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基层行政的难题与对策

来源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龄化给农村基层行政带来诸多难题,究其根源是农村常住人口严重老龄化,即“人”的问题。作为农村基层行政的中坚力量——乡镇政府,应积极改观点、创方式、调整工作重点,努力做好“引”外力、“管”养老、“重”育小、“保”平安、“建”队伍工作,切实解决好农村发展的人财物、农村养老、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农村安全保障、农村基层行政队伍建设等问题。
  关键词:老龄化 农村基层行政 难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2-82-04
  当下老龄化及其衍生的诸多问题给农村基层行政管理带来很多难题,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经济不发达的丘区农村,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老龄化特别严重,农村基层行政面临着经济和政策层面的严峻挑战。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不容忽视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现有 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1%。2.12亿的老龄人口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2亿的国家。而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远远高于城镇。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及相关数据表明,当年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
  在对井研县高凤乡等11个行政村村民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中,数据显示各个行政村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比都非常高,远高于全国平均的15.4%,老龄化现象十分明显。这种情况在井研27个乡镇普遍存在。据井研县老龄办2012年调查数据显示,井研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70629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7.11%,按国际通常标准,早已是名符其实的“老龄化”社会。
  二、老龄化给农村基层行政带来五大难题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老龄化加剧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劳动力严重匮乏,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资源短缺
  没有劳动力的农村,如何发展?如何奔小康?这是当下农村基层行政中最头痛的难题。
  以井研为例,《井研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县乡村劳动力资源人数223051,外出务工人数124977,占56.036%;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的仅90958人,占40.77%,且以留守妇女为主。劳动力资源严重匮乏造成的最明显、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的利用率越来越低,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 表1 高滩乡五谷村1组水田耕种对比情况表
  1990年前,农村劳动力很少外出务工,因此水田不仅会满耕满种,甚至还超出(开荒拓出来的)。但是到2014年插秧面积就减少了一大半,只有41.66%,而闲置撂荒和“懒庄稼”的面积开始增大。进一步对比2014年与2015年的数据还可以发现:无论是插秧面积的减小幅度,还是撂荒和“懒庄稼”面积的增大幅度,都明显地加快。这充分说明当下农村的老龄化正在加速,劳动力已经严重不足。没有劳动力资源支撑的农村,无论什么工作都很难开展。
  (二)养老压力大
  在劳动力、养老设施条件、社会化服务组织均严重匮乏的背景下,农村老人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1.经济保障难题。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一般只有劳动获取、储蓄、养老保险金、子女供给等几种。劳动获取受劳动能力的限制;农村老人积蓄普遍较少,储蓄存款不足以保障养老;养老保险金最具保障力,但是农村老人自费购买的较少;子女供给是目前农村老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子女的供给受诸多因素影响,稳定性极差,不可靠。所以大多数农村老人的晚年养老生活是缺乏经济保障的。
  2.生活照顾问题。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老人自己由谁来照顾。农村缺乏劳动力,老人的日常护理、生活照顾得不到保障;公办的社会养老机构远远不足,农村基层的养老基础设施缺乏,公益型的养老服务组织几乎为零,盈利型养老服务机构少且农村老人通常负担不起(井研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仅15个,床位仅2488张)。 二是农村留守老人如何承担起照管留守儿童的任务。大量留守儿童越来越成问题,这让农村留守老人十分头痛。
  3.精神生活的问题。由于现实条件限制,农村老人往往缺少交流沟通,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子女常年在外,各种担心、焦虑无法得到释放,心理上特别空虚、压抑,精神压力大。
  (三)留守儿童问题多
  在农村,夫妻双双长期外出务工、将未成年子女留守在乡下的很多。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现有留守儿童约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的同类调查数据相比,5年间增加约242万。也就是说,从全国范围来看,每22个儿童中就有一名处于没有父母监护的状态。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重任,就落在年龄不断增大、体力不断衰竭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肩上。然而现实却是,担负家庭教育使命的农村留守老人们根本胜任不了此项重任,无法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农村基层管理者们一般只愿意管“抓票子”的事情,不愿意、也无能力和水平管“带孩子”的事情;所以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家庭和社会教育都断链了,这对身心成长正处于关键期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是严重的。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变得性格孤僻冷漠、精神空虚。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因为在理念信念、人生价值等方面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家庭引导、社会帮助,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产生偏离,表现得越来越调皮,越来越难管教。这给学校、家庭、村组社区及至整个社会带来不小的麻烦,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农村基层行政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问题。
