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贯通气氛 奏响和谐韵律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读课文,我们往往喜欢把字词从文本中拣出来,带领学生一个一个读正确,再交流一下词意,然后重点分析课文内容。那些带着母体肤温和体香的字词,就这样成了孤独的个体,失去了意蕴和生命力。驻足凝视,发现那些隐藏在文本中的字眼、词语,星星点点、光焰柔和、魅力四射,就像朱自清笔下的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不起眼,但读到深处,却能使之与文本形成一种贯通的气息,在字里行间奏响和谐涌动的韵律。
  一、于字词扩散中阅微知著
  初读《三打白骨精》,调皮的孩子问道:“孙悟空神通广大,为什么要三打,白骨精才就犯?一棒了结多干脆?”对呀,何不抓住这个不起眼的“三”字,扩散开去,带领学生开展一次研究性阅读呢?
  我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三”,学生大声齐读:“三——”
  “知道三的意思吗?”
  生:“三次,表示数量。”“表示次数多,多次。”
  “我们离不开三,你平时用到过吗?”
  生:“三五成群、韦编三绝、三番五次、三顾茅庐……”
  生:“《西游记》里有很多故事都用三,《三借芭蕉扇》《坎途逢三难》《斗法除三怪》”。
  在看似闲散的扩散中,“三”的阅读价值,转化成为“语言文字的运用”。
  那么,这篇课文中还有谁离不开三呢?学生发现,白骨精的狡诈多变就是通过“三”表现的:第一次:“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第二次:“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第三次:“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一而再、再而三地变化多端,把白骨精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如果,白骨精只出现一次,孙悟空一棒就把她打死,能表现白骨精的特点吗?显然不能。能表现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吗?显然不能。同样,孙悟空、唐僧的性格特点也离不开“三”的巧妙安排。“三”,让《西游记》中各种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维果茨基说:“词语只有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机勃勃的细胞。”是的,读字词,仅仅要求学生做到字正腔圆是不够的,还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语境,一边读一边用心听,用心想。由词语扩散开去,读到意想不到的深意,洞悉人物的情感,体会作者的用意。由词语扩散开去,倾听也罢,凝视也罢,联想也罢,终究是对文本的阅微知著。这是一种智慧。词语可以扩散成词串,可以扩散成画面,可以扩散成心声,扩散成学生与文本的共鸣。这是一种无痕的点化、熏习、顺应,是一种对基础的历练。
  二、于词语复唱中见得亲切
  “词语复唱”,借鉴于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复沓”的艺术表现手法。抓住一个关键词语巧穿妙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读。在一唱三叹中,让学生沉浸其中,将理解感受引向深入,让课堂充满诗意的回环之美。
  相信,《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中简单平凡、真切无私、散发缕缕幽香的爱时常弥漫在我们的心间。课文中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 (下转第103页)(上接第99页)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第一层次,带领学生“抓细节”,真切体会生活中平淡却感人的真爱,触摸“爱如茉莉”的淡淡味道,出示最后一段“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学生以读代讲,留下具象。第二层次,“品词语”感受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独具匠心,用感情去激发语言,体会语言的温度。再默读最后一段,“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品味作者语言的妙处。第三层次,“悟景物”: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画面美,语言美,意境美,心灵更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很静的感觉。此时,再读“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此处无声胜有声。正如宋人陈善所言:“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词语复唱”可为“见得亲切”的一种入书之法吧。
  三、于词语画面中回归“言语”
  当文本语言未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时,教师要寻找一条便捷之道,让学生得到高品位的文本语言调整。将词语读成画面,将画面读成“言语”,就是一种诗意言语的敞亮和回归。《姥姥的剪纸》语言文字朴素鲜活,独具画面感。走进文字别有洞天的秘境,感受其魅力,可为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做铺垫。尤其是品读课文第6自然段: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先让学生看一看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几个“剪”? 体会到了什么。(熟能生巧)然后出示改写后的小诗:
  数九隆冬剪,
  三伏盛夏剪,
  日光下剪,
  月光下剪,
  灯光下剪,
  甚至摸黑剪。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每一个“剪”就像一幅画,读着读着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学生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走进了一幅幅画面中。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交流:
  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姥姥正在窗格前为左邻右舍剪 五谷丰登呢!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姥姥还在静谧美好的月光下剪喜鹊登枝呢!
