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3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形容其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细细思量他的话,其实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呢?欲使泉眼“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须是在平地,如遇山石则只能“随物赋形”。同样,要使学生的思维也如泉眼般的“滔滔汩汩”,也得给他提供如平地般的自然流淌的环境,我的理解是宽松、愉悦充满浓烈自由氛围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勇于并乐于展现他们稚嫩却鲜活的思维,肤浅却真挚的观点,他们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独特阅读感受,大胆而快乐的倾吐、交流。教师要做的是多提供这样的舞台,放开手来让他们去尽情的展现,有时,你会发现竟然有那么多的让你措手不及而又倍感新鲜的东西来。笔者在几个星期前执教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就让我深深的感受了一回。
  这堂课是《背影》的第二课时。在赏析了父亲爬月台过铁道的一系列动词之后,按预先的备课思路是品味父亲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我将这几句话展示在荧幕上: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的每一句话都极其简短,并且似乎是带有命令式的。沉思了几分钟后,一位学生首先发言:
  生1“第一句是父亲在劝慰儿子,不要让家中的变故影响了儿子的心情。”
  生2“我觉得这其实也是父亲的自我宽慰,母亲离世,自己赋闲,连办丧事都需借钱,父亲的心情、处境真是糟糕到了极点,可一个下了岗丢了饭碗的人,谁去同情他,没有人,只能作自我宽慰。”
  生3“我注意到这句话的句末用了感叹号,这表明父亲说这话时语气是坚决的,虽然他此时处境艰难,心情悲凉,但在儿子面前,他是一个父亲,父亲在儿子面前怎能够哭哭啼啼,一筹莫展,他要以自己的坚决去影响儿子,我想这个感叹号传达给儿子的是莫大的信心。”
  同学们显然被他的回答吸引住了,点头赞叹。细细回味他的话,确实在理,可是这个感叹号却是在我的备课设计中所忽视的。从前教了几轮,学生都是非常“乖”得按照我的设计思路展开课堂讨论和对话的,从未对感叹号注意过。现在被这个小个子男生提出来,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事已至此,回避已不可能。就索性放开手来让他们谈去。“你真不错,一个细小的“!”你都能发现了,而且还说得头头是道。”慌乱之中,我不忘赞赏。
  “老师,还有,下面第二、四句也是感叹号!”见同伴得到表扬,下面的同学已纷纷嚷开了。在这个时候,我才开始细细的注视荧幕上的五句话以及后面加的不同的点号。是的,文中对父亲的语言描写本来就不多,就是这短短的五句话,朱自清先生却分别用了句号和感叹号。对于字字斟酌,行文风格极为严谨的一代散文大家,这其中应该有他的用意。这个,我原来从未想及的,今天,学生发现了。趁着他们现在的这股子热劲,就让他们来好好品味、揣摩一番。
  于是,接下来的课堂,有学生独自思索的,有三五一组交流的,有翻阅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我课前布置的任务,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广泛阅读该作者的一些经典作品)来寻找相似例子的。几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生4“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是在我再三劝阻之后说的,这话至少向儿子表明了两种态度:一你无须再劝,二我送你去,我才放心。一个‘!’不容儿子再劝,再劝也枉然。”
  生5“不要紧,真的不要紧么,其时,父亲是有许多事情要做的,他到南京就是来谋事的,失了业,当务之急是赶紧找一份工作糊口养家,托茶房,本也可放心,可没有亲自去送总觉得不踏实,他也曾犹豫再三,可这一刻,他是下了决心了。”
  生6“在父亲心里面,儿子是大过一切的,工作可以慢慢找,但送儿子可是耽搁不得的,他此时注意已定,不再更改,‘!’也是对自己先前犹豫的一个坚定回答。”
  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在我从前的教学中从来都没有主意过的感叹号,竟能让他们挖掘到这个程度。
  生7“老师,我还发现一个问题“‘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当面说的话用了‘!’,走了几步后才说的话却用了‘。’,按我的理解,当面讲,声音不必太大,而走了几步后,距离有些远了,声音应该大些,才能让儿子听到,可作者偏偏用反了。”
  我一时无法解答。他的问题也同时引起了其他同学的静心思考。沉默片刻后。
  生8“我觉得感叹号并不只是表明语调的轻重,它跟一句话的语义也有很大的关系。前句‘到那边来信!’父亲牵挂着儿子路途上的平安以及到北平后的学习、生活情况,急于了解,必须要儿子来信,只有亲眼读到儿子的来信,心里才能放心。”
  生9“是呀,这个感叹号是因为父亲不容我置辩的语气和急切的期待。话虽短,可一个‘!’,以足以体现父亲当时的这种迫切。”
  生10“而后一句,父亲已走,与儿子分别,怅然不舍,想想自己,前路茫茫,找工作?谋生?一切未知,情绪低落,语气自然低沉,用‘!’不妥。”
  ……
  下课铃声在同学们的意犹未尽中响起。这是一堂完全出乎我预先安排的课,整堂课,我几乎成了一个旁观者,一个倾听者,除了几个毫无准备的小问题,其余时间我深深沉浸在同学们的思考,回味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一个小小的“!”居然能引发他们如此的阅读兴致和探求欲望,让我汗颜,更让我欣喜!我乐于做这样一个旁观者。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制sCD154酶联检测试剂盒、检测ITP儿童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154、CD69的表达、循环的IL-4、IL-6和sCD154水平,来探讨ITP可能的免疫病理机制,并为ITP和血小板相
【摘要】中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做好人才的全面性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中职数控铣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想提升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就要做好实训教学,提升实训教学的整体水平。本文就中职数控铣实训教学方法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够有助于中职数控铣实训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中职数控铣;实训教学;方法对策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本文就此结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教学形式逐渐多样化,教学内容也更为丰富,数学教学看似“一片繁荣”,但是在这些“繁荣”的背后数学教学是否有效需要每个教师认真思考。广大教师在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一定要加强有效课堂的构建。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更有效展开讨论。  【关键词】情境;数学活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摘要】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快乐教学一直都是我们所推崇的教学方式。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轻松愉悦的学习情绪,那么相对来说教学效果便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我们都知道寓教于乐,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快乐呢?本文将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摘要】历史故事是历史资料的一部分,具有趣味性、真实性、针对性教育等特点,实用价值高。另外,故事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历史故事;高中历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61-01  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科教学效率,促
期刊
【摘要】目的:探寻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帮助寻找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以期降低学习倦怠,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中职护生学习倦怠问卷对325名中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中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中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
【摘要】心肺复苏是护理专业《急救护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本文从设计理念、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基于小组合作的心肺复苏信息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组合作;心肺复苏;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R47-4;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64-01  小组合作,即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
本文对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及应力吸收层的试验研究和施工方法等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应力吸收层在防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中产生的反射裂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