  (四)农村安全保障低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参与综治安防、纠纷调解,造成农村安保能力薄弱低下,民事纠纷、治安问题、甚至违法犯罪纷纷抬头,农村的安全保障堪忧。   首先纠纷问题增多。农村留守老人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自理能力,与之相关的赡养、财产分割继承等系列纠纷逐年增多;很多村民常年在外,围绕其承包的田地、树木、林竹等的使用、买卖纠纷以及建房修路、用水用电等邻里纠纷也日益增多。
  其次是治安问题、违法乱纪行为增多。农村的赌博之风盛行,这不仅严重带坏农村风气,还常常诱发抢劫、盗窃等犯罪活动发生。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压力大,精神空虚,于是将精神寄托转向信奉封建迷信、热衷宗教活动,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留守老人的这个弱点坑蒙拐骗,诱惑留守老人参与邪教,甚至聚众滋事,严重扰乱社会治安。还有农村留守问题儿童不断增多,致使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恶化。
  总之,受老龄化的影响,农村的安保状况堪忧,安全系数越来越低。
  (五)基层管理队伍弱
  农村基层管理队伍普遍人员不足、素质不高、能力有限,尤其是村组干部更是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管理力量十分薄弱。
  1.队伍不强,人员不足。受老龄化的影响,农村基层管理队伍尤其是村组一级的成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组织管理能力偏弱,面对新形势、新事物往往力不从心,很难应对各种日益复杂的农村新问题。能够留在农村的能力好、文化高的年轻人稀缺,且受条件、待遇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不愿为村民服务,导致农村管理队伍后继乏人。
  2.服务意识较差,公益心不强。农村基层干部一般都有自已的事业,关注个人利益较多,容易忽视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对没有经济收益的公益事业不关心,公益心不强,为村民服务的意识较差。
  3.缺钱缺物缺制度,组织管理保障能力差。农村管理工作事多且难,待遇又不高,致使很多农村干部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不愿主动作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各项基础设施缺乏,没有物质后勤保障,农村干部无法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制度不健全,奖惩不分明,缺乏激励机制,农村干部不会作为。
  三、增强农村基层行政管理能力,应对老龄化挑战
  (一)“引”外力
  经济是基础,农村要发展,经济须先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和“物”。因此,对于老龄化严重、人力资源匮乏的农村,作为农村基层行政主力的乡镇政府,首要的工作重点就是想方设法地“引”入外部人力、物力,解决农村发展经济的问题。先筑巢、后引凤是不二选择,因此要在“筑巢”上狠下功夫。
  1.长谋划。长远、科学地规划目标,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产业,“讲实际、讲科学、讲经济效益”,注重产业的“可持续、低损害、高效益”。
  2.求务实。在基础条件、公共服务等软硬件环境打造上下功夫,尤其是路、水、电网等农业设施方面要打好基础。
  3.争创新。在运作模式和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发展符合农村实际且有效的模式和机制。如井研“繁盛果业”的“双团队经营”模式(“双团队经营”模式——“农村基层组织团队”:发挥有群众基础、擅长群众工作的优势,主攻战略谋划、组织协调、群众工作等;“产业业主团队”:专注于经营管理、增产创收等)就是有益的尝试。
  只有筑好巢,才引得来凤。这些工作做好了,人力、物力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管”养老。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的主体人群就是“留守老人”,所以建立多层次的、实用的、便捷的社会保障体系,“管”好养老是农村基层行政的重要任务。
  1.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一是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改变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保障模式,探索“以个人缴费、土地收益、粮食直补、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家庭赡养、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二是加大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的力度。首先在农村医务人才的培养培训方面要形成长效机制,满足农村医疗需求。其次要提高农村老人医疗补偿标准,采取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出资以及社会捐资等多种渠道,建立农村老人医疗保障基金,解决农村老人看病的后顾之忧。三是探索发展社会帮扶救助模式,通过鼓励本乡本土的成功人士、企业捐资捐款,创立各种农村老年人救助基金会,开展对农村老年人特别是贫困老人的救助活动,通过引导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开展社会互助活动,以结对帮扶、认养助养、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为农村老人特别是贫困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扶助。
  2.夯实农村养老基础条件。一是加强农村老年人生活、娱乐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多渠道、多方式吸纳资金,大力推进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现有养老院的容纳量并降低入门标准。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私人建立服务农村的养老院,采用低门坎、广覆盖的方法,积极推动农村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三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老年组织,由乡镇政府牵头,以各行政村基层干部为核心,将老龄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组,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管理,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努力实现家庭养老、社会化养老信息联通。
