以获知,策略1具有非常大的运算量,课堂推演趋于复杂,消耗了较多时间,从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及应试教育视角来看,策略1更容易让学生掌握。
  但从学生看来,首先是将问题分析出来,然后归纳为思维推进,然后是如何计算,归纳成预算推进。从思维推进的顺序性上,第二种策略比较合适,受适用情境限制,在解题当中不适合使用。从运算的量方面看,特值法的计算量是最小,普遍性不足,不可作为理论分析依据。
  三、结束语
  向量备受高考出题人的青睐,将它和圆锥曲线的一些知识联系进行命题,着重考察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年的高考试卷中均有出现,所以,教学需要加强训练这部分知识,使学生于知识交汇处提高能力,丰富知识,满足新课程改革需求[3]。在本次研究中,以上各策略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均有优势,策略1容易思考,而存在运算量不足的缺陷,策略2不断具有思维优势,还有运算优势,但受运用情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熊德忠.多法破解圆锥曲线中向量数量积的最值问题[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2):65.
  [2]刘少卿.圆锥曲线中向量数量积定值问题解题策略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5(30):50-51.
  [3]刘瑞美.圆锥曲线中关于向量数量积的几个性质[J].中学数学杂志,2010(7):38-4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寻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帮助寻找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以期降低学习倦怠,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中职护生学习倦怠问卷对325名中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中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中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
【摘要】心肺复苏是护理专业《急救护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本文从设计理念、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基于小组合作的心肺复苏信息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组合作;心肺复苏;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R47-4;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64-01  小组合作,即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
苏轼形容其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细细思量他的话,其实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呢?欲使泉眼“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须是在平地,如遇山石则只能“随物赋形”。同样,要使学生的思维也如泉眼般的“滔滔汩汩”,也得给他提供如平地般的
期刊
服饰文化与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浑然一体,处于有机的生存状态之中。这种生存状态包含着一种自我更新机制,使得服饰文化的发展不断重复着因袭与变革的矛盾和统一。然而在近现代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6-87页。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建立了周长的概念以后进行教学的。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对规则图形经过测量,能再计算图形的周长。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期刊
CD8+初始T细胞通过TCR(T cell receptor)识别抗原肽一MHC I类分子的第一信号和协同刺激分子或IL一2等第二信号的刺激而活化。活化后的CD8+T细胞作为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大量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大学生也成为“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最直接受益者,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业资金少、创业难度大及创业经验不足等都是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难题,因此帮助大学生认清创新创业形势,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给予大学生以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