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创造性思维与公共艺术教学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e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生研讨课”这一源自美国的教育范式,虽已在中国落地生根十余个春秋,但在公共艺术领域开设此课的先例还非常之少。2013年以来,笔者在广西大学开设了名为“透过音乐看世界——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对话漫谈”的新生研讨课。本文将以此课的课程设计、教学特点与学生实际课堂表现为样例展开分析,探讨公共艺术课程中该如何融入大学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此外,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碰撞,对艺术研究也是一种有益的“反哺”。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公共艺术教学 创造性思维
  2013年以来,笔者在广西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透过音乐看世界——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对话漫谈”的特殊选修课。这门选修课有一个特殊的称谓——“新生研讨课”。它的特点是:仅仅面向大一学生,课堂采用小班制,选课人数上限仅为30人。
  其实,“新生研讨课”本身在国内已经不是首次出现了。它是源自美国的舶来品。美国开设本科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8年,是在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的建议下提出的,原因是以往此类大学均以研究为重点,而在很大程度上“冷落”了本科生教育,致使“本科生……分享不到研究型大学智力与资源的优势,教育方式依然有很强的大学前教育色彩”。[1] 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学生生活与学习特别工作组”的研究报告指出,大学教育应该培养本科生“与人类精华有关的品质”,包括:
  很强的判断力,美感,适应重要变化的灵活性和自信心;有历史知识,理解人类文化和价值体系的范围;他会把这种知识与其很强的判断力结合起来,批判地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其清晰有效的交流能力能使他与其他人很好地合作共事,并能运用上述所有品质对社会做出很多积极的贡献。[2]
  2003年,清华大学在中国首开新生研讨课。迄今为止,新生研讨课已在国内多家大学开花结果。最初的一批新生研讨课多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相比之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新生研讨课则起步较晚,如云南农业大学开设的《少数民族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时,笔者发现,艺术领域的新生研讨课还几乎是个空白,这与国内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情况形成明显反差。那么,公共艺术课程能否走出传统模式,以新生研讨课的方式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互动”起来?另一方面,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碰撞,能否给艺术工作者带来新的灵感和启示?笔者将以“透过音乐看世界——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对话漫谈”这门新生研讨课的课程设计、教学特点与学生实际课堂表现为例展开分析。
  一、课程设计
  所谓大学精神,其实就是一种自由探索,打破界限,追求真理的精神。因此这门课程首先是完全开放式的。课程分为6周,每周3学时。除第一周《绪论》为教师主讲外,其他5周均由学生自主讲解。课堂人数设置为30人,每周正好有6人做讲解,每人15分钟(其中包含PPT陈述10分钟,然后自由提问5分钟)。同一周的6位组员可以合作完成一个大主题,也可以每人单讲一个不同的小主题。
  《绪论》的目的在于阐明本课的宗旨、方法、主题和意义。它包含两方面,一是讲明“新生研讨课”与普通课程的不同,二是引导学生将思维集中到本课探讨的主要对象——音乐上来。由于选修此课的学生并非艺术专业,之前对音乐了解不多,因此,如果骤然让他们谈音乐,绝大多数学生会感到茫然,不知从何谈起,所以,《绪论》必须是启发式的。同时,新生上大学前可能习惯了被动的知识灌输,按照统一的模式去思考问题,不允许过多另辟蹊径;而在这堂课上,他们要学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敞开心扉,在音乐的世界和“我”的世界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只有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掌握思维的主动权,才能发现平常视而不见的地方,才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始。因此,在课堂最开始,笔者安排学生依次做自我介绍,并设计了三个问题:
  (1)你为什么选择现在所学的专业?
  (2)你为什么选修这门课程?
  (3)你对音乐的兴趣源自哪里?你偏好哪类风格的音乐?之前受过什么样的音乐训练?
