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p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英语在高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因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本文主要阐述高中英语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讨论新课標背景下有效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仅能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能力,还为中学生在高考和实际生活运用奠定基础,其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占据令人瞩目的位置,是一门培养学生第二外语的能力,为以后增强外语交流能力做好充分准备的重要课程。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英语课堂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大力倡导下,我们要对高中英语教学做认真的思考和探究,以有效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教师忽略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没有因材施教
  在一些高中的英语教学课堂上,英语教师对班上的学生都采取同一教学标准,同一教学模式,甚至是同一教学目标要求,忽略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没有实现新课程改革标准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即使同在一个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个人学习能力都会有所不同,都有着自己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高中英语教师为了赶进度,就对学生进行统一性的教学,而没有根据情况具体分析。甚至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只针对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视了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沉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一些高中的英语课堂中,教师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抄”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课堂的气氛沉重,过分强调教师在英语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高中英语教师往往把课堂教学当作是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的传递过程,坚决地执行着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很少。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和对知识点是否理解,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讲授,全然不顾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能力,导致课堂的学习效率比较低。
  二、新课标背景下有效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高中英语教师的差异性教学意识,因材施教
  要加强对高中英语教师进行差异性教学的思维和意识的培养,积极鼓励教师运用差异性教学法,实现因材施教。为了使差异性教学能够更好地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上贯彻和实施,我们要积极地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培养英语教师具备宽容的心态,让他们可以以宽大的心态去包容学生的差异,理解不同层面的学生的思维,尊重他们的差异,并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教学作业和安排的差异性要求,让教师充分实践差异性教学的理念,从而巩固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英语基础扎实的中学生则注重培养他们新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方式。英语教师在讲授强调句型时,要多给学生不同的练习,加强不同基础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要有效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英语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根据课堂教授的知识特点的不同,对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中来,能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可以让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再让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协作中取长补短,学习到其他学生优秀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例如,在讲这种比较简单的题目,“_____ your meeting is!” he offered them his sincere congratulations.A. How a great success;B. What a great success;C. How great success;D. What great success时,教师可以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先自由讨论,让他们来分析得出结论,B success 名词,保留动词含义“成功”是不可数名词;如用来代替具体的人(成功者)或具体的事【成功的事情(东西)】是可数名词。故排除C,D;A中how是副词,如改成how great a success。这样将多重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运用到高中课堂的教学中,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丁华玲.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2007.
  [2]唐美玲.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项目碎片化到主题整体化之分。主题整体化是说在活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追求活动的语文内涵与活动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统一,追求活动开展、语文要素的水乳交融。以语文为本体的主题整体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将知识习得、语文能力培养、价值观确立融于不可分割的系列过程中。以社会化项目为载体的主题整体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外在表现上是某个社会化主题活动,内里强调通过适宜的语文元素串联,进而巧
期刊
【摘要】特级教师丁宏喜总结出《四文融合:古诗教学的新模式》。笔者尝试以文字、文章、文化、文学为教学内容,建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古诗教学的“文字落实、文章上口、文化体认、文学有味”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 文字落实;文章上口;文化体认;文学有味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同学们诵读,说一说这句古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接着出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期刊
【摘要】数学思想与活动经验不是两个孤立的系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为数学思想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沃土,数学思想同时也丰盈着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体系。文章旨在结合具体案例,从系统角度关注学生经验动态积累的不同阶段,重新审视每个课时教学的核心价值,进行相关教学实践尝试,促进学生体悟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思想;课时教学核心价值  《多邊形的面积》是苏教版五上的一个教学单元,本
期刊
【摘要】作为基层的小学辅导员如何发挥中队集体活力,改革创新少先队教育和活动的方式,成为每一个少先队工作者的时代课题。笔者借助全国少工委积极开展“动感中队”创建活动的通知之东风,充分利用本校水墨画的特色优势,积极进行了“以画建队”的动感主题中队创建活动,产生以美育人的效果。本文就有关策略,撰文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以美育人;以画建队;动感中队;策略  在落实全国《少先队改革方案》背景下,作为基层
期刊
【目标预设】  1.经过自主整理,形成整理方法,自我反思查漏补缺;借助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运算律;在应用运算律过程中总结简便方法;掌握运算律结果相等而运算顺序不同的本质。  2.经历整理与练习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化归思想,形成简单的数学模型。  3.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协作意识,促生数学亲昵感。  【教学重点、难点】  深刻理解运算律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
期刊
【摘 要】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集大成者,诗词在他的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者以为苏轼的诗词之所以能够在文学长河中璀璨,和他诗词中蕴含的正能量是密切相关的。苏轼通过写景、咏物、继承和想象的多角度、多层次来体现内心澎湃的思想。  【关键词】苏轼 诗词 情感 正能量  苏轼的一生,几度沉浮,坎坷不平,但是这不妨碍他潇洒达观,创作出大量非常优秀的作品。正能量在其作品中有非常直接、细致的反映,尤其是
期刊
【摘 要】真心关爱,让每个学生感受温暖;制定目标,让每个学生行有方向;控制情绪,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那班级的管理一定会大大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必将为班级更好地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真心关爱 制定目标 控制情绪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确实,一个优良的班集体积极进取,全
期刊
【摘 要】当下,以“教”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较重,课堂教学整体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树立“以学为中心”,构建生本课堂是符合新课改新理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更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本文依据生本教育理念就建构“生本课堂”的背景和“生本课堂”需要处理好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小学数学的课例对“五步一评”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施进行了具体
期刊
【课题】  《认识千以内的数》(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材简解】  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以及个位、十位、百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编排的。这部分内容是小学阶段数的认识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它承载着操作、实践、数感培养等多重目标。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具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