  3.探索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引入切合实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探索建立义务型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充分利用现有农村人少房多优势,选择交通地理条件较好、较集中的位置,采取政府出一定资金、村组社区出服务的方式,将农村老人们集中到一起,按照有房出房、无房出钱或出力、有劳动能力的照顾无劳动能力的、无劳动能力补偿有劳动力的模式“互助养老”。
  (三)“重”育小
  农村留守问题儿童给学校、家庭、社会造成的潜在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作为国家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应主动发挥作用,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准确定位,精准发力。农村基层政府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中的主要职能是履行监管职能,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通过调整发展模式,进行相关的制度改革,让父母不必远离家庭和孩子也能增产增收,能够创造幸福的生活,从根本上消除产生留守儿童的外因;一方面政府必须大力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让社会组织来承担看护儿童的功能,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纳入各行政村干部的目标考核中,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动乡镇村组各级干部、大学生村官、党员以及其他热心的人士,通过“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多种形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抚慰,生活上关心,长期跟踪帮扶,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无缝对接,保证身心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理想信念不偏向、人生价值不失准、行为规矩不失范。
  3.创造条件,塑好氛围。充分利用志愿者、文艺健身队、老龄协会、留守儿童之家等组织,以乡镇、村文化活动室为平台、乡土人文资源为基础,挑选精明能干的带头人员,合理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文艺、体育等有益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填补他们的精神空白,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4.净化环境。下大力气整治各行政村的不良风气,对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情况进予以坚决打击,对赌博、偷摸、耍横、寻衅滋事等社会不良行为坚决制止,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保”平安。
  要破解老龄化引起的社会安全保障难题,靠农村基层独立解决是不行的,必须统筹各方力量,多方参与,整体联动,才能搞好综合治安治理,保障一方平安。
  1.完善安防体系,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治安防控体系,以乡镇政府、派出所、各行政村村委为主体,积极引导全体村民参与治安防控工作。利用多方力量,共同打击防范以盗窃、诈骗、封建迷信、邪教活动等为主的严重危害人身安全、影响农村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共同教育纠正农村的赌博之风,协调排解农村各种利益纠纷,形成人人参与,多方联动的农村群防群治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安全保障,促进农村基层和谐。
  2.加强宣传教育,培养法制思维。积极开展科普知识、普法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努力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法制意识,破除农村的封建迷信,让农村留守老人远离邪教的毒害,知法守法懂法,并能自觉用法化解纠纷、解决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重视农村安全隐患的摸底排查工作,对特殊人员建档立案、跟踪管理,尤其是要特别关注违法青少年、问题留守儿童两类人员。
  (五)“建”队伍。
  无论是养老管小,还是发展经济、保障安全,都需要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因此建设一支高效的农村基层管理队伍,对农村基层行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发展培养人才。要在各行政村积极发展培养能办事、会办事、公益心强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农村基层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管理队伍。
  2.合理利用资源。要借力驻村干部、帮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来充实农村基层管理队伍,充分利用他们的社会资源优势,增强农村基层管理水平。
  3.注重培训提高。要采用上挂锻炼、选送参加进修学习、旁听会议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对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队伍的整体能力。
  4.完善监督考核奖励制度。要建立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机制,让干部们有章可循,增强约束力。要不断探索基层干部激励机制,科学评价基层干部工作,通过评选先进、表彰奖励等形式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5.强化民主法制建设。要理顺职、权、责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要改变过去“专断”的理念,增强法制意识。
  责任编辑:康璇
其他文献