  这三个问题的目的与意义在于,第一,使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提供了一个简单直接地切入本课的途径,尤其是在学生还不习惯于自由讨论的情况下。第二,只有清楚地认识自己,建立起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才能更好地探索世界。第三,为之后的平等对话打下一个基础,避免有些学生怕自己对音乐毫无了解而不敢开口。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音乐,都有心灵受到音乐撞击的经历。基于此,在这个“自我认同”的环节背后,紧接着引出本课音乐讨论的三条宗旨:
  (1)本课所讨论的是包罗万象的音乐概念,可以是任何风格、地域、年代或体裁,在这里,流行音乐、高雅音乐和民族音乐并无高下之分。
  (2)本课将采用完全自由的工作坊式探讨,以学生为讲课的主体,老师仅仅起评点、启发和缀连课堂内容的作用。
  (3)本课在探索音乐与社会知识之外,还着重强调对于自主研究与团队合作的训练,因为在每周的宣讲中,同一组的几人要相互合作。
  在明了以上主旨之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思维深入到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音乐中,设计了几个易于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因为许多学生此前对音乐并无较多接触,更谈不上全面的认识,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之前对音乐的泛泛印象整理为系统、理性的思考,同时改变定势观念,打破思维桎梏,在创造性的天地中自由翱翔。
  (1)你眼中的世界音乐地图是怎样的?(以前,学生可能只熟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流行歌曲,以为那就是全部音乐的世界。对于西洋古典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世界其他各民族音乐等其他音乐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则往往“充耳不闻”。这个问题引导他们拓宽对音乐的认识,观照并思考不同地域、国家和民族之间音乐的区别,乃至联系到其历史、文化、社会之间的区别,从而在脑海中绘制一张用音乐串联起来的人文地图)
  (2)音乐可以有哪些欣赏方式和传播方式?(音乐的欣赏和传播是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间进行的,也是最容易为人所忽略的。从中小学的音乐课,随处可见的广场音乐,广播电视,剧场厅堂里严肃的音乐会,到信息时代的电脑与网络,无不是音乐欣赏与传播方式的载体。这些不同的欣赏、传播方式连接着不同的社会阶层与人群,决定着音乐创作和产出的方式,是认识和理解音乐的重要一环)   (3)音乐在你和你周围的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回忆音乐在生活中起到的种种作用,例如使人激励,予人启发,令人平静,让人鼓舞等。不良和不健康的音乐则会对身心产生负面影响)
  (4)音乐可以具有哪些代表和象征意义?(譬如,在革命战争年代,音乐可以代表一种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意志;在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与碰撞的今天,音乐可以代表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形象;音乐可以代表一种文明的深层内核,诸如西方文明注重理性和个人创造力的特质,东方文明注重气韵与和谐的性格,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验证)
  在进行上述“头脑风暴”式的思考之后,教师将与音乐密切相关的人类生活与世界划分为五大领域,分别为:音乐与科学技术,音乐与哲学,音乐与社会学,音乐与比较文化,音乐与大众传媒。接下来,给每个领域又提出参考提纲如下:
  音乐与科学技术——音乐和科学一样具有符号、逻辑和自己的“内部世界”。例如,可比较音乐与数学,音乐语言与计算机语言(或化学分子式)。可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音乐的音高、音色,从生物学角度讨论音乐对人脑的影响,还可列举近现代机械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在乐器制造、革新以及音乐传播方面的成就。
  音乐与哲学——你的人生有本质性的“哲学命题”吗?你认为音乐是否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和形式之中是否存在着某些哲学规律?东西方的音乐是否具有不同的哲学特质和哲学追求?
  音乐与社会学——音乐在社会的变革中曾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社会变迁又是怎样影响着音乐在形式、技术、表演方式上的变迁?在当今社会,音乐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和地位?现代社会对音乐的要求是怎样的?
  音乐与比较文化——不同民族和文明中的音乐具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深层审美心理?不同文化中,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关系是否不同?我们是否会对异文化之中的音乐产生误解?
  音乐与大众传媒——当今社会是一个被大众传媒统治的社会,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大众传媒的影响。大众传媒是如何重新包装和诠释不同的音乐类型,例如:西方古典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大众传媒催生了哪些与音乐有关的产业,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最后,此课程也设置了相应的评价体系,根据每个学生讲解的视角是否新颖,内容是否充实,思考是否深刻,表述是否清晰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如体现出一定的团队合作,可酌情给予加分。
  二、课堂表现
  事实证明,虽然大一新生在最初接触这门课时稍显稚嫩,但随后很快便显示出了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学生们在查找、整合资料,进行主题宣讲的过程中,分别展现出了自身专业的特长与优势,其视角之宽超出了笔者的想象,也使笔者受益匪浅。例如,在讲述“音乐与科学技术之间联系”这一部分时,笔者以往能想到且接触过的只是音乐与数学,音乐与物理学,音乐与电子信息技术这几,然而,有一次,一位来自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大一新生却专门做了一个“音乐、化学与材料”的专题,讲述了几种化学制剂在乐器保养及翻新上的用途,以及新材料技术是如何使乐器更轻便、耐用,声响更悦耳的,令人耳目一新。又例,在“音乐与社会学”这一环节中,几名学生将社会学拓展到经济学,展现由音乐演出、音乐传播和音乐副产品所带来的经济现象与GDP贡献。再譬如,在“音乐与比较文化”一节中,不少学生并未如笔者最初所料,仅限于比较东、西方音乐的区别,而是着眼于国内不同地域(例如粤语地区与非粤语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音乐风格的区别,并结合自身经历,述说了一个个精彩生动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学生们对每位演讲者提问题的次数从第一堂课到最后一堂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一开始,提问的学生寥寥无几,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发问,也不敢“擅自”评价别人和说出自己的想法,几乎所有的“串场词”都由教师完成。而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也被逐渐激活。在课程的中后期,许多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举手提出问题,甚至展开辩论。此外,在这门新生研讨课上,许多学生是第一次经历当众演讲。上第一堂课时,有个别学生胆怯得只敢低着头,声音含混,所讲内容偏离了主题也毫无察觉;而后来的学生在“前车之鉴”的警示下,其逻辑的清晰程度,发言的自信程度,甚至演讲技巧上都有所提升。这正满足了本文之前引用的麻省理工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其清晰有效的交流能力能使他与其他人很好地合作共事。”
