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演绎化学教学别样的精彩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g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初中化学是科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学习方法的起始阶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自学并参与合作,这将更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 以生为本 兴趣 自学 合作
  在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探究过程中,从而更好地获得化学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主性就较强,反之则自主性会明显下降。但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关注力度不够,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教学设计上,而没有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其实,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能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还要能在课堂中多给予学生鼓励,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如《水的组成》教学中,先引导说说对水的认识,由此而引出水的物理性质;如《溶液的形成》教学中,带领学生对溶质的概念学习后,学生不理解,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会喜欢化学课,兴趣才能得到激发。
  其次,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而从学生生活中选择素材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中,教师用幻灯片呈现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酸性和碱性物品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是如何鉴别这些酸碱物质的。接着呈现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NaOH溶液,引导学生思考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如此,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化学中,借助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知识而展开鉴别活动,从而更好引导学生展开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探究活动。
  二、注重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其的初步构建
  在化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化学探究活动,如果没有通过情境后直接提出问题,一些学生因课前预习不到位(甚至有的学生没有预习),那么,在探究活动中就不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和同伴分享和交流,故而通过情境导入新课后,教师要注意及时展示目标,通过目标而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一般而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该环节的安排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目的是要让学生初步阅读教材,知道要学习什么,对基本的概念、化学式等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
  以《原子的结构》的自学为例,在自学中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构成,知道什么是原子核、质子和中子;了解相对原子质量、通过看例题而初步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步骤。在自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教师可用课前预测题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相应的填空、判断等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才能为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三、加强课堂探究指导,促进其的系统构建
  实施参与式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能在参与中获得体验,更好地构建知识。课堂中的探究环节是参与式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通过情境和自学,学生初步了解了要学什么,那么,接下来教师就需根据教学目标而逐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注意,问题要紧扣目标而展开,提出问题后要预留相应的时间给小组学生讨论和交流;二是教师在小组学生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还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而及时引导学生归纳、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构建,避免用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自主的感悟。
  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对于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可引导学生写出常温下镁和铝和氧气反应,高温下铁和铜和氧气反应,补充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等反应而引导学生归纳金属的活泼性。进入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小组学生对镁、锌、铁、铜和稀盐酸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进行交流,思考金属的活动性,结合化学反应而对其原理进行交流。接着以演示实验(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式,分析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幻灯呈现Mg、Zn、Fe和HCl、Zu和AgNO的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观察,由此而引出置换反应。如此,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参与中能更好地获得化学知识构建。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只有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才能更好实现从“知识灌输”到“知识构建”的过渡,也只有這样,学生才会更加喜欢化学,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收获,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思想与活动经验不是两个孤立的系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为数学思想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沃土,数学思想同时也丰盈着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体系。文章旨在结合具体案例,从系统角度关注学生经验动态积累的不同阶段,重新审视每个课时教学的核心价值,进行相关教学实践尝试,促进学生体悟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思想;课时教学核心价值  《多邊形的面积》是苏教版五上的一个教学单元,本
期刊
【摘要】作为基层的小学辅导员如何发挥中队集体活力,改革创新少先队教育和活动的方式,成为每一个少先队工作者的时代课题。笔者借助全国少工委积极开展“动感中队”创建活动的通知之东风,充分利用本校水墨画的特色优势,积极进行了“以画建队”的动感主题中队创建活动,产生以美育人的效果。本文就有关策略,撰文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以美育人;以画建队;动感中队;策略  在落实全国《少先队改革方案》背景下,作为基层
期刊
【目标预设】  1.经过自主整理,形成整理方法,自我反思查漏补缺;借助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运算律;在应用运算律过程中总结简便方法;掌握运算律结果相等而运算顺序不同的本质。  2.经历整理与练习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化归思想,形成简单的数学模型。  3.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协作意识,促生数学亲昵感。  【教学重点、难点】  深刻理解运算律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
期刊
【摘 要】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集大成者,诗词在他的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者以为苏轼的诗词之所以能够在文学长河中璀璨,和他诗词中蕴含的正能量是密切相关的。苏轼通过写景、咏物、继承和想象的多角度、多层次来体现内心澎湃的思想。  【关键词】苏轼 诗词 情感 正能量  苏轼的一生,几度沉浮,坎坷不平,但是这不妨碍他潇洒达观,创作出大量非常优秀的作品。正能量在其作品中有非常直接、细致的反映,尤其是
期刊
【摘 要】真心关爱,让每个学生感受温暖;制定目标,让每个学生行有方向;控制情绪,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那班级的管理一定会大大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必将为班级更好地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真心关爱 制定目标 控制情绪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确实,一个优良的班集体积极进取,全
期刊
【摘 要】当下,以“教”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较重,课堂教学整体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树立“以学为中心”,构建生本课堂是符合新课改新理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更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本文依据生本教育理念就建构“生本课堂”的背景和“生本课堂”需要处理好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小学数学的课例对“五步一评”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施进行了具体
期刊
【课题】  《认识千以内的数》(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材简解】  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以及个位、十位、百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编排的。这部分内容是小学阶段数的认识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它承载着操作、实践、数感培养等多重目标。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具体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在高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因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本文主要阐述高中英语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讨论新课標背景下有效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仅能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能力,还为中学生在高考和实际生活运用奠定基础,其在高中课程
期刊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光要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更重要的是把问的大部分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问 引导  一说起新课改,脑子里总回想起一首歌的歌词:“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每天上完课回来总觉得教学效果不如意,尽管课前精心备好课,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但学生听课效率不高,成绩距离我所想也有较大差距。问题到底出在哪呢,让我困惑不已。带着这个困惑我和同事讨论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