  夏日炎炎,挥汗如雨,姥姥正在屋檐下为我剪各种老牛小兔呢!
  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唰唰声悦耳至极,让人百听不厌!
  这就是散文语言的特色:优美形象,韵律回旋,如诗如画。此时,学生的言语敞亮起来,内心敞亮起来,朗读也敞亮起来。他们在悠扬的《姑苏行》音乐声中,再读这段文字时,读出了文字的美,读出了文字的雅,读出了“诗意”。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脚下  不是舞台    没有五彩霓虹的斑斓映射  一双双充满渴望、信任的眼神  聚焦身上  迎着那求知的热切  尽情释放全部的热量    没有激情舞步的节奏震撼  三尺之间  用脚步量度出一个又一个的四十分钟  小苗的茁壮  便于这了无的痕迹里  彼此的心灵  便一次一次拉近糅和    没有万千观众的呐喊疯狂  甘于夜夜的灯下埋头  回想琅琅书声  如此甜美,令人着迷  来到那自由、飞扬的空间  
听说生鸡蛋可以在盐水里浮起来,我决定做一个实验。  在准备好了实验所需的盐、水、生鸡蛋、杯子和筷子之后,实验就开始啦!  我首先给杯子装满了水,然后再把生鸡蛋轻轻投入了水中。鸡蛋像一位潜水员一样,马上沉入了水底。“加了盐之后,鸡蛋真会浮起来吗?”半信半疑的我往水里加了一小勺盐,盐像雪花一样飘到水底。盐慢慢融在水里不见了,可生鸡蛋还是一动不动,依然沉在水底。  “难道是我放的盐少了?”我又加了一小勺
艾丽丝岛上有间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屋,它的门廊上有块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这就是小岛书店。  故事发生在书店老板A.J.费里克身上,他人近中年,命运却从未眷顾过他。爱妻去世,书店危机,连唯一值钱的宝贝——一本绝版诗集《砧木儿》也遭偷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内心沦为荒岛。就在这时,一个神秘的包裹出现在书店里,随这个包裹而来的是两岁的小女孩玛雅,她为书店老板A.J.费
一、回归游戏的幼儿本真阅读的本质内涵  “回归游戏的幼儿本真阅读”,就是指充分运用儿童的方式,有效激荡幼儿的游戏精神,加强教师的自我控制,真正支持幼儿自然、自主、合作、适时、无功利的愉快阅读。这种“轻阅读”,充分关注到幼儿阅读非正式、纯快感、前烘热、自关照、流变性等特征,力图寻找适合幼儿阅读的游戏化运作方式,达到幼儿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理想状态。它的本质内涵主要指向三个方面:  1.回归游戏,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也就是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以此来适应经济飞速发展、信息不断膨胀的社会需要。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版块——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式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鼓
这有什么好玩的?我看你都盯着它看了四个小时了。
美味的冰激凌  我想要3個冰激凌,分别是草莓味的、香草味的和巧克力味的。每个冰激凌需要10块钱,可我口袋里的钱中只有1张1块的、3张5块的、7张2块的,我这些钱够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地震,让数万人的生命顿时定格。  天灾无情人有情。在“橄榄绿”与“天使白”到来之前,我们的“红蜡烛”已然在学校废墟中傲立。  在山摇地动的危急关头,是您,我们最可敬的人民教师,让被死神紧箍的学子的生命底色,变得明亮与清晰;是您的大爱与责任,让一度定格的死局获得重生,闪耀着一屡屡生命之光,温暖着一颗颗受伤的心。  我们的教师用生命诠释了“人类灵
“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尽管有时这些“新问题、新情况”让我们教师措手不及,但如果我们冷静地看待、灵活处理学生的这些“生成”之火,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学生适时活动,课堂就会呈现出动态变化,灵活地借助“生成”,定会助推学生智慧的生成。  一、借助“生成”,顺势帮助学生清晰地厘清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基本元素,是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