  三、开设本课的思考与启示
  “新生研讨课”这一源自美国的教育范式,虽已在中国落地生根十余个春秋,但在公共艺术领域开设此课的先例还非常之少。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公共艺术教师专长、思维、眼界的局限。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人文和艺术类选修课在各大高校又十分普及。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宗旨本来就在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综合素质。如果我们能在公共艺术课领域开发出成熟的新生研讨课模式,对实现以上目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对音乐的探索和课堂上的宣讲、讨论正大大地拓展了音乐研究的视野,对我们的音乐研究是一种充满营养的“反哺”。总之,毋庸置疑,这门课程对于大学新生在高校生活的伊始接触到真正的大学精神,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顾建民.整合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建本科教育的新范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2(05),56-60.
  [2] MIT. Task Force on Student Life and Learning. http://web.mit.edu/committees/sll/tf.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鲁迅是刻画人物的高手,《祝福》中“祥林嫂”经鲁迅一画“灵魂”,已成为现代文学中的经典悲剧人物,其成功手法除运用“画灵魂”技法外,还应包括“衬托”手法的运用。在《祝福》中,祥林嫂是一个受封建迫害的命运悲惨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是作者重点刻画的对象。而在祥林嫂的四周,却站立着无数个有悲剧命运的女性,祥林嫂悲惨命运正是在这些女性衬托之下,才更显其悲了。  【关键词】祥林嫂 女性形象
教学理念  《安塞腰鼓》是具有诗意美的散文,连串的短语使文章节奏紧凑,像波涛,一浪接一浪,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倾泻而出,欲止不能。由此,本课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语句,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品味音乐性的复叠,咏叹出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2课),学生能感受到文章的豪放美,但其深厚的内容和奇特的形式
【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对于如何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本文拟通过分析河南省新蔡县化庄乡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基本状况,期望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大批农村青年劳动力选择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社会上掀起一股新的就业热潮。而在这背后也潜藏
【摘 要】随着我院入学新生的增多,新生的入学教育就成了我院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论文从现在90后学子的特点出发,简明、深刻的阐述了如何从根本上转变成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本文也系统的阐述了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从专业教育、大学生涯规划课程和健康心理教育进行入学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新生入学教育  怎样完美地开启大学生的新生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工作,让
【摘 要】职业道德素养是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学生个体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不仅体现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培养教育过程更应该延伸到学校的教育氛围(特别是人文环境)下,对学生进行职前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操守,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关键词】人文环境 职业道德素养 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作风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医
【摘 要】高职教学重技能重实践无可厚非,但教育的本质应是人性化的。以就业为导向,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专业教师责无旁贷。大学生学富五车,面对就业却谈虎色变,忧心忡忡。信心,胆量,就业技巧都心知肚明,可为何登不上“大雅之堂”?是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和现实,还是忽略了就业素质培养?难道不想伸张自己的个性、特长,让梦想展翅飞翔?大学生应该立足现实,去追求和谐的职场,打造属于自己的舞台。  【关键词】幸
【摘 要】新课标下对小学阶段的识字要求和识字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识字训练通常是通过课堂上的讲解以及复习时的听写练习加以完成。结合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及身心发展出发,我认为识字教学应该在乐趣中进行,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简单记忆的过程。本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从善学、乐记、勤写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识字  2012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摘 要】独立学院作为一支新兴的高等教育力量,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回顾独立学院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实际情况,客观分析目前独立学院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独立学院特色发展的对策,促使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 特色 高等教育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产物,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2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各个中小学校纷纷寻找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方法与风格,力求最大化提升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各大中小学中,出现了对同一堂课的不同教法的钻研。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广大教师对 “同课异构”的内涵把握的并不清楚。文章揭示了“同课异构”的本质,深入解读了不同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率的提升作用,并对 “同课异构”这种教学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學”“我爱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