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对头颈鳞癌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作用

来源 :现代肿瘤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泌体(exosome)是直径在30~150 nm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富含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介导细胞间通讯,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外泌体与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头颈鳞癌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价的潜在标志物.本文就外泌体及其在头颈鳞癌发生发展、血管形成、免疫逃逸、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外泌体在头颈鳞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熵指数(entropy)监测在神经内镜垂体瘤手术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择期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熵指数监测组(E组)各30例.两组患者使用麻醉诱导和维持剂量后,对照组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血压)判断麻醉深度调节麻醉维持剂量.试验组为熵指数监测组,通过使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维持在40~60之间来调节麻醉维持剂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Ramsay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又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内异症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而目前,确诊盆腔内异症的金标准为腹腔镜检查,但同时也可能出现一系列有创检查的不良反应.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于内异症无创性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据全球文献报道收集所知,阴茎转移癌少见,只有约几百例,绝大多数(75%)的原发肿瘤位于盆腔,如膀胱、前列腺和结直肠[1 -3];盆腔外来源不多,个案报道中提到的有肺[4]、肾[5]、肝脏[6]、壶腹[7]等部位.本文现就科室1 例食管癌阴茎转移患者进行案例报道.
抗氧化剂1铜伴侣蛋白(antioxidant 1 copper chaperone,ATOX1)作为细胞内铜离子的运载体,是一种由68个氨基酸组成的高度保守水溶性蛋白,广泛分布于真核和原核生物体内.铜伴侣蛋白ATOX1参与铜的细胞摄取、转运与排出进而维持铜稳态.除此之外,ATOX1还具有转录因子和抗氧化的功能.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ATOX1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与迁移等过程,这为肿瘤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在本篇综述中,我们探究了ATOX1在肿瘤的迁移、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症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人数约8万人,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女性的3 倍左右,而且膀胱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膀胱肿瘤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为最常见的膀胱癌类型,其占所有膀胱癌类型的比例的75%,其终生复发概率高达60% ~70%[1 -2].本文现就患者膀胱肿瘤治疗进行案例分析.
目的:比较基于常规布野方法与分段布野方法设计的IMRT计划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8例接受放疗的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CT图像,勾画胸壁、腋窝与锁骨上下相关预防照射区域和危及器官,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布野IMRT计划(CFF_IMRT)和分段布野IMRT计划(SFF_IMRT),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评估两种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及治疗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均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F_
长非编码RN A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研究显示,长非编码RN A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抵抗密切相关,参与调控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靶向耐药、免疫耐受、放疗抵抗,为肿瘤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有望成为肿瘤治疗新靶标,预测预后的新分子标记.本文结合国内外报道对长非编码RN A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抵抗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MM患者,依据国际分期系统(ISS)分为I期(n=16)、Ⅱ期(n=25)和Ⅲ期(n=41),根据肾功能情况,将其分为肾损伤组(n=27)和无肾损伤组(n=55).另选取同期5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9、IL-17及IL-23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
随着癌症患者病程的进展,晚期癌症患者将会出现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症状和痛苦.在我国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条件下安乐死暂无法合法化,而终末期镇静能有效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痛苦程度且不会缩短其生命长度,因此其重要性尤为凸显.本文对国内外终末期镇静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探讨在我国的应用展望,拟对终末期镇静在我国的运用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目前,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仍以化疗为主,但其效果并不让人满意,近年来,出现了新的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如三氟吡啶/替普拉西酯、FLOT化疗方案等.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在胃癌的治疗中被证明有效,如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抗VEGFR-2抗体雷莫芦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法替尼等.免疫治疗也是胃癌综合治疗的热点之一,主要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单抗、派姆单抗等.新药物的出现给晚期胃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将对目前晚期胃癌的化疗、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