摘 要:峨边彝族自治县立足山区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山区经济绿色发展、高效发展、集约发展,推动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提质增效。持续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健全保障扶持机制,着力构建彝区同步小康的新格局,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上不断探索实践,为建设“山清水秀、富足文明、人民幸福、同步小康”新峨边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特色发展 山区 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政府在不同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的产业政策。立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梳理我国产业政策的演变轨迹,并对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发现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层面来看,产业政策有效;而从产能产出层面来看,产业政策更多的表现为失效。产业政策难达目标,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要提升产业政策效果,就得严格限制产业政策的调控范围,产业政策应对锁定产业同时给予“胡萝卜
期刊
摘 要:为增强基层党代表的主动性、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拓展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中共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全县探索党代表“网格化”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经过四年的实践,这一模式不仅在探索中走向成熟,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而且对我们在新常态下继续探索基层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方法和路径,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基层党建 网格化
期刊
摘 要:“农业地产”是以设施农业为依托,在经营现代农业项目时,引入房地产的经营思维,从产品开发规划、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进行地产化运作,提升现代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它的提出,不仅仅是有了一个概念,而可能关系现代农业思维和理念以及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农业地产模式的应用中经营创新是关键、利益是纽带、社会化是园区建设的新路径,实践中要提升园区服务,规范土地流转,强化政策支持,坚持金融
期刊
摘 要:全面分析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马边彝族自治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任务,再度审视县情,进一步深入研究全县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科学谋划“十三五”,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开辟新境界,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奋力推动马边转型升级、美丽发展,确保“脱贫奔康、跨越发展”目标实现,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新理念 新目标 同步全面小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 要:当前,具有丘区农业县典型特征的井研县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其试点以及当前工作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矛盾,如何直面问题,化解矛盾将是做好农村土地权确登记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增强农民确权主动性积极性;系统部署,全面协调,按照计划每步踏实走;后续跟进,规范及时,顶层设计固化引领。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确权 农村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为更详尽地探寻人民法院化解民事群体性纠纷的真实逻辑,本文通过对S法院审理商品房买卖领域案件流程的全景式实证研判,以人民法院的多元调解为着力点,破解纠纷调解主体单一以及调解程序单一的困境。当前,化解民事群体性纠纷的完善之道要通过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化、调判分离模式的深化。  关键词:民事群体性纠纷 多元调解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9
期刊
国家正建设跨部门的智慧城市协调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制定智慧城市的能力和成效评价体系,以加强智慧城市的指导和监督,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效须经国家认可。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并均出台了相应规划,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从实际效果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广泛成果。(摘自2015年06月27日  新华
期刊
摘 要:要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就必须加快和完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但在实际的建设中,新农村综合体存在规划建设难、群众动员难、品质提升难、经济发展难、长期管理难等问题。以乐山市井研“雨台新村”、犍为“柳溪新村”、沐川“桃源山居”等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经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要在“新”字上做了文章,合理布局,展示“村美”;做强产业,实现“家富”;政府主导,农民作主体,展现“
期刊
摘 要:政府与社会组织作为两种最重要的治理主体。社会组织的发展除了增强自身实力外,也离不开政府培育和引导,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还需要社会组织的自身发展,实现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在此前提和基础下,顺应形势解决社会问题和需求,最终实现对社会的善治。  关键词:政府 社会组织 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
期刊