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_sc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通常意义上指政治上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历史学科蕴长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历史学科的德育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德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做到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德育功能。
  关键词: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通常意义上指政治上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历史学科蕴长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历史学科的德育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德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做到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德育功能。
  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我国有重视历史和历史教育的优良传统。秦亡汉兴,汉初统治者重视吸取秦亡的教训,轻摇薄赋,与民生息,出现了“文景之治”。唐初统治者总结隋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到政权“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必须“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因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历史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普写着的历史,从对历史的观察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认识解决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只给学生讲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现象,而是要通过历史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用正确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今天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迈向现代化也需要借鉴历史的经验。苏联的社会改革,全盘否定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历史,人心涣散,这是导致它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实行近代化,并没有全盘否定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坚决反对否定中华民族优秀传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坚持开放的政策,国家才会迅速发展。相反,如果什统文化、否定党和人民奋斗历史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我们要加强“两史一情”教育,“了解历史、认识国情,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坚持开放的政策,国家才会迅速发展。相反,如果什么时期内统治者因循守旧、闭关锁国,社会就会停滞不前,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历史上通过改革而带来了社会大治的史实举不胜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以及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为加强自己的统治,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采取的各种政治经济改革措施等。这些改革,无一不表现出改革者所具有的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的改革精神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而每一次改革都带来了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大治局面的出现,无一不是政治改革的结果。在学习这一历史知识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其经济、文化发展的突出成就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培養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又充分联系统治者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对经济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改革发展的思想意识。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从来不拒绝吸收借鉴外国的优秀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一直致力于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过极为重要的贡献;也有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海纳百川,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而成就了中华文明今天的丰富多彩与灿烂辉煌。事实上,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除个别时期闭关锁国外,绝大部分时期都是实行开放交流政策的。郑和下西洋、张骞通西域、佛教的传播、玄奘西游、鉴真东渡,这些典型的历史事件告诉我们,民族要发展,就要开放交流,文化要发展,就要善于兼容并蓄,继承和交融。弘扬历史上的开放交流精神,正是未来的建设者必要的素质。
  二、以史为鉴,加强素质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几千年的历史之中。中华民族在屡经艰难困苦和外侮内辱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在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维系、凝聚、鼓舞与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历史课有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关键是寓教于史,结合教材,不空洞说教,不搞简单化和片面性。在这点上,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数不清的素材:如孟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骞矢志西域,百折不挠;史可法抗清,凛然正气,虽死不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陈化成、冯子材的老当益壮;谭嗣同的快哉赴死等等,无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正气。在进行这些人物的教育时,我尽量地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言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去逐步地体会到一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从而使学生联想到,假如我处于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像他们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同时也使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言行进行记忆和理解。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先人在为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丰富的嘉言懿行。这是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教材。如诸葛亮为治理国家而“鞠躬尽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这些人物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是能让我们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此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学生树立面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民族。如司马迁受迫害被处宫刑后发奋著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祖冲之历经万次演算得到圆周率数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等。加强对这些人物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取得的成就及其地位进行了记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立志勤学是人材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自强不息,奋勇进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尽艰难而不衰亡的重要原因。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如坚持“直笔”修史,正确评价人物的司马迁;著《论衡》要对古往今来的学说进行秤量和品评,而后区别是非真假的王充等等。加强对这些人物的教学,不仅在智能上使学生明白了他们的真理观点出现在当时的进步性,理解了他们的学说内容,学说出现的背景,统治者为什么迫害他们的原因,而且在情感上也使学生对他们勇于坚持真理精神产生崇敬之心。
  三、以史为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认识问题,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观点和做人的准则。历史上科技的发明与创新、每个历史阶段的改革与革命,以及一些历史名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都为我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为我们进行理想教育提供了极好的素材。通过对这些历史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历史。我们今天享受到的每一个细小的东西,在历史上都曾经只在人们的理想中存在,都是我們的祖先付出了千辛万苦的代价,这些理想的东西才变成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东西。这些都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每一代人都贡献了自己的努力,后代人又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想目标,进行新的奋斗,这才有我们的今天。理想的实现是没有止境的,一个目标实现了,就会很自然的为我们提出更多新的目标来。无数新的课题放在我们面前,就像无数颗明珠,看我们有没有志气去摘取,这正是历史放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以此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知识,从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
  历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人们的理想要符合这个规律才能够实现,否则就不能,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历史也告诉我们,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些使人不够满意的地方,因此,就需要有这个时代的理想,鼓舞人们去争取新的进步。这才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上无数的历史名人所做出的卓越成就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想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崇高的理想激发了他们执著、高尚、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智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赖以形成、生存、发展的内在依据和巨大动力。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如果只能做到让学生不断的作习题,得高分,上大学,那只是一个出色的教书匠而已,而作为一名真正的历史老师,我们应该做到对中国的历史融会贯通,让中国漫漫历史中透露出的精髓民族文化,真正能够潜移默化为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增强民族责任感,从而提升每一位国民的民族意识。这正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形成一种强大影响力量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为研究对象,以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以及个人素质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培养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包括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紧接着重点分析了加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对策,分别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加强问题的设置和引导。希望本文对此课题的研究能够指导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为这一教学科
摘 要:目前,在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模式也比较陈旧,这就导致很多的高中生对作文创作提不起兴趣,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较慢,对于这些现状来说,都需要语文教师改变现有的作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学情和教学内容出发,不断的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准。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究了优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希望能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
摘 要:中职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职业技能。在当前就业压力严峻的形势下,要想在就业中取得胜利,必须要学好相关的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因此,这需要中职英语教师强化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以便于通过直观性、生动性和可操作性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文化活动背景,这就深化了中职生的英语学习。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实用性;教学内容;策略  从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来看,意在为经
摘 要:新形势下,高中数学在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路径上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并不乐观,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教学质量有待提升。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出发,探究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希望能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质量  一、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思维,实施互动性的教学模式  当
本文通过对武汉九所重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我国当前外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应试为导向、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摘 要: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创新教育模式对推动我国体育课程的素质教育发展非常有益,创新模式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教育的核心內容。本文从体育教学当中备受关注的五点内容出发,阐述了创新模式在当前体育教学当中的策略与方法,为体育教学的课堂创新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体育;创新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思维,突出教育理念创新  建立面向未来,“求
摘 要: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一般包括课堂导入、新授课、课堂知识巩固和课后辅导,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其中课堂导入作为课堂的开始,对课堂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思想政治包括的教学内容也较为丰富,有经济常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基础知识等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历,探究了一些较为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希望能对
摘 要:道德素养是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道德教育。但是,在中职教育过程中,中职生德育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具体对策,为促进中职生道德水平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教育;新探索  最近几年来,中职学校面临着普遍的生源较差的问题,学生难以管理,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章大量涌现.通过梳理近三年(2014-2016)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主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国
摘 要:追求效率最大化,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现实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效率,侧重于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的科学协调,以学教合一、学习技能作为重要评价“依据”。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既是现实的根本要求,又是当前的迫切要务。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探析  新课程标准之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效率,侧重于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的科学协调,以学教合一、学